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海马海马

  汪朔媳妇抱着孩子进里屋了,闲杂人等也撤了,就剩六七个作家外加郑小龙和许非。

  他锵锵锵一顿讲,老马跟几人交换个眼神,继续问:“那你觉得现在搞电影有出路么?”

  “分情况。大环境来讲,国内统销统购,演员能挣点,编剧能挣点,导演能挣点,但电影厂挣不着钱。一部电影的制作方挣不着钱,它还必须得拍,因为有指标。

  这种制度在以前或许适用,现在已经过时了。所以从商业角度上,搞电影一点前途都没有。

  但从艺术角度上,第五代崛起,艺术片大行其道,正是好时候。几位都是文坛大家,莫言老师珠玉在前,倒可以尝试一把。”

  他没直白说,但大伙都懂,电影好成名,且是国际性的。

  “那你觉着电视剧环境怎么样?”刘震云问。

  “欣欣向荣啊,绝对比电影好。”

  “这话有意思,电视剧不卖票,怎么还比电影好?”魏人问。

  “传播形式不一样……”

  这个涉及到传媒范围,他尽量通俗易懂,“电视剧虽然不卖票,但电视机的数量在成倍递增,据说现在几千万台了,将来可能过亿。而且覆盖面积大,市台百万,省台千万,央视11亿。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企业增多,竞争环境激烈。想出头,就得有知名度。

  所以电视台和企业天生有一道桥梁,就是广告,这是二者的性质和需求决定的。那一天24小时,广告在不同时间段的效果也不一样。

  当企业意识到,一部大热剧可以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力时,会捧着钱让你拍戏。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广告效果肯定最强。”

  “……”

  一番话惹得众人沉思,郑小龙道:“不过有个前提条件,你的作品得过硬,让企业有信心。”

  “没错,胡同只是开始……”

  许非比划了一下,郑小龙会意,那意思是:《渴望十六年》有这个潜质,题材的受众面最广。

  过了半晌,马卫都问汪朔,“怎么样?”

  “必须的啊,这小子是我见过最门儿清的一个。”

  他又问莫言,“怎么样?”

  “我觉得很好。”

  老马挨个问了一圈,达成一致,才道:“刚才不说找你帮忙么?是这么回事,我们几个准备成立一家创作中心,专门搞影视。目前有12位,都是文学界的。

  我们属于跨行,除了朔爷有点经验,其他人都不懂。你和小龙有单位,不好加入,就请你们当个顾问,给指导指导。”

  这话就很给面儿。

  在座皆是大佬,他二十多岁的后生,说指导指导。

  “……”

  许非先看郑小龙,随即反应过来,对方既然在场,就等于默许了。他想了想,道:“几位老师说说这个创作中心,我先了解一下成么?”

  于是老马开始解释。

  这点子是侃大山侃出来的,汪朔和马卫都牵头,想搞一个文艺沙龙性质的创作团体。名字都起好了,叫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另有刘毅然、吴滨、苏雷、葛小刚等,共12人。汪朔是法人兼理事长,马未都是秘书长。

  许非听的蛋疼,问:“你们算公司还是行业协会?”

  “民间团体吧。搞公司、搞行业的话不方便,也拘束。”

  “那你们自己投资么?”

  “看看再说,刚入门一抹黑,所以才把你俩请来啊。”

  得!

  许非听完就俩字:玩票。

  把故事变成铅字,是一种成就感;把铅字变成影像,又是一种成就感。这帮人就是新鲜,好玩,才弄这么个组织。

  “我实话实说啊,但凡一帮人聚到一块鼓捣东西,除了志同道合,肯定也想挣点实惠。

  现在剧本荒,电影和电视剧都荒,而老师们都是大家,写起来肯定有优势。

  电影没什么说的,体制摆在那里。电视剧方面,倒不如咱们开开先河。市场化生产,按质量和需求往外卖剧本。”

  “具体说说。”苏童道。

  “比如我们觉得这个题材,观众肯定会喜欢,那就主动联系电视台。商谈妥当,我们出剧本,他们给钱。

  或者说,电视台想拍什么剧,但是缺乏好剧本,我们也可以接这个活儿。

  每集多少,按质论价。甚至可以把企业加起来,直接从赞助环节开始谈,争取各方都能获益。”

  其实现在电视台拍戏,也照这个路数。关键在质量和需求,这么多作家在一块,天生具有影响力,而且主动性也很关键。

  海马成立之初,非常松散,纯玩票。等《渴望》播出后,大家看到电视剧上限了,企业热钱也过来了,这才迸发出积极性。

  从12人,发展到巅峰时的40多人。

  不过后来解散了,主要原因是收益回笼太慢,比如一集三百块钱,要等播出后才给,得等个一两年。

  还有作家极具个性,单独执笔还好,合作起来容易出矛盾,不好调和。

  许非觉得挺可惜,如果真把海马发展起来,国内编剧的地位也不至于如此低下。

  他想什么没人知道,但话都听进去了。挣钱嘛,谁嫌钱多啊?

  “得咧,那就说定了。”

  马卫都一拍大腿,“14个人,两位挂名顾问,过几天开张接客。”

  “俗,那叫倒屣迎宾。”

  “少杰宝贫,侃的我都饿了,马爷请客,再搓一顿去?”汪朔道。

  “成啊,走着走着。”

  老马一看表,不知不觉傍晚了,招呼众人起身,又找了个馆子。

  地方阔气,价格惊人。

  好酒好菜,吃吃喝喝,又一顿神侃。作家和作家还不一样,有能说的像汪朔,有含蓄的像刘恒,就闷头听着。

  许非不停看表,忽然一招手:“老板,电视能开么?”

  “能啊,您想看……哎哟!”

  老板急慌慌调到京台,“差点忘了,今儿播胡同。”

  “胡同?哦,《胡同人家》第二部吧?”刘震云道。ŴŴŴ.ßĨQÚbu.net

  “这剧不错,日子挑的好。”刘恒难得说了一句。

  “算双喜临门么?”苏童问。

  “算,绝对算!”

  一帮人喝半天了,正好想休息,齐刷刷转向电视机。

  (还有……)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奇部为你提供最快的从1983开始更新,第二百六十四章 海马海马免费阅读。https://www.biqubu1.co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