第1章 一.引子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彼时的南唐奉宋正朔,降为江南属国,沿用北宋年号“开宝”。南唐帝王李煜自贬为“江南国主”,史称“李后主”。

    南唐定都金陵,城内秦淮河蜿蜒流转,聚千古风流与才情,汇入“扬子江”。

    长江下游自扬州至入海河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江”,江面至此烟波浩渺,江阔水深。

    这一日的扬子江畔,晨光熹微,雾霭茫茫。

    春日清晨,虽还有几分微寒,但阻隔不住升腾的阳气与暖意。

    晨光随云卷云舒,或明或暗的透射于江面,雾霭层峦叠嶂,宛如仙境。

    江边闲闲的泊着一叶扁舟,空无一人。舟上有小巧茶案,陈设茶盏、茗杯等物一应俱全,风炉、茶壶甚至还汩汩冒着热气,像是随时等着主人返回。

    侧耳细听,似有古琴余韵未绝。

    循琴声而去,雾霭深处,有细细青石子小路。

    缓步上行,有一临江巨石挺伸江面,三面环江,仿佛是悬于凌空。一鹤发老者席地而坐,轻抚琴弦。

    七弦古琴,音域无边,清如溅玉,颤若龙吟。

    江风吹拂着雾霭匆匆而过,吹起抚琴人雪白的衣袂,几欲驾雾而去。

    闻者只能屏气凝神,唯恐惊扰这仙境、仙人、仙乐。

    待一曲终了,抚琴人方缓缓起身,鹤发老者一袭白袍如雪,面如冠玉,一双黑目如古潭透着清冷卓然,身姿飘渺尽是洒脱与疏离,一派道骨仙风……

    老者向身后立着的一位素衣少年微微点头示意。

    少年上前一步,恭敬的行礼说道:“弟子拜见师父,弟子已随家父返回金陵城,因心中着实挂念师父,故而一路寻来。”

    老者悠悠的问道:“此行可否顺利?”

    少年答道:“劳烦师父记挂,还算顺利。”


    老者转向浩渺的江面,轻轻的叹息,方道:“凡事不可过于执念,尤其是你的父亲,过刚易折,你在他身边要时时开导规劝。”

    这老者乃是当今以“仙人”之名名重天下的唐世旷,世旷老者能断天下,能料未卜,“儒释道”精贯于胸,通天文,晓地理,超然离俗,仙踪缥缈,多少达官显贵觅其仙踪而不得,原来遁迹在此。

    少年听闻提到自己的父亲,心中不禁暗暗担忧,忙道:“师父机锋玄奥,弟子愚钝,还望师父指点迷津。”

    世旷老者的声音似从这浓重的雾霭传出,幽深而捉摸不定:“注定要发生的,逃不出因果二字。放下执念,随遇而安,方是正道,可是,又有几人真的能做到呢?不过是妄言无益,徒增烦恼罢了!”

    少年心有所动,他几乎参透了老者的话语,心下一片凄然。

    两人默默的伫立在风云变幻中,过了许久,世旷老者道:“为师只求“自在”二字而不得,终为名声所累。我即将云游他处,若在此处再呆下去,只怕毁了这块清静之地。”

    少年动容道:“那弟子如何才能再见师父?”

    世旷老者道:“三个月后,我会回到此处,你可前来寻我。”

    少年道:“弟子谨记。”接着双手捧出一样东西道:“师父所授‘短刃相搏’的招数弟子已演练纯熟,所借‘鱼肠剑'已用毕,现归还师父。”

    世旷老者淡淡一笑,眼中冰雪尽融:“不必归还为师,赠送于你吧!”

    少年意外的说道:“此剑乃是宝物,又是师父心爱之物,弟子怎敢收下?”

    “纵使是世间至宝,如非物有所用,何如弃之?此剑还有一枚玉质剑鞘,剑入鞘后形如发簪,可别于发髻,极难被人察觉……”说道此处,世旷老人眼中闪过一抹暗色,“来日,你有可能会用到……,一并赠与你吧!”

    “师父……”少年还要推脱,已被老人阻拦。

    老人接着道:“人终其一生,所得到的往往不是所求的,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来,瑾瑜,再听为师抚琴一曲……”

    琴声一起,银瓶乍泻。

    名唤瑾瑜的少年醉于其中,不禁吟起先贤诗句:“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老人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吟出后两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琴声陡然哀怨,凄婉,不绝于耳。

    (本章完)



第1章 一.引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