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八三年的女文青(2)

  上了岸,乔木她也不急着回去。

  只是先在岸边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开始接收和梳理原身的记忆,打算等梳理完原身记忆,了解清楚了原身的情况之后再回去。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在没有原身记忆引导的情况下,乔木也不知道原身家在哪边,该怎么走啊。

  原身的年纪不大,刚刚整二十岁,因此记忆梳理起来也很快,不到十分钟,乔木就已然明了一切。

  并且苦笑起来。

  原身这个人怎么说呢?

  反正是不怎么讨家里人喜欢。

  特别是不被她大嫂喜欢。

  六三年的时候原身出生,她出生的年份还算不错,风调雨顺,最艰难的几年已经过去了,再加上她上头已经有个大哥了,所以即便原身奶奶重男轻女,那也没说什么。

  只是照顾原身母亲坐月子的时候,没有先前生孙子的时候殷勤。

  但不管怎么说,已经比其他人家的婆婆不给媳妇坐月子,生完孩子三天就要媳妇下床干活好多了。

  也能算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吧。

  原身十四岁之前的日子,那基本是一切正常,正常的在家里呆着和上学,以及闲暇时候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之类的,日子比周围别人家闺女,可是好太多了。

  就单单是能上学这点,原身就已经赢过了附近八成的同龄女生。

  因为七七年高考没恢复之前。

  不少人家觉得,男孩子念书都是一种浪费,又更何况女孩子呢。

  原身十四岁那年高考恢复。

  文学界也从先前的一片死水开始初步的有了些百花齐放的征兆。

  文学作品开始增多。

  报刊杂志内容也开始逐渐的更加开放丰富,原身第一次被书本之外的各种文学作品所吸引,痴迷。

  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爱情诗。

  情窦初开的年纪,每一句优美的话,每一首浪漫的诗,都能令她们沉迷,虽然不一定能明白诗里蕴含的深意,也不一定能明白诗里的每一句典故,但是优美的字词和意境已经足够吸引原身的少女心了。

  当然了,那时候原身对此只是比较喜欢,只是喜欢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抄喜欢的诗句,喜欢的字词。

  本质上喜欢的是文学。

  而非文学背后的作者。

  但是随着文化界逐渐开放,随着原身年纪逐渐增大,随着文学青年和文学女青年的称呼开始出现。

  原身不免觉得,大家都是读过书的,她好歹也已经上了高中,凭什么别人能够写,她不能够写呢?

  于是从高一开始,原身慕海燕就开始了她先前所谓的笔耕不辍。

  那是真的笔耕不辍,闲下来就写,写完修改,一首诗能改个七八十遍,直到改到她自己觉得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也没有一个字可以修改的时候,她才会把诗寄出去。

  但是吧,虽然现代诗的要求没有古诗那么严苛,对于押韵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可是那也不是谁随便写写,改改,就能登上杂志的。

  原身既不是天才,也没人脉。

  再加上经历也少,因此写出来的那些现代诗,根本没有什么深刻含义,也没有深刻感情,更像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原身折腾了几年,最终真正被人家杂志社录取的,只有三首诗。

  分别是《我的理想国》、《秋风萧瑟丰收喜》和《春风拂露》。

  一首展望未来。

  一首歌颂丰收。

  还有一首是以景写情,爱情。

  而这三首之所以能被收录,据乔木估计,可能就是单纯那几期投稿的人相对较少,再加上原身那三篇也的确勉强能凑合,所以,这才会被诗刊杂志社的编辑看中收录。

  并且赚了三十多块钱。

  可别小看三十多块钱,八几年三十多块钱,也已经相当于一些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当然了,如果一个月写三篇的话,那倒也差不多。

  可关键的是原身三四年才写了这么三篇被收录的,平均下来年收入只有十块钱,简直不能再惨了。

  前面有说过,原身自从高一开始就已经在笔耕不辍的写诗和写文章了,一个人的精力本来就是有限的,当原身将自己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写诗和写文章上之后,放在学习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许多,她又不是什么天才,所以最终高三高考的时候失利,什么学校也没考得上。

  就是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了。

  本来吧,她就算什么学校也没考上,那八几年的高中毕业证书也不算特别差,找个工作不是难事。

  只是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但是原身就不,她依旧坚定不移的想要走自己的文学之路,依旧坚定不移的待在自己家里面,吃家里的,喝家里的,用家里的,在家里一待就是两年,这两年来总共赚了三十多块钱,还没有交给家里。

  而是被原身拿去买笔纸书。

  以及邮票之类的东西去了。

  原身写文章寄稿子,那肯定是要通过邮局寄给杂志社和报刊的。

  有时钱不够她还得跟家里要。

  这种情况,原身她爸她妈虽然也会嘀咕,也会说原身几句,但是到底是亲生的,再加上过两年还会嫁出去,所以倒也没有太过厌恶。

  原身她哥也是差不多。

  虽然对这妹妹有些不满,觉得这妹妹成天待在家里啃老,追逐一些虚无缥缈的梦,但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于兄妹关系不好,所以终究也是没有说什么,只当做没看见。

  不过原身大嫂就不会客气了。

  这么大个小姑子成天待在家里面什么事也不干,家务活也不知道帮忙,就知道把自己锁在屋里面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年到头钱赚不到多少,光是邮票就得花掉大几十块钱,每年得多花多少钱啊?

  吃喝用度哪样不用花钱。

  过年还得给她买新衣服。

  那些钱虽然不都是她丈夫慕为国赚的,可也有一半是她丈夫赚的呀,凭什么就这么给小姑子花了?

  因为这些矛盾,原身大嫂时不时的就要刺原身几句,或者指桑骂槐的说一些话,原身她也不是吃素的,但凡听到没有不怼回去的,所以她们两人关系显得格外的恶劣。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