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诸葛北伐——门徒(四)

诸葛亮对于自己的门徒来说可以说是很花心了。

先是姜维,再是费祎,最后是姜维。

就这“见异思迁”的劲头,不知道让多少人对诸葛亮的后事发愁。

尤其是诸葛亮对待这三个人的态度,那是一个比一个好啊。

原本以为蒋琬的救命再造之恩已经算是无比荣宠了,后面对于费祎那更是掏心掏肺。

结果费祎还没宠够呢,姜维出现之后,又是给他兵马破格提拔,又是收他为关门弟子,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

最后还一次又一次的写信给成都,给刘禅,然后还要让姜维去和他们见一见面。

这里面有什么想法大家又不是傻子。

所以刘禅在后期哪怕是诸葛亮蒋琬费祎全都不在了,他就算是再如何宠信黄皓他都要力保姜维。

不管有多少人对他说姜维他不值得信任,说他手握兵权不肯放手,说他和费祎的死脱不开干系。

不管说多少,不管姜维是不是对他的宠信之人黄皓是什么态度,刘禅不但没有想过要将他给如何如何了。

甚至还当众说过,黄皓不过小人,将军大度不要在意。

当年冬云就是恨他入毂的,所以我恨董允,将军可不能和董允先生一样这么没格局。

这话里话外的全都是对姜维的回护之意,哪怕是威胁也在处处维护。

最后还把黄皓扔过去了让他去赔礼道歉,给足了姜维所有颜面。

说实话,如果不是诸葛亮的颜面还在,恐怕当初姜维是别想或者走出成都了。

甚至都没有想过将他的兵权收回来。

就这一点来说,网络上很多人说刘禅是于谦岳飞两个人做梦都想要的皇帝。

那真真儿是一丁点都没错啊。

毕竟这位的性格,但凡是有一个人可以依靠,而且还是贤良之人。

那绝对是老老实实无比支持,这个家伙绝对有点什么受虐倾向,越被管教越开心。

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人又如何会违背诸葛孔明的意愿。

还是那句话,时过境迁罢了,如果国还是当年那个国,君还是当年那个君,权利还是当年的权。

这北伐的事情谁又不想去试试呢。

蒋琬费祎可不是那种不会打仗的主儿,要知道就连诸葛亮和曹孟德都不是天生的战神名将。

诸葛亮为什么用兵小心谨慎,很多人站在上帝视角上从一次次北伐之中就以为他是一个军事极高的人,虽然比不得内政的BUG,也是一代名将。

但是却忘记了他平南中的时候才是首次担任统帅,之前进入蜀中更像是带兵平推出去,等到了北伐的时候,他也不过是还在探索的阶段罢了。

他只能是大胆尝试,小心走路,战略上虽然藐视对方,但是在战术上自然是要小心谨慎的。

再加上这一国之事全部托付其身,他更加是如此了。

所以那种天赋,那种能力的诸葛亮只有一个,那种足兵足食,尚且还算是兵强马壮的时代也只有那么一个。

高呼相父,毕恭毕敬的主君也只有那么一个。

没有了诸葛亮,刘禅不会再想对待诸葛亮一样对待蒋琬费祎了,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开阔出更多地盘的蜀汉,本土势力越发强大这件事情也已经是必不可免了。

当初刘备和诸葛亮时期的派系斗争已经出现了大变化。

原班人马彻底不再了,荆州一脉和东州一脉也是用一个少一个。

尤其是在孟达投降并且战死之后,李严被罢免之后,东州基本就没剩几个了。

蜀汉好歹是一个国家,一个朝廷,他不能只靠着那些残存的老人撑着。

益州本土的势力在如何的扯犊子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不得不用。

在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底气问题了。

东吴和曹魏其实都有这种情况,那就是某一支势力越来越大难以掌控,东吴孙权在二宫之争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是走错了。

但是误打误撞之后,直接干掉了江东世家。

曹魏也是如此,做的非常的早,在自己还能够控制的时候直接做了。

只有诸葛亮,他其实是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将益州世家都屠杀干净之后呢?

生出来的难不成就不是益州世家了?

将百姓抬上来?

那百姓难不成就转瞬之间成为圣人了?

一代两代下来之后,他们就仍然是这个世家,这是不会变的。

所以蜀汉灭亡的根从来不是北伐一次次的失败,也不是地盘太小势力太弱,更加不是姜维不会打仗。

韩信就算是再如何能打没有萧何在后方给他抗着他也没辙。

根本的原因是蜀汉直接变回了当年刘璋时期的那个益州,本土势力直接壮大起来,可却又被不断的压制,心情直接就开始了不爽,自然也不会给你卖命的。

可时间是非常可怕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益州各个地方的太守,县令,乃至小吏士卒全都是益州本土之人。

就算是朝堂上有那么几个一心为国之人又能如何?

邓芝,宗预,诸葛瞻,就算是他们有满腔的为国之心,他们又能够做什么?

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诸葛亮已经看出来了,他陷入了当年刘璋的那个死局,而他的门徒自然也陷入了这种并发症之中。

那就是战与和,忠和权。

当年的四方派系已经彻底的成为了过去,并且发展成为了理想主战派和安稳求和益州派。

然后再从这种模式快速的转变,成为了个别人和这个整体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