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念完献给先祖们的北伐檄文后,太庙中陷入了一片宁静中。
剑外忽传收梁州,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便是刘备刚刚的状态——喜极而泣。
但在喜极而泣后,刘备脸上的眼泪却渐渐消失,特别是读完北伐檄文中的内容之后。
喜极而泣是他这个不肖子孙,舐犊长辈应该有的表现,但却不应该是一个帝王的表现。
“来人!”
刘备口中发出一声清喝。
听到刘备呼唤的内侍当即弓着腰从庙外来到刘备的身旁。
内侍本以为刘备会有什么吩咐,可是在他到来后,刘备却并未马上有所言语。
察觉到内侍站在身后的刘备,望着被烟雾环绕的诸位先祖灵牌,他的思绪好似回到了初平元年。
那一年,董卓乱政,刘备的恩师卢植得罪董卓被罢官回乡,途经平原。
刘备特地亲自出城迎接卢植。
那一年,汉室陵迟几乎是天下人的共识。
在宴席上,酒醉的卢植曾问刘备道:“汉室蒙尘,君作何为?”
刘备答道:“愿以身拭尘。”
卢植复问道:“若汉室分崩呢?”
面对这个更为严重的后果,那时尚年轻的刘备明显有了迟疑。
但很快刘备就给出了答案:
“愿步步,补青天。”
那一年的刘备,语气很是坚定。
想起往事的刘备,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是不会变的。
刘备将手中的北伐檄文交至身后的内侍手中,口中朗声言道:“命人将此篇北伐檄文誊抄多份,明发各大州郡,务使众所周知。”
内侍在听到这篇檄文是关乎北伐的大事后,便丝毫不敢怠慢。
他恭敬地接过刘备手中的北伐檄文就要离去,但刘备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内侍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令尚书令拟诏传告四海,朕要亲征北伐!”
在听到刘备的这句话后,内侍脸露惊诧之情,担心刘备身体的他赶忙劝道:
“陛下,战事自有大将军,战场凶险,路途艰苦,何必以身冒之。”
内侍作为一直在刘备身旁的老人,他可是知道刘备的身体一点都不乐观。
当下虽是汉军最佳的北伐时机,但千里远征,刘备的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
劝谏之中,内侍的话语中隐隐带有哽咽。
可面对内侍的劝谏,刘备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道:
“朕是大汉的天子!
君无戏言。”
在刘备说完这句话后,内侍的眼眶中已经蓄满泪水,但他知道这件事已无回转余地了。
于是他最后忍着泪水,手拿北伐檄文朝外走去。
当内侍走出太庙之后,刘备将目光看向了身前六座牌位中的太祖与世祖排位。
他不敢与二位先祖比能,但二位先祖当年都不怕的事,他刘备亦不会怕。
刘备深深地对着身前的排位一拜:
若天命在他,至少,至少让他能够亲奉诸位先祖灵牌,归于长安祖庙之中吧。
在刘备下拜的时候,太庙内突地飘起了一阵微风,微风拂过庙内的编钟之际,发出了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这阵阵悦耳的声响,好似汉代先祖们的低吟:
“且去。
且去。”
不管成败如何,有这样的子孙,足以让每一位祖宗感到自豪。
这才配姓刘!
...
汉章武四年八月,成都中爆发出两个惊人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汉大将军糜旸借滔天汉水,覆灭十余万魏军,一战解除了梁州之危。
可就在成都内的百姓还未从这震撼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尚书台又遵循皇命发出了一道更令人震撼的消息。
天子要亲征北伐!
当这个消息在成都内大街小巷中流传的时候,成都内的百姓一下子又被带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点。
国土沦丧敌手,堂堂天下正朔却只能偏安南方,这一直是所有汉民心中的痛,乃至于耻辱。
耻辱在当世往往会引发深切的仇恨。
对当世的汉民来说,跟他们讲什么国家战略他们大概是不懂得,可告诉他们接下来要雪耻了,那是会引发极大热情的。
这是自孝武帝时代开始,便刻在每位汉民心中的荣辱感。
特别是天子亲征这四个字,听起来更是荡气回肠。
如斯盛事,又岂会不在成都内引起巨大的轰动呢?
而就在这个消息在成都城内快速流传的时候,糜旸所写的那篇大气磅礴,热血澎湃的北伐檄文,也以极快的速度开始流传开。
一时间成都城内的百姓凡是识字者,都争相誊抄那篇北伐檄文的内容。
在百姓的热烈之下,竟引得成都一时纸贵。
而成都城的这股高涨浪潮,又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外方传播而去。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相比于祁山以南的沸腾欢呼,祁山以北的陈仓却显得一片死寂。
作为距离前线最近的重镇,不久前就有陆陆续续的残兵从前线逃到陈仓城内。
但由于斜谷道与骆谷道的阻拦,加上之前雨季导致两条山道泥泞难行,所以这样的残兵极少。
人数一少,纵使他们说的消息再多么惊骇,郝昭也是不会信的。
由于曹魏军法严厉,故而军中时常会有逃兵发生,而逃兵在被捕获后,为了免罪什么理由扯不出来?
这样的事,郝昭见得太多了。
于是一开始,郝昭甚至都没派人前往前线探查消息。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逃至陈仓城内的溃兵越来越多,甚至都有不少的将校。
最可怕的是,在审查他们的身份之后,郝昭发现大部分溃兵都是斜谷与骆谷的守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