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补宋:赵大与赵二的恩怨情仇

这两天在评论区看到了烛影斧声的评论,还有许多赵宋的评价,有些问题在这里补充一下。

赵大和赵二之间的恩恩怨怨,说到底其实就是烛影斧声,兄终弟及这件事情了。

而且赵宋王朝也真得挺有意思,毕竟南北宋一共十八个皇帝,其中北宋九个,南宋九个。

而北宋这九个在赵匡胤之后剩下八个全都是赵光义这一脉的子孙后人。

等到了南宋那九个除了开国的赵构之外,剩下的八个全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说实话就这种非常对称的排列简直就是强迫症的福星啊。

但他们这里两兄弟后人完了这么一出击鼓传花,这才让那大宋所谓的第一悬案烛影斧声被传扬的那么精彩。

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宋史的话,你就能够清楚。

不管烛影斧声和兄终弟及到底有没有后续,这其实都不影响赵匡胤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

因为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这是一道他已经知道了答案的填空题。

换而言之,他没得选。

说道这大宋第一悬案,我们就得先说说烛影斧声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说实话,其实很多人对于这玩意并不了解,甚至也不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时候,毕竟读史书的就已经很少了。

读宋史的那就更少了。

恐怕现在很多人知道这件事情也是从小说电视剧上知道的,甚至于在他们的眼中,那斧子应该是在老二赵光义的手中吧....

但,你确定就老二那德行,他能在老大面前咋呼?

就算这事儿是真的,就算老大赵匡胤已经不行了,恐怕也不是老二赵光义能够对付得了的。

毕竟都按照民间说法,赵匡胤的太祖长拳也是打遍江湖无敌手的存在,就算是正史他也是正经儿的猛将出身。

赵光义....嗯....他车技挺好。

这哥们向来是和宰相赵普一起混的,这俩勾肩搭背的就是一类人,你要让他去策划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还行。

你非要让他去和赵匡胤单挑。

就是赵匡胤下不来床了也不是老二能对付得了的。

这件事情等同于给你把斧子让你去单挑泰森,这不是斧子不斧子的问题,这是你要不要命的问题了。

而现在所有有关的烛影斧声的传闻,很多都是来自于民间,这内容也是让人分不清真假。

但这诸多