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很是激动,看见贾宝玉的时候,几乎是含着泪的,她对着贾宝玉招手:“孩子,好孩子,快过来,让祖母好好瞧瞧……”
待拉住贾宝玉瞅了半日之后,她泪眼婆娑的说道:“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这些年,你受苦了……”
贾宝玉似乎受到情绪的感染,也颇为郑重的直欲叩拜:“皇祖母言重了,孙儿这些年一点也不苦,倒是孙儿这么多年没有在皇祖母身边尽孝不说,竟连自己的身世都没有弄清楚,将皇祖母也忘记了,实在不孝……”
“不怪你不怪你,傻孩子,你当年才多么大一点,怎么能记得皇祖母呢?倒是皇祖母没用,没能保护好你的父母亲,更没能照顾好你,皇祖母心中愧啊……”
太后是真的激动的难以自已。
想当年义忠亲王死去,然后很快王府又起大火,她的一众皇孙、孙女全部亡于大火之中,那接连的噩耗给她带来了多么沉重的打击!
时隔多年,忽然发现她的亲孙儿竟然还有一位活在世上,而且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封建思想,重嫡不重长)那个孙儿,更关键的,这个孙儿如今长的这么可爱、俊逸,还变得这么优异……
她心中的高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她觉得定然是老天开眼,不忍心看她如此凄凉,所以特意把她的孙儿还给了他!
除了心中感念这么多年的吃斋念佛有了作用,她现在满脑子都是以后怎么呵护、补偿这个乖孙儿。
贾宝玉在进殿之前就猜到太后可能会有的态度,如今亲眼见之,方真切知道自己新身份的出现,对太后有多么大的影响。
见太后激动的有些说不清话来,贾宝玉也不觉有些受到感染。
他带着动容之色,细细回应着太后的盘询,并表示了对太后足够的孺慕之情……
就这样足足过了半刻钟,待太后情绪回稳一些,他方歉然拜辞,并道:“如今二皇子作乱,太上皇令我带兵平息,事关重大,孙儿也不敢过于懈怠,请皇祖母见谅,待明日一早,孙儿再来给皇祖母请安。”
太后有些不快,若非贾宝玉说的是太上皇的使命,她非得像之前吩咐尚宫那般责骂一番不可!
饶是如此,她还是抱怨道:“太上皇也不知道心疼你,才刚刚认祖归宗,就放着那么多的文武大臣不用,反给你派下这样的差事……”
这个世上,敢责备太上皇的人不多,太后显然算一个。
“皇祖母误会太上皇了,他老人家也是为了我好,孙儿流落民间十多年,突然回归正统,天下怕是有许多人不服。
若是孙儿能顺利平息这次叛乱,对孙儿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能让那些不服的人说不出话来。”
“谁敢不服?”
太后哼了一声,似乎又嫌弃自己声音大了一些,怕吓着贾宝玉,立马恢复了原态,道:“你受了那么多苦,如今好不容易找到皇祖母,谁要是敢不服你,皇祖母绝不饶他!”
贾宝玉笑道:“孙儿多谢皇祖母宠爱,只是,太上皇刚刚苏醒,龙体尚未痊愈,这个时候,孙儿着实应该多替他老人家分忧,方不负他老人家对孙儿的厚爱。”
这么说,太后也就无话可说了。
千不舍万不舍的叮嘱了好多句,才放贾宝玉出殿。
离开太后的寝殿,贾宝玉暗松一口气。
据他所知,十五年前的变故发生之前,七王子已经快要满一岁了,太后肯定是见过甚至是宠过她的这位孙儿的,所以如今隔了这么多年重逢,太后有那么浓烈的情感宣泄,一点也不奇怪。
只是对于贾宝玉而言,就没那么自然了。
他至今尚且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他从明明白白的贾宝玉变成了神神秘秘的七王子……
这些暂且不论,只说以目前的形势,也没有他质疑说话的份,他也没必要去质疑!
太上皇之前的意思表现得已经有些明显了,若是猜的不错,太上皇心中肯定是有意要扶持他的……
这种逆天的机遇,他若是不抓住,反而矫情,那就不单是假清高,而是蠢了。
没有人权的时代,皇帝,就是众生之主。
没道理他放着有做主子的机会不要,反而一心要做奴才!
但他毕竟当了十多年的“贾宝玉”,朝中大半文武皆认识他,要让他的身份得以彻底转变,甚至登临九五,却是并非简单之事……
连太上皇都一下子做不到。
或者说太上皇一句话能做到,但是,贾宝玉自己却不一定接得住!
万里山河,若是接不住,有的是人想接,也有的是人想要扶持人去接……
所以,他明白太上皇封他为靖王的用心。这是要先敲定他的血脉正统性,等他把靖王坐稳了,也就在皇室站稳了脚跟,到时候,才好做别的谋划……
太上皇,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有太上皇这般厚爱与扶持,固然令贾宝玉心中喜悦和感动,但他却也非胸无点墨,只知坐享其成的人。
除了太上皇给他铺的路,他自己也要主动去拓宽道路……
太后,就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路。
太后虽然不理政事,但不代表她无权无势。
她对天下诰命有统领之权,对所有皇室子弟有教戒之责……
抛开这些,万一太上皇身有不测,只要太后还在,他也不至于后台完全倒塌。
人在面对大事的时候,总是要未虑胜,先虑败的。
所以,尽管没有那么多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