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帝的落水实在让人大惊失色,不管是刘旸,还是岩脱,都密切关注着他的状况,反应也很及时,刘旸眼疾手快,岩脱一跃蹿入水中,奋力托住……
周遭几名内侍,也不管会不会水,齐刷刷地往里跳。结果是,老皇帝基本连口水都没呛到,而有两名小太监,若不是侍卫及时搭救,差点淹死。
刘皇帝身体没什么大碍,但明显受惊了,不过却也从十一皇子梁公刘晓薨逝的噩耗中醒过神。水珠自脸上滑落,头发更是湿漉漉的,不过,这些刘皇帝都不在意了,看着一脸紧张、满面关切的刘旸,张了张嘴,声音沙哑地道:“朕无事!”
言罢,刘皇帝慢慢地闭上眼睛,靠在另一侧的岩脱身上,精神恍惚道:“回宫!”
两小句话,仿佛耗尽了刘皇帝所有气力一般,见状,刘旸一把抹了下脸,冲左右吩咐道:“快,护送銮驾回宫!”
“是!”
一通手忙脚乱,侍卫、太监们齐用劲儿,小心翼翼地搀着刘皇帝往銮驾而去。
“都轻着点,伤了御体,拿尔等是问!”岩脱在旁,始终关注着刘皇帝,但看着这些“蠢人”笨手笨脚的动作,是怒不可遏,几乎喊破嗓子,恨不能以身相替。
而侍卫、太监们,则更加谨慎,在这一刻,仿佛手里护持着的不是老瓷器,而是一个金贵而易碎的瓷器......
匆匆忙忙,回到宫里,自然又是一番鸡飞狗跳。刘皇帝落水,这显然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说严重些,甚至能影响朝廷的前途。圣躬有恙,甚至比引起此事的原因——十一皇子刘晓之死,要更受关注得多。
太医方至垂拱殿,消息已如长了翅膀一般,飞越皇城宫墙,向外廷,向西京权贵们府邸而去。谣言更是漫天飞,有说刘皇帝昏厥的,甚至有说他吐血了,偏偏说他无大碍的消息反而没多少人信......
毕竟,一受丧子之痛,二有落水之难,怎么可能没事?又不是当初了,皇帝也终究老了,哪里能经得起这等折腾。
当然,无知者无畏,上层权贵们都谨慎着,但暗地里的关注可密切,其精神之紧绷程度,不啻于面临一场战争。
如此大的阵仗,如此夸张的反应,不是大汉的精英们大惊小怪,而是刘皇帝的影响实在太大,而这两年间,身体屡出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而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臣子们对刘皇帝的信任开始不足了,哪怕仅仅是针对身体上的,而皇帝权威的滑落,也往往就是由此而开始的。
这一点,早在去年摔倒之时,刘皇帝便有所体悟了,对从骨子里就恋权的刘皇帝来说,这让他很愤怒,也很恐慌。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必须得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手段,而他的选择,与那些老年英主,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有时候折腾,有时候嗜杀,并不是其本意如此,或许只是想要验证自己的权威性如何,只是单纯地想巩固他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力。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是刘皇帝如今最为真实的写照了......
垂拱殿内,刘皇帝换了一身干衣裳,头发也被擦干用毛巾包裹着,人静静地躺在榻上,两名宫娥扇着风,老太医则满头大汗地给他诊着脉。
两名太医,望闻问切,每人花了两刻钟,又相互论证了一番,方才谨慎地得出一个结论,云山雾绕地说了一通,表示圣躬无大碍,只需开些补药,将养一番。当然,是不能再让皇帝受刺激了,同时,陛下也不能激动......
老生常谈罢了!对于医嘱,刘皇帝从来是想听的时候才听,比如此时,就不大想听。
太医退下,气氛立刻从严肃转为压抑,刘皇帝闭上了眼,道:“说说吧,刘晓是怎么死的?”
“陛下,您现在,还当以保重御体为先啊!”刘旸面露犹豫,劝道。
“说!”刘皇帝尽量压抑着怒气,冷冷道:“儿子死了,还不让父亲知道怎么死的吗?”
见状,刘旸无奈,偏头看向一旁的赵普,看到这老儿微微点了下头,方才叹了口气,语调悲伤地道来:“据郭良平报,十一弟自胶州港登船之后不久,身体便产生不适,至广州会师时,郭良平与刘淳曾劝他留下修养,待身体恢复之后,再行南下,十一弟不愿,固执随军南下。
自广州出海九日后,十一弟身体日渐不爽,已不能起,郭良平本欲遣船将之送回,但突发急症,背生恶疮,吐血而亡......”
随着刘旸的汇报,刘皇帝两眼缓缓睁开了,一点泪滢自眼角渗出,虽没有老泪纵横,但丧子之痛,溢于言表。
“刘晓何在?”
“据刘淳报,已经派人护送灵船返京!”刘旸道,想了想,又继续禀道:“关于十一弟之死,刘淳与都监安继昌(安守忠长子)也分别来报,所述基本一致。”
此时殿中,还有二人,王继恩与王玄真,这二人,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进宫了,既是关心刘皇帝,也是随时听候差遣,以他们的经验,每到这等时候,刘皇帝总是用得到他们的......而朝野内外的臣子中,恐怕这二人是少数真正希望刘皇帝能长命百岁的。
听刘旸的汇报,王玄真脸上闪过少许的异样,这个消息,他也收到了,南征大军中,他也偷偷安插了武德司的人,在拓殖浪潮下,武德司也开始向海外进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