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德国海军战略(七)

    初步设计交给德国海军之后,在德国海军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对其他的设计、参数到没有太大的异议,但装甲太过薄弱,让德国海军确实难以接受,水线装甲带竞然只有150厚,这基本就是装甲巡洋舰的水平了。虽然在交流的时候,海军小组也说过,战列巡洋舰就是一种装备了战列舰火炮的大型化装甲巡洋舰,但1艘20000吨级,相当于战列舰极别的军舰,却只有1万吨出头的装甲巡洋舰的防护水平,这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因此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将水线装甲带増加到200厚。

    对此海军小组给出的解释是首先战列巡洋舰的特点就是高航速、轻护甲,毕竞战列巡洋舰的对手不是战列舰,而是敌方的战列巡洋舰或装甲巡洋舰,英国建造的战列巡洋舰无敌号的水线装甲带也只有150厚,双方的防护基本在同一水平上,那么德国建造的战列巡洋舰自然没有必要安装更厚的装甲,毕竟无敌号的主炮也是战列舰级别的305毫米,除非将装甲厚度增加到战列舰水平的至少280毫米以上,否则将水线装甲带増加到200厚,同样防不住敌方战列巡洋舰的火炮,这样做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老实说作用实在不大,而且还会拖累军舰的速度,还不如省下装甲,提升速度。

    其次是德国的克努伯装甲质量原本就优于英国的维克斯装甲,同时华东设计的外飘型侧舷结构可以减少被弹的角度,由其是在远距离交火时,弹道飞行的弧度较大,外飘型的侧舷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炮弹的撞击力,因此综合下来,150厚的装甲相当于英国180-190的装甲厚度了,可以说在和英国的同类军舰相比,已经占有一定的优势。

    最后在炮塔、指挥塔、弹药库,动力舱这样重要的局部区域将装甲加厚至250,这己经十分接近战列舰的装甲级别了。在这里华东实际引入了旧时空的海军条约时期开创的重点防护理念。在海军条约时期时期,甴于军舰的吨位、火力均受限制,因此各国的军舰设计者都绞尽脑汁,在有限的吨位内,制造出最强的军舰,于是发明了重点防护理念,即对军舰的重点部位、区域加强防护,对次重点干脆放弃,省出吨位来加强航速和续航力。

    像炮塔、指挥塔、弹药库,动力舱这些位置,都是军舰的致命之处,炮塔被击毁,会削弱军舰的战斗力;指挥塔被击中,有可能将军舰的指挥系统一窝端了;而弹药库中弹是最危险的,一但引发贮存的弹药殉爆,会给军舰造城毁灭性的打击;而击中动力舱,破坏军舰的动力系统,降低速度和机动性,在海战中基本也就九死一生的局面。而除了这些位置之外,其他地方就算是挨几炮,军舰也扛得住,那怕是在水线带中炮,对一艘20000吨级别的军舰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只要损管得力,根本不会有太大伤损。

    基于这些因素,虽然这一型军舰的水线装甲带只有150厚,但还是有相当的生存能力,当然是不能和战列舰相比,也绝不算是不堪一击的。

    这些解释德国海军部到也能够理解,但在心里上怎么也过不去,毕竟以前德舰一向都是注重防御的,现右突然来了个急转,肯定接受了,于是最终经过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将水线装甲带増加到180厚。

    但这一改动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増加了大约800-1000吨的重量,使总吨位肯定要超过原来的20000吨;二是会降低军舰05-1节的速度,可能最终的速度达不到27节。除非是在其他地位削减重量,

    最后双方协商决定,取消全部的发射管;将6座双联150毫米副炮,改为4座;将8座双联105毫米速射炮,改为4座双联105毫米速射炮,4座双联88毫米速射炮。这样调整下来,可以减少大约5-600吨的重量,免强可以达到德国提出的技术要求。

    其实在主力舰装备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这个时候炮战的距离已远超过了的射程,而主力舰也不可能冒险靠近敌舰发射,因此的作用主要是用在对失去战斗力的敌舰补枪,但主力舰出动,肯定会有随行的护航军舰,这些军舰上装备的也可以干这种活,而且还比主力舰干得更好。当然这又涉及到怎么算人头、计战绩的问题,不过这和军舰的建造无关。

