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四章:十八岁的太皇太后(12)

    本来按照正常流程,百官勋贵是要一连哭三天,然后再回家带七天孝才能算正式初步结束国丧热孝。

    但是,现在朝堂之上不是群龙无首,新帝人选还没有确立呢吗?

    所以,宗正他们最后只能弄了个取巧的方法,让一些官职地位不高的官员在灵堂哭,而剩下朝廷当中的真正核心官员,以及京城当中的顶级勋贵,皇家宗室,则是在第二天大早上就聚集在了朝政大殿。

    正式商议新帝人选。

    这一次乔木也在,毕竟不管怎么说,乔木都是太皇太后,这一点是不能更改的,回头新帝就算继承帝位也得承认,而且太皇太后或者说太后,本来就有决定新帝人选的权利,这份权利虽然没有大到一锤定音,但是绝对占据很大的份额。

    这是谁都不能忽视的事实。

    “诸位都是朝堂肱骨。

    冠冕堂皇的话我就不说了。

    虽然父死子继是几千年以来的惯例,但是,陛下遗留下来的唯一子嗣才刚满周岁,年纪实在太小。

    根据太祖皇帝遗训。

    年不满十四岁者,不堪为帝。

    所以此次新帝人选,我们最好从先帝子嗣当中挑选,太祖皇帝遗训只有我等嫡系血脉可以知晓,因此诸位可能还有些迷惑,甚至可能还会觉得我在说谎,为了不让回头谣言四起,我等经过昨夜连夜商议之后,决定将太祖遗训昭然于众。

    有疑惑者都可上前一观。

    凌亲王,请出太祖遗训。”

    宗正卫春寒一开始就将这次需要商议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同时示意凌亲王把先前一直存放在宗庙当中的太祖遗训拿出来,当着百官以及众多勋贵皇族的面朗读一遍。

    凌亲王也很快配合着站到了最前面,从一个看着就很古旧的木盒子里取出一份浅金色的布帛出来。

    当着众人的面展开。

    并且大声朗读起来。

    而下面的百官勋贵,有的在仔细的听,有的则在仔细打量那个木盒和那份浅金色的布帛,同时在脑海中思索这东西是真的的可能性。

    不能怪他们产生怀疑,实在是这东西大家都没见过,谁也不知道真假,鬼知道皇家嫡系那一脉是不是已经联合起来确定好了下一任帝王人选,只是找个借口宣布罢了。

    但是因为上面正在读名义上的太祖遗训,所以下面百官勋贵也不敢互相讨论说话,只能偷偷的打量并且紧闭嘴巴,等上面读完再说。

    整个遗训总共就三点。

    内容并不长。

    两分钟就读完了。

    读完之后,下面勋贵们都不用人说就互相讨论起那东西的真假。

    以及要不要遵循啥的。

    而文官则相对沉默,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后面宗室的下一步操作。

    到时候再决定具体态度。

    “我看那个木盒子的年份应该是够的,金丝布帛我不太清楚,但是看着年份够,是不是造假,我没有上手看不出来,要不我们去看看。”

    “我看还是算了吧。

    反正跟我们也没关系。

    随他们去了。

    谁当皇帝与我们有何干?

    况且我家的国公之位稳固,只要不犯事,谁也不能把我怎么着。”

    “我觉得吧,回头矛盾的点可能主要还在那些文官和皇室宗亲间。

    与我们没太大关系。

    咱们还是别说话。

    装聋作哑得了。”

    “要我说也是,这事发生的这么突然,我们想找个皇子支持都难。

    随他们去了。

    反正我不是不打算插手……”

    经过三番四次的讨论,下面的那些勋贵最终绝大多数都已经决定好不参与这件事了,只有少数几个十分好奇的,同时身份辈分又足够高的上去查看了一下东西的真假。

    他们几个在查看完之后,都当众点了点头,表示东西年份没有问题,字迹也能跟太祖赐给他们家的一些东西上的字迹对得上,印章工艺之类的,更是都能明确对得上。

    有了他们确定,再加上专门负责撰写帝王起居录的宦官,拿出当年太祖皇帝写下太祖遗训的具体记录作为辅佐证据,太祖皇帝遗训这件事,就算是彻底的确定无误了。

    这点确定之后,宗正卫春寒这才继续当众说道:“诸位请安静下。

    既然太祖遗训无误,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新帝人选吧,在父死子继之前,还有兄死弟继之说,陛下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在陛下前头还有五位庶子皇子,后面也有三位。

    这八位皇子当中的大皇子已经病逝,二皇子身有残疾,四皇子有肥胖哮喘等重症,一直卧床,八皇子和九皇子也全都未满十四周岁。

    所以,目前有资格遵循兄死弟继原则继承皇位的,只有三皇子。

    五皇子和七皇子。

    也就是如今的凌亲王,惠亲王和温亲王,三位都在这,诸位大臣若不就从这三位当中挑选新帝吧。”

    随着宗正诉说完毕,百官勋贵以及其他皇家旁系人员的目光,瞬间便注视向刚刚点到名的那三位。

    随即更是议论纷纷。

    不同于勋贵议论归议论,一个没发言,也不同于皇家旁系只敢在私底下嘀咕,文官中的礼部尚书立刻就站了出来,行礼后,大声道:

    “我不同意宗正之说。

    兄死弟继已然结束数千年,父死子继更是已经传承不知多少代。

    历来只有皇帝子嗣断绝,才会从旁支继承,或者兄死弟继,如今陛下分明还有一位子嗣在,为何就要遵循祖宗遗训,强行更改礼法!

    若是实在担心祖宗遗训,那完全可以先册封皇子为太子,然后由太子临朝,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待太子年满十四周岁之后,再行登基称帝之事,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朝中文武百官,可以说都是儒家子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死子继之类的规矩,更是他们儒家的立足基础之一,现在皇家宗正想要改规矩,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况且,一个年幼的皇帝更加适合他们的诉求,也更加适合他们去实行自己的主张,至于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他们还真没把那十几岁还没血缘关系的太皇太后放在眼里。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