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秘诀并不在于没有分歧,而在于有了分歧之后要学会坦诚地沟通交流。
殊不知天下间有多少对儿夫妻就是因为“不想说”、“懒得说”而越行越远,最后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李得时非常珍惜与宁馨儿的这段感情,毕竟是,嗯,老牛吃嫩草嘛。
所以于李得时而言,即便他很有难处,也不会选择“不想说”或“懒得说”。
……
这天晚上就寝前。
李得时主动提及此事,对宁馨儿说道:“馨儿,之怿同意我们要孩子。”
宁馨儿听了大喜,兴奋地道:“这是真的吗?相公回来后心情看似沉重,总感觉你有心事,还以为之怿不答应呢。”
李得时感慨万千地道:“心事当然有啊,毕竟这次南下犯了错嘛,若非好女婿写信求助慈圣太后娘娘,这个时候我十有八九要蹲监受罚了呀。”
“总算是吉人天相,皇帝爷答应不追究。”宁馨儿宽慰地道。
先头她不知有多着急。
在得知丈夫被人弹劾的消息后,她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这次多亏了好女婿与慈圣太后。”李得时感激地道。
“相公为什么不感激皇帝爷呢?”宁馨儿敏锐而好奇地问。
李得时搂着宁馨儿,谨小慎微地回道:“馨儿认真听着,但别害怕哈。这次南下江陵,我被迫接收`茶水钱`,被人栽赃陷害,我怀疑就是皇帝暗中主使,其用意是借我牵制好女婿,皇帝爷或许想逼迫好女婿回京。”
宁馨儿大骇,忙问:“潞王爷不是已经被褫夺封号贬为庶人了吗?为什么皇帝爷还不放过他呢?”
“馨儿有所不知……”
接着,李得时将京城的局势、朱翊镠在江陵城风光的一面、万历皇帝与朝中某些大臣对朱翊镠的忌惮、以及本朝皇室宗亲的特殊地位等等……都对宁馨儿详细地解说了一遍。
唯独将张居正仍活在人世的消息隐瞒——这不是简单的坦诚问题。
至少在李得时眼里,这是一个能让天下大乱的消息,太不安全了。
宁馨儿是个玲珑剔透的人,隐隐之中已猜到了李得时说这番话的用意。
所以她也不等李得时主动开口,便径自问道:“相公是否担心皇帝爷对潞王爷和之怿不利,以致牵连到我们,因此暂时不想要孩子呢?”
“馨儿真聪明!”李得时将宁馨儿搂得更紧了,诚挚地道:“是的,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想推后一两年,待好女婿与之怿彻底稳定下来,咱俩再考虑要孩子的事,可以吗?”
“当然可以呀!”宁馨儿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地回道,“这有什么不可以呢?相公为何说得如何紧张?”
“第一紧张是因为在乎你的感受。”李得时坦诚地道,“其次,虽然女儿女婿在江陵城开创出一番事业,但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好女婿是皇帝的弟弟?从这个角度看女儿女婿眼下并不稳定。这次皇帝想下手,幸好女婿发现及时,请求慈圣太后娘娘出面,可保不齐还有下次呢,咱不得不防呀?”
“我理解。”宁馨儿轻轻点头,继而又问道,“那相公预计这种不稳定需要延续多久?”
“据女婿估计,今年一年。”
“今年一年?”宁馨儿诧异地道,“只需一年时间就能消除不稳定吗?”
言下之意:一年时间太短了。
“嗯。”李得时确定地点了点头,“女婿号称神预测,他的话一般没错。反正他就是这么预测的。”
“我相信他。”随即李得时又补充道。
“那咱就等一年,不急。”宁馨儿带着两分娇媚,笑了笑说,“我还年轻,相公也正处盛年。”
李得时又感慨地道:“咱女婿过于优秀,娶了咱女儿,注定咱俩的日子会比常人多了一些刺激。现在想来,当初女婿女儿决定不公布婚讯,是一件多么明智的选择。这样,我就不会被皇帝挑中南下江陵送贺礼,也就不会被人栽赃陷害以致于被人恶意弹劾宫攻击,好女婿女儿也就不用为我担心了。”
宁馨儿抚慰道:“事情都已过去,还说这些作甚?咱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哦对了,潞王爷为何预测只需一年便能稳定下来呢?有什么依据?”
这是个难题,不好回答。
依据李得时自己当然清楚:女婿的判断是,万历皇帝急着树立威权,如果决心清算张居正,绝不会等太久,一年时间已经是极限了。
站在万历皇帝的角度,这件事应该是越早着手越好,只是底气与信心不足所以迫不得已一拖再拖。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绕不过张居正——李得时怕在宁馨儿面前藏不住这个天大的秘密。
所以,他觉得不好回答。
但显然,不回答好像也不行,那该如何措辞呢?
李得时思绪飞驰,忽然灵机一动,如是般解释道:
“好女婿创办的朱氏集团,规模与日俱增,日益强大,再过一年,那可就了不得了,将会渗透到全国各地。所以好女婿预测,如果皇帝容不得他,一年之内必定动手,待过了一年,想动手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宁馨儿讶然道:“相公的意思是,皇帝爷或许想杀潞王爷吗?”
李得时怕宁馨儿吓着了,忙道:“这是最坏的打算,按理不会。”
“可外界不是传言皇帝爷很宠爱潞王爷这个弟弟吗?”
李得时道:“传言岂能当真?况且就不能是皇帝做给世人看的?皇帝内心到底怎么想,谁又知道?”
宁馨儿偎依在李得时怀里,一时无语,也不知说什么好。
李得时又安慰道:“对馨儿说这么多只是不想隐瞒,馨儿知道后不要杞人忧天胡思乱想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好女婿一定有办法。”
“嗯。”宁馨儿点点头,可心想如果万历皇帝真的不放过潞王爷,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皇帝面前,是没有选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