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安置营(五)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灾民们并没有把清理厕所太当一回事,那不就是掏大粪吗?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农业,使用的主要肥料还是粪吧,因此只要是农民出身的人,都干过这档扌事,而灾民又是以农民为主体,自然个个都是熟练工种,在他们看来那还不容易吗?

    但做了一次就知道,清理厕所和农村的掏大粪完全就是两码事,不仅要将厕所冲洗得干干净净,而且粪便都要全部捞起来装桶运走,因为这还是重要的肥料。

    由于三十岚是一个丘陵区,空地很多,当然也很碎,并不适合大面积种植,因此在营地初成之后,在营地周边开垦了一些小块荒地,种一些瓜果蔬菜,一方面是为营地所用,另一方面则是让收容的灾民有事做,闲着就容易生事,而种菜当然是需要施肥,那么厕所的产物也就有用武之地了。而浇完了菜地之后,将粪桶运回来,还要再冲洗干净,这也是清理厕所的工作范围,因此这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禁闭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一个人关在一间极为狭小的黑暗屋子里,什么都看不见,也没人说话,在屋子里又转不开身,连睡觉都难以伸直身体。在前几个小时还能睡觉,但一般在12个小时以后就难耐了,毕竞一个正常人不可能睡一整,由其是在最后几个小时,可以说头脑晕沉沉,坐着站着都难受,心里堵得慌,度秒如度年一样。在关满24小时之后放出来,大部份人都会崩溃掉,需要再休息一整天才能恢复,当然还有3天清理厕所在等着。

    一般处罚了一、二次之后,也就基本会引起人的警觉了,毕竟都知无论是清理厕所还是关禁闭可不是好受的事情,营地的管理也不是说说而己,而第三次的后果是被逐出营地去,这可就真不是闹着玩的事了,因此也就不敢在随地大小便了。

    不过也总有少数人怀着侥幸心理,或者有人干脆就是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结果在隔离期间,有3个人被抓到3次随地大小便,而营地管理者也绝不手软,立刻逐出营地,不管哭得多厉害、样子有多惨,也绝不留情。当然从营地建立到现在,因随地大小便被逐出营地的,共有13人,是其中比例最高的。而这3人被逐出营地,也震慑了其他在此期间进营的人,也只能硬生生要将这习惯给憋过来。

    当然营地每天都有新收容的灾民进来,而新进来的人对此一无所知,就是听说,也不太会当一会事,因此同样的故事也一再上演,不断有人被逐出营地。

    蒋勇奇毕竟是行为谨慎而又有头脑的人,轻易也不会违反规则,而出现被逐出营地的人员之后,蒋勇奇更是警觉,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违反营地的规则。

    而在干活的时候,蒋勇奇也表现得很出色,因为他是练武的人,身体素质、力量也比一般人强得多,因此干的活也比其他人多,由其是在搬运物资时,他一个人可以抵得上2、3个人,加上他为人爽快,也经常帮助他人,于是就在这短短10余天时间里,在营区里也颇有些名声人望,另外张文望、张黎叔也属于比较抢眼之列。

    另一方面,女营的工作要比男营轻松一些,除了清理营区、营地的卫生,清理厕所之外,并没有搬运物资的工作,但多了不少,如洗衣、洗菜、淘米等。洗衣是清洗灾民更换的衣服,洗菜、淘米则是给厨房里搬工。

    张婉云是待女出身,洗衣是她在田家庄院的工作之一,当然她洗的都是主人的衣服,而洗菜、淘米等事虽然没做过,但这些事并没有什么难度,张婉云又是个伶俐的人,因此做1、2次就能上手,比一般妇女做得还好,虽然在营区里没有蒋勇奇那么抢眼,但也算是表现较为出色的人员一类。

    而14天的隔离期很快就结束了,蒋勇奇等人再次接受身体查检,并在查检合格之后,离开了隔离区,而转到居住区安居。这一次蒋勇奇和张文望、张黎叔侄、李坤等人没有再分到一个宿帐里,但还是在同一个营区里。

    居住区的环境确实和隔离区差不多,都是同款的帐蓬,安装以及布置方式也是一样,营地也是由若于小营区组成,每个标准小营区有24个帐蓬,576人。除此之外,规则也基本一样,都是那些。

