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 1/2

赵匡义,夸他一句老谋深算是不为过的,就如他估计的一般,已经有人忘乎所以,引得老皇帝大发雷霆,也使这场宦官与官僚的交锋走向一种更为复杂的局面。

起因很简单,在众多上呈给刘皇帝的奏章中,有一道奏章,激怒了刘皇帝,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蒋穆上奏,言皇城司逾制乱法,祸国殃民,天理国法不容,请求刘皇帝将王继恩为首的诸多违法乱制之奸臣酷吏,尽数诛除,同时取缔皇城司这个罪孽滔天的衙门,还朝廷一片澄清的空气……

一番慷慨陈词,耿直“忠”言,极尽真诚恳切,但显而易见的,刘皇帝并不买账,甚至彻底被激怒。

理由也是简单的,这么一番进言,到了刘皇帝耳中,翻译过来便可以这么理解:王继恩低贱鹰犬,监视大臣,侮辱贤能,猖獗无度,人神共弃。至于皇城司,压在朝廷诸贤众臣头上已久,臣子们都受不了,此番群起反对,正是民意爆发。

今民情汹涌,沸腾难抑,为免人心不稳,朝局崩坏,还请陛下三思而行,切莫自误。

当刘皇帝朝这个方向思考时,其心中怒意,可想而知。而收到这道谏章时,刘皇帝只是两个反应。

先是问了句,蒋穆是谁?得到答案后,给了一个“其心可诛”的评价,然后便什么都没说了,但身边不论近臣还是内侍,都能感受到那张沉静老脸下压抑着的令人恐惧的愤怒。

事实上,从登闻鼓再度响起,薛彻御前告状开始,对于之后事态的发展,刘皇帝同样是有所预判的,这是几十年皇帝生涯带给他的阅读能力。

但一直到吕蒙正等人向王继恩发难,他也一直保持缄默,从无正面表态,就那么像个观众一般,闲看朝廷风云变幻。

这其中,自然也与她矛盾的心理有关,对王继恩,自然有处置之心,但不强烈,因此态度上便显露出一种迟疑、寡断,没有一丝过去的干脆可言。

不管是皇城司的罪行,还是官员们的罪证,哪怕都摆弄到台面上了,仍旧没有决策意旨下达,仿佛当真融入到看戏者的角色中了。

也正是这种暧昧的态度,才使得这场冲突愈演愈烈,不论是朝臣,还是皇城司,都抱有希望,各显神通,手段齐出,局势越发紧张,以至朝堂都乱了。

但不管他们怎么争,决定权仍旧在刘皇帝这里,他这个裁判不下场,事情就很难有个结局。

但是,随着蒋穆这道谏章的出现,刘皇帝原本那“不偏不倚”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出现倾向了。

如果能把斗争限制在王继恩身上,那么刘皇帝也还能有所克制,但当然这些人把目标扩大到整个皇城司时,那就触及刘皇帝的逆鳞了。

此举,被刘皇帝视为是对自己的挑战,是对皇权的蔑视,毕竟,皇城司乃是刘皇帝无上皇权的重要延伸,是拱卫者。

当然,一个小小的佥都御史,还没有资格代表臣权,向皇权发难,那么刘皇帝猜忌乃至报复的目光,自然就转向跳得最欢的几名大臣了。

而依旧保持的沉默,也只是想看看还有什么人能跳出来,那蒋穆也成为了刘皇帝眼中另外一个薛彻,希望能引出一些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这“价值”的衡量,在刘皇帝心中,就是吕蒙正、张逊,也还是不够格。只不过,更高级别的,个个都是老狐狸,一个精得像水晶猴子,根本不可能在这等复杂诡谲局势下,做出任何莽撞风险之举。

但偏偏,跳出了一个“大人物”,一个让刘皇帝破口大骂的人——吴国公刘晖。

“蠢材!”怒骂声在垂拱殿里响起,老皇帝佝着老腰在御案前徘徊着,一副破防的表情,愠怒的老脸甚至显得有些扭曲。

那蒋穆关于废置皇城司的奏章,刘皇帝不表态,就是为了钓鱼,还真有些小鱼小虾冒泡,但刘皇帝所期待的“大鱼”,却一点影踪也没有。

但刘皇帝是怎么也没想到,钓了几日,最终跳出来一个皇子,这如何让刘皇帝脑溢血。摊在御案上的奏章,隐约能看到几段话,刘晖那飞扬的文才跃然其间,而刘皇帝感觉到的,却是一个蠢儿子,在众多看戏的目光下,蹦跶起跳,得意洋洋,还不自知。

吴国公刘晖在奏章中,也是义正言辞地向刘皇帝提出取缔皇城司的谏言,仅这一点,便足以让刘皇帝恼羞成怒了。

此时此刻,刘皇帝当真想把刘晖叫来,把他脑壳打开,看看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刘晖如今毕竟不是普通皇子,身在政事堂,有权柄罩身,不管刘皇帝存着什么心思,都是一种看重,对刘晖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毕竟,上一个被刘皇帝安排在政事堂的皇室代表,可是晋王刘曦,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可是难以量计的。

然而,刘晖又一次让刘皇帝失望,同赵普等人共事也好几个月了,聪明的地方没学会,偏偏学会趟浑水了......

“来人,传张——”恼怒之下,刘皇帝脱口而出,然而戛然而止。

刘皇帝难免怀疑,刘晖上此奏不只是他脑子发热,背后说不准就有什么人在耍手段,搞事情,而这绝不是刘皇帝所能容忍的。

而要调查此事,过去刘皇帝第一反应必然是找王继恩,哪怕眼前也是这般。只是,考虑到目前朝中的局势,以及他内心深处对王继恩态度的转变,终究改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