    当然这样调整之后,副炮的火力肯定是被削弱了,不过军舰的战斗力主要是看主炮,由其是主力舰,都是比拼主炮,副炮的作用只是对主炮的补充,以及在一些低强度的战斗中使用,或者是对付抵近施放的小型军舰,因此对军舰的整体战斗力的影响并不大。

    初步设计就这样确定下来,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深化的设计图纸,以及和各种载荷、负荷、力矩、承力等数据的计算,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由其是在这个没有机算机制图的年代,完全要靠人的手工绘制完成,而且有时候只要是有一条线画错了,整张图纸也就基本作废了,因此仅靠海军小组的几个人当然是无法完成的,好在是这样的绘图员在德国有的是,海军小组只用给他们提供指导,动动说就行,绘图的事情全部交给徳国的绘图员来完成。

    而就在双方进行军事交流的同时,华东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访问也在顺利的进行,首先访问的是奥匈帝国,徐济超和李三杰在这里受到了十分热烈的接待,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都在当天接见了两人,显示出十分高规格的礼遇。

    不过徐济超和李三杰对这位奥匈帝国皇帝的主要印像是茜茜公主的丈夫,而非皇帝本人,不过这位公主早己去世多年,因此两人无缘一见芳颜,相比之下,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在历史上的名气要比他的皇帝伯父大得多,正是皇储的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估计皇储也不会希望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在历史中留名。

    当然皇帝和皇储对两人的到访显示出十分热情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看在老大哥德国的面子,连老大哥都对来自东方古国的客人礼遇有加,做小弟的自然不能怠慢;另一方面奥匈帝国也希望和华东交好,牵制俄国。奥匈帝国和俄国的矛盾主要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不过俄国的实力要远强过奥匈帝国,完全是靠德国的支持,奥匈帝国才有底气和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的主导权。

    而华东在远东战争中击败俄国,不仅是德国希望和华东结盟,以牵制俄国,奥匈帝国也同样存有这种心思,毕竞多一个有用的朋友,总是好的。

    在奥匈帝国的访问时间是一周,徐济超和李三杰与奥匈帝国的官员们举行了数场会谈,并且签订了一系列的经贸合作协议,同时还出席了许多活动,并参观了许多著名景点,如维也那大剧院,布拉格广场等,因为奥地利和匈牙利都是欧洲著名的旅行、文化地区。不过回国之后经秦铮提醒,两人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件大事,没有在维也那的街头找寻一位不得志的画家。

    结束了对奥匈帝国的访问之后,两人分头行动,李三杰由奥匈帝国出海,横渡地中海,访问奥斯曼帝国,并且还有奥斯曼帝国驻奥匈帝国的外交人员陪同,而徐济超则访问意大利。

    李三杰一行到达奥斯曼帝国之后,受到的接待比奥匈帝国更为隆重,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派遣自己的卫队在港口迎接,并一直将李三杰一行送入下榻的饭店。

    就在第二天,苏丹就在皇宫里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接见李三杰,在会谈中,苏丹正式向李三杰提出,奥斯曼帝国希望和华东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奥斯曼帝国这么急切的想和华东建交,也是有说不出的苦衷,原来俄国在远东战争中失败,又失去了大量远东的据点要地,东扩己经是彻底停止了,转而在远东地区守住现有的利益和领土。不过扩张和对领土的渴望几手就是斯拉夫民族的天性,既然在东方受阻,那么不妨在西方试一试,想在巴尔干地区捞点好处,以弥补远东的损失,同时也可以转移国内的矛盾。

    不过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受到奥匈帝国的竞争,一时两国剑拔弩张,关系也立刻紧张起来,而全世界的目光也都集中到这两国身上,却忘记了在这个时候,巴尔干地区虽然大部份实现了自治,或是被其他大国托管,但在名议上,巴尔干地区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只是没有那个国家会在意奥斯曼帝国的态度。

    但奥斯曼帝国自己却不能置之不理,但两边都是奥斯曼帝国惹不起的主,相对来说奥匈帝国还好一些,只对巴尔干地区感兴趣,而俄国的野心更大,不仅想吞并巴尔干地区,还想吞并整个奥斯曼帝国。

    过去奥斯曼帝国还可以依靠英法德等国来抗衡俄国,但现在英法己和俄国结盟了,还能靠得住吗?德国又是奥匈帝国的大哥,恐怕也不会全力帮助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还需要寻找其他的帮助。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