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传承文明你亦神农(1/2)

同理可知,受寒感冒后,就是体内体液变得粘稠了起来,人体卫气不足,不能消化掉这样的粘稠,就会出鼻涕。因而,舌苔发白的受寒感冒刚发生时,往往只要运动一下,去除寒气都能消除感冒症状。

当然,外邪感冒也会流鼻涕,那是营液被外邪刺激,裹到外邪处,要把外邪带着排除体外的结果。

和受寒感冒的鼻涕其实并不相同,受寒感冒是自身的细菌作怪,外邪则是外面入侵来的脏物,甚至,生化病毒。

正是这样的裹着外邪的细胞排出后,由于同是含有了人体细胞的性质,更容易被别人吸收,又本是外邪,就会让别人的身体也起应激反应,才是传染。

可想而知,了解了中医之后,便知道,生化病毒虽非活物,但是,它是会传染的。

另,还有性平淡之说。

其中,淡,自然就是水,无所谓温寒,它是能量介质,是万物生存的艮本条件,因为万物的体内都要交换能量,不管是多小的细胞体,除非,它不是活物。

还有就是平,若一味药本身的阴阳很平衡,这亦包括加工手法造就的平衡,就算是性平了。

而知道了这些,再弄清楚补阳就是行气,就不难理公孙桐吃解杞菊地黄丸,是吃错药了。

只是,说完了五味后,张静涛就被打断了。

因房中弟子居然都有拍手的,显然她们第一次清晰了解了中药的辨别。

是的,辨别。

神农如何尝百草来得到药理?

便是依靠这些味道与人体作用的体会和思考。

如此,就能得到粗略的药性。

之后,才可以具体探索这一种药对人体哪方面作用更大。

今日理解了这五味的真正含义,也可以当神农。

难么?

不难。

可是,在人们被书本愚昧化的情况之下,就很难,这些中医至理,几乎没人懂。

等众人拍手结束,张静涛才又道:“杞菊地黄丸,滋肾阴而行肝阳,公孙老师晚上……算了,不说这些。”

张静涛一说才发现不宜带上晚上受凉的问题,以免大家分心,为此,他顿住了,才细说。

他说的则是:

公孙桐本就是内寒重,再滋阴本就不妥,而补肝阳,固然能扭转一些内阳虚的状况,但仍是不够,因其未补肾阳,未增加肾脏对阴寒的排泄能力。

内阴寒重,内阳虚弱,那么在内外太极不变的情况之下,此消彼长,则外阳仍会很阳亢。

也就是俗称的虚火大,寒火大。

也就是似火实寒。

若真造成了肾虚太过,那么体内静脉血中累积脏污太多,太浓,舌苔都会隐隐发黑。

更别说,杞菊地黄丸,其甘甜属性明显,行外阳也就是行表皮阳气的效果亦很明显,正是以此来增加眼部气血升降,以达到明目的效用。

为此,会导致公孙桐虚火更大,若再吃,仍是舌苔呈现身体受寒时的症状,那就是舌苔发白,嘴里却偏偏会生火气一样的泡,且口里有甘臭感,似火实寒。

这其中,内腑行气若不足,不但有可能影响到肾脏,让舌苔白中透黑,舌表面还会形成厚白胎,需要健脾,也就是行脾气,正是华夏文明和文字就是如此精粹的,何也?

脾通皮音!

要去掉厚皮,当然要健脾。

众人一下就都听懂了,又是一片议论声。

嬴双很佩服看张静涛,道:“看来似火实寒就是虚火,那若是实火呢?”

张静涛道:“实火就是外邪脏物,或外邪生化病毒侵入造成表皮阳亢了,比如风邪热感冒,比如吃火锅太辣油太脏,血液吸收杂质太多,为此,血液和五脏亢奋消化都还不行,人体就又会试图让表皮排除出毒素,却被堵塞,就会引发火气水泡,这时候,舌苔却红。”

嬴双想了想道:“看来舌头通内外,看的是人整体的寒热?舌头的内部是否发黑,则可看出体内是否阴寒?”

“是的。”张静涛先赞许看了嬴双一眼,因为这妹子至少肯思考了。

嬴双又问:“那么表皮的阴阳,和内腑的阴阳,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也是此消彼长吗?”

张静涛说:“这倒不是,内外的阴阳,表现是一致的。外阳过亢,舌苔就发红、发黄,内阴过寒,舌苔就发白,内阴寒到伤了肾力,舌苔就发黑,在中医中,红黄都是暖色调,可以代表白雪的白和黑夜的黑,都是冷色调,很好记。”

赢双思索道:“你是说,外阳亢,内阳也会亢么?”

张静涛回到:“是的。”

嬴双问:“能举例吗?”

张静涛道:“当然能。”

继而便举了个例子。

这个例子,举的是风邪感冒的例子。

风邪感冒,是随风而来的脏物侵染人体。

人体被这样外邪激发,体表血行受刺激加速,防御细胞的分裂也开始加速,来试图裹着脏物,把它分小,而后排出人体吸入被肺部吸收进去的脏物。

于是,体表营液便如灯油,要供给体表细胞消耗,消耗过多了,体表营液部族了,也就是表阴不足,人体就只能用内阴去补。

内阴当然就是体内的营养液。

内阴因此变少,那么,五脏的养料少了,可五脏却仍在按照正常的消耗在行气血。

比如羊气。

那么营液中的羊气不够了,内脏作为单独的个体想要活下去,当然会‘呼吸急促’,也就是会加快血液循环,试图得到更多的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