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汉的官制(二)

虽然尚书台的权利如何很看重皇帝的性格,但是毕竟他们的职权在这里摆着,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权利还是很大的,也可以说是这三个特殊部门里面最大的一个。

而这么一个权利很大的部门自然不能直接和皇帝交流,那么一旦尚书台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控制了皇帝那么这事儿就真的说不清了。

所以再尚书台和皇帝之间还有一个官职。

侍中,当然也有另外两个官位,中常侍,黄门侍郎。

但侍中是朝廷的官职,而中常侍和黄门侍郎则是独属于宦官的。

所以尚书台的权利如何,很大一部分也和这三个地方有关系,因为皇帝的手书和命令都是从他们的手中传到尚书台,然后让尚书台送到下面的。

这里面在三国比较有名的,黄门侍郎黄皓,他专权的时候靠着的就是这个官职位置。

然后借助这个官职的特殊性上下其手。

当然,他们三个作为中间人自然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权利,那就是自由出入皇宫。

是自由,出入!

常年混迹古装影视剧的人应该很明白,这两个词语放在了一起,对于一个官员,尤其还是一个有权利有野心的官员,那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尚书台这一系列之外,还有就是御史台了。

他取代了御史大夫,负责的还是监察官员,他们不同于言官,他们更多的是管。

监察监察,不仅仅是监视还有查访,他们的权利同样很大。

因为他们这个地方也有特权,那就是弹劾无责。

无论你弹劾的是对还是错,或许你会因为这个弹劾得罪人,但是你不会因为这个弹劾去被惩罚。

说白了,我只需要感觉你哪里有问题,我就能够在朝堂上上一本奏疏然后弹劾你。

如果脾气再暴躁一点,我就直接开嗓骂人了。

当然,如果实在是太匆忙了我没找到证据,或者就是单纯的看你不顺眼,那也没事儿。

你如果不能快速的把我弄走,我过两天喝口水之后,再继续骂你!

所以说,从他们的身上,你也能够看得出来他们的前世御史大夫和副手御史中丞是多么的强横。

御史大夫能够被称之为副丞相,可不是凭着名字好听,那是真是内斗神器。

后来城乡被废除之后自然也就顺手把这个副丞相御史大夫也给废了,但是保留了御史中丞,从而设立了缩小版的御史台。

至于司隶校尉,她的职权是管理京师乃至周边或者说朝堂以及周边官员的。

大汉十三州嘛,幽州,冀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雍州,益州和交州。

这里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司州。

京师及其周边的诸多郡县合称为司隶,也就是所谓的司州。

司隶校尉自然也就是管理这一片土地的,范围嘛....

西汉时期是河南郡、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东汉时期则是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河东郡,弘农郡,河南尹,河内郡这些,一共八十八个县之多。

嗯...东汉末还没乱腾的时候,袁绍就是司隶校尉。

三国时期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

司隶校尉负责的是京师及其周边的官员和军事监察,还有军事防务方面,可以说是权利极大。

因为他有兵权,而且辖区很大,尤其是东汉时期,所以哪怕是他的级别在九卿之下,但是论权利甚至在三公之上。

哎...这么一看三公也挺可怜的。

当然了,尚书令和御史台都有特权,那么司隶校尉系统作为和那两个同等的存在自然也得有一项特权的。

那就是可以当面指责三公及以下所有朝堂官员。

所以说,刚刚进入仕途的家伙都想当九卿,混了一段日子之后的家伙,则是想要当司隶校尉。

实在是当不上了,去讨好一番也好啊。

啊,这么一可能那些说袁绍在前期袁家不得宠如何如何,为了自己把袁家覆灭了如何如何的。

你们恐怕是不知道袁绍在袁家混的多么好。

司隶校尉,给三个后将军原本出也不换啊。

这三个体系的老大就是,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了。

他们三个也被当时戏称之为京师三独坐。

因为当他们三个合体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个特权。

那就是可以单独跪坐在朝堂的一边,其他人都去另一边挤着去,你们还得站着!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的特殊也是因为他们三个系统连接着另外的一种制度。

一种真正的实权制度,尚书台制。

首先我们要知道尚书台的出现,最开始就是为了帮助皇帝对抗丞相的。

虽然在我们看来,西汉时期的那群皇帝动辄就喜欢来一场到家的无为而治,但实际上当皇帝的就没有不想大权独揽的。

所以尚书台设立的本身就是为了方便皇帝亲政,乃至崛起的。

这,就是尚书台制的前提。

之后,再说尚书台的发展。

在西汉的时候,权利并不大,他们的职权真的就是单纯的收敛朝臣们的尚书和发布皇帝的命令制作成诏书。

那个时候的尚书台是一个标准的工具人做派。

等到了西汉霍光时期,这件事情就开始了变化,因为他在自己的身上加上了一个东西。

那就是录尚书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