    不同的地方在于,首先是在居住区的营区管理人员将从收容的灾民中进行选拔,每个营区将选出12个人组成管理小组,负责营区的管理工作,而营地的管理人员只负责监督和审查,这一方面是由于营地的人手不足,管理的重点在隔断区,因此对居住区的管理改为组成一个4-6人的管理工作组,负责管理监督和审查个营区的管理情况和效果,而各营区的管理小组直接对这个管理工作组负责。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选拔、培养基层的管理人员,为灾后重建做准备,因为水灾过后,各村庄的原居民肯定会打乱,基层的管理人员将由华东**直接派任,经过营地的段炼之后,华东**就可以培养出一批有一定能力的基层管理人员,有利于稳定灾后重建。

    其次是工作也不同,除了和隔离区相同打扫营区的清洁、清洗,洗衣等以及协助营地的运输、建设营地之外,还有修路、加固河堤、建设码头、在码头上卸货、搬运等等,以及在营地周边开垦荒地,种植一些瓜果蔬菜等,还有一些厨房帮工、手工等另外还有就是建立一支保安队,负责维护营地的正常秩序,其实这也是为灾后重建培养警察或民兵。

    居住区的工作无论是种类还是工作量,都要比隔离区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了隔离区的约束和调养之后,灾民有了一定的纪律性,同时身体也基本全部恢复过来,但隔离区的工作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而在居民区里,任何工作都是可以获得相应的工分,不过职务不同,获得的工分也不同,当然在居住区里,吃饭也不是免费的,而是用工分购买,居住区里的食堂提供的饭食、菜肴也更多,甚致还能够提供单独的炒菜,灾民可以凭自已获得的工分多少,选购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当然如果没有工分,那么每天就只能得到一碗免费的粥,最多确保不会饿死,另外在居住区里还有小商铺,可以凭工分购买一些其他的物品,包括一些副食、零食。

    可以说工分就是居住区的货币,当然每个刚进居住区的灾民可以获得30个工分,这些工分可以确保在居住区里2-3天的餐饮费用,而再想要在居住区生存下去,就必须靠工作获得工分,工作努力的人可以获得多的工分,从而可以在营区里生活得好一些,而工作态度不佳,就只能在营区里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而不愿工作的人就无法在营地里生存,因为什么都免费提供,而且每个人的生活条件都是一样的,那就只能催生人的惰性,因此引入工分制度一来可以激励收容的灾民的工作积极性,二来也可以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毕竞更多的工作都是由灾民做了。

    当然,这种所谓的工分,并不是直接发放到灾民的手里,而是记录在案,在购买时进行扣除,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营地里的偷盗事件发生,因为灾民都是集中居住,而每人就一个柜子存放物品,基本没有私人的空间,如果有人想盗窃,是很容易下手的,另一面也是禁止灾民在私下里进行交易,造成灾民之间的窜通。而且工分只是在居住区内流通,因此这样的操作也并不费多少精力。这也是居住区和隔离区的第三个不同点。

    除此之外,有一个不同点就是在居住区里除了统一居住的大帐蓬之外,还提供一种3*3米的小帐蓬,供灾民中夫妻、父子等家庭单位居住,同时对其他灾民开放,但其他灾民要居住这种小帐蓬,就需要支付一笔很大数额的工分,必须要努力工作,或者在营地里担任管理人员,或其他收入较高的职务才能供应得起。

    居住区的工作到不强制,而是由个人自己选择,可以自己报名,也可以自由退出,当然大部份工作也有名额的,但也有搬运、建设等工作不限人数。但只有营区的管理人员是由营地指挥部直接指派,毕竞管理人员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而且在灾民刚进营地时,所填写的表格中就有职业、学识、职业特长等内容,让营地指挥部对收容的灾民素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于是大体也能够先圈定一部份备选的管理人员,而在隔离期内,指挥部也会对这些人的行为、言语、工作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当然如果有在隔离期内表现突出,既使不是备选人员,也同样会在考虑的范围内,因此在进入居住区之后,也基本可以确定营区管理人员的人选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