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烟火

老年人的想法就是这样,在一个地方呆几十年了,搬到新地方人生地不熟,心理这关就过不去。

宋援朝记得前世的时候张家阿娘一家因为动迁的原因就这么搬走了,那时候宋援朝也是,一些熟悉老邻居都去了新家,新家虽然比以前住的地方条件好多了,但那些在身边的东西也随即消失。

虽然搬到新家后宋援朝离张家阿娘她们并不远,平时有时间也会抽空去看看她。可是新工房和弄堂是完全不同的,缺少了邻里邻往的琐碎,更没了那种在弄堂里充满生活的气息。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家阿娘搬到新家后没多久身体就渐渐大不如以前了,再加上楼上楼下年纪大的人走楼梯很不方便,张建国夫妻那时候要上班,孩子也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白天的时候家里也没什么人,一个老人孤零零的又出不了门,只能靠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打发时间。

想到这,宋援朝心里轻叹了一声,他前世的时候何尝也不是如此啊!老人的寂寞和孤独宋援朝深有体会。

走进弄堂,看着熟悉的四周,宋援朝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也许他可以改变前世这边的格局,前世的时候这个弄堂被直接拆迁了,里面的居民也全搬走了,在原来的旧址上这边建起了三幢高楼,虽然新的大楼富丽堂皇,看起来比原本陈旧的弄堂要漂亮许多,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却永远失去了原本的生活感觉,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人气。

回忆往事,宋援朝记得这边是96年左右动迁的,动迁讨论大概在95年上半年,也许自己可以在94年左右直接和区里谈一下关于这边的房地产开发事宜,当然宋援朝没打算和前世的房地产开发商那样把这边一拆了之,然后再建高楼大厦。

宋援朝的想法是针对这个弄堂进行彻底改造,也就是用后世的那种“新里”方式来改造,保持原来的风貌,从内部结构和地下入手。

这样的话旧弄堂就成了新里,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同时也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

沪海有名的地标“新天地”就是这样的模式,当然新天地是商业性的,宋援朝要做的是居住性的,这和同样有名的“建业里”有些类似,不过建业里采取的是全部动迁安置后再改造出售的模式,但宋援朝不打算这么做。

宋援朝也许会选择部分动迁安置,部分由居民自己出钱购买增加面积的方式来进行改造,虽然前期可能会掏一部分钱压力比较大,可从远期来看,几年、十几年后的升值幅度却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边的人气和延续几十年的东西完好保存下来。

要做到这一步不是容易的事,弄堂里有多少户人家,面积又有多大,投入需要多少,初步估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宋援朝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做到,哪怕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

宋援朝没想在这上面赚什么钱,因为他只想把自己熟悉的东西给完好保存下来。这里有他的家人,有朋友,有那些生活几十年交往的老邻居,更重要的这里有自己的家,有父母和祖辈留在这里的痕迹。

如果这里没有了,那么这些东西就彻底消失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宋援朝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此时此刻,他牢牢记下了这件事,等时机成熟后一定会去做。

回到弄堂的时候张家阿娘正在捡菜,因为马上就要吃午饭了。

小浩子和小萍萍他们要十一点半下课后回家,等吃了午饭休息一下又得回校,张家阿娘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小萍萍之前还没读书的时候会跟着阿娘一起捡菜,帮着准备午饭,可现在两个孩子都上了学,张建国夫妻又在上班,家里也就她一个人。

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把菜篮子里的鸡毛菜挑出来,一边捡着一边和隔壁的李家阿婆聊着天,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家常事,却聊的津津有味。

“阿娘!”远远就看见张家阿娘,许久不见了,阿娘的精神看起来不错,但头发却比宋援朝上次走的时候更白了些,看着她慈祥的面容,还有脆耳的讲话声,宋援朝鼻子微微一酸,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年纪大了,听力有些不济,张家阿娘微微愣了下,似乎在判断是不是有人在叫她。一旁的李家阿婆反应快,闻声抬头一看就拍着阿娘的胳臂笑道:“快看!是援朝回来了,你的大孙子回来了!”

“啊!援朝回来了啊?”张家阿娘急忙朝着手指的方向看去,虽然眼神稍差了些,却依旧能看清不远处那个正朝着自己快步走来的人不就是宋援朝么?

下意识地站起身,张家阿娘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容,情不自禁朝宋援朝走去。

三步并成两步,宋援朝上前搀扶住张家阿娘。

“阿娘,我出差回来看你来了。”

“出差回来的呀,好好好,回来就好,在金陵那边吃的还习惯么?睡的好不好?这次回来可以住几天呀?”虽然这些话之前在电话里都问过,可见了面张家阿娘还是又问了起来,听在耳中宋援朝非但没觉得唠叨,反而心里有一阵阵暖意。

“那边吃的还行,单位有食堂,回家对门的孙婆婆家搭伙的伙食也不错,睡就更不用说了,每天到家弄完事床上一躺就睡着了,好着呢。这次回沪海是办点事的,礼拜天晚上就走,下周一单位那边还有事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归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www.lifankus.com)重归黄金年代里番库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