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火炎对于大家的认真劲儿非常满意,于是继续发言道:
“我们越中医院认为重庆公式是最适合大面积烧伤患者,而上海公式只适用于小面积,烧伤程度不严重的患者,所以我们的越中公式是在重庆公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重新修订的。
成人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x烧伤面积(%)x1.5ml(小儿1.8ml),也就是是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补充胶体和晶体各0.75毫升,还需要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是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每天的量没有变。
这里面和重庆公式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主张晶胶比例是1:1,而重庆公式主张的是2:1。
而且我们也主张早期使用高渗盐溶液复苏,可以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降低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含量,减轻肺、肠道、肝、肾等内脏组织水肿及氧化损伤。
且高渗盐溶液的浓度为200、300和400 mmol/L时以浓度为400 mmol/L时效果最好,浓度为600、800和1000 mmol/L时以浓度为600 mmol/L时效果最好。
同时我们认为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补胶体液时首先全血,而不是血浆。
因为我们发现早期补充全血后发现,休克期补充全血有利于纠正贫血,改善低蛋白血症,减轻组织缺氧和水肿,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内脏器官,改善免疫功能。
并且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应用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后组织残留较重,且可能会增加患者肾功能损害和死亡率,所以我们越中医院认为,羟乙基淀粉这只药要慎用,或者不用。
最后我们越中医院认为,传统的休克复苏监测不够精确,这些指标通常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血压、心率、肢端温度和尿量。
然而,这些指标对以血压过低、极度心动过速、少尿为特征的失代偿性休克效果明显,而对血压、心率、尿量均正常的隐匿性休克效果不佳,严重影响补液疗效。
所以我们主张,任何烧伤补液都不能一味机械遵守补液公式,而是要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各个指标,再根据各个指标缺啥补啥,改善烧伤休克引起的低血容量和维持器官灌注,预防多器官衰竭。”
朱火炎的稿纸一念完,全阵又是一片寂静。
朱主任疑惑的抬头看着参会人员,陈棋也眨了眨眼睛,眼神中也有不解,咋大家都没反应?
其实越中医院的人不知道的是,大家不是没反应,而是被震惊到了,因为越中医院的这套“新公式”可以说是颠覆式的。
连原则和细则都出来了。
要不是这是新推出来的公式,不知道的是以为是《烧伤临床补液指南》呢。
彭教授他们是提前已经知道了这些内容,但台下的其他医生不知道呀,于是哗啦一下又炸了。
“朱主任,你们这套公式经过多少期临床实验?”
“朱主任,你们这个有没有论文形成?”
“朱主任……朱主任……”
这学术会议变得跟新闻发布会似的。
朱火炎听后,就对边上的工作人员示意了一下:
“大家别急,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将越中公式的原理机理、病理生理、具体内容,实验数据等等资料都发给大家看看,大家都是烧伤科同行,应该能一眼辩真假。”
何佳马上带领着另外一个工作人员,将手里的资料一份份交到了参会医生手里。
拿到手的医生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起来。
其实这些资料就是一篇论文,陈棋已经提前一步送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也不怕别人截胡。
论文上面提供的所有数据全部都是“造假”的,但必须说明,陈棋这是抄了《外科学》上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后世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至于为什么说是“造假”,那是因为陈棋自己是真没做相关实验。
但为什么说不假,是因为这些数据都经得起考验的,别人要逆向推导或者复制实验都是可以的,得出的数据也不会有问题。
这就是重生者的优势,跟人家娱乐文中抄歌抄小说一样,陈棋是抄医学课本,性质是一样的。
倪志华教授接过资料后就放到了一边,没看,只是敲了几下桌子:
“大家注意一下,越中医院总结的经验到底疗效如何,适不适应临床,这个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各位烧伤科的同仁们可以参考一下,不必太当真。”
老头很坏,他是想把越中公式轻描淡写为是参考资料,而不是主流医学方式。
倪教授的话音一落,不少跟东山医院亲近的委员们都是连连赞同:
“对嘛,这越中公式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知道呢。”
“越中医院甚至不是咱们烧伤外科学会的委员单位,这水平到底怎么样可说不好。”
“对对,说不好,一家之言,参考参考。”
陈棋、老郭、李校长听了都牙痒痒,但他们不是烧伤外科学会的人,参加这次会议也只是列席没有发言权,所以不能站起来反对。
他们是“外人”,没这资格。
但陈棋显然已经料到了这种事情的发生,这不是海东医科大学也是朝中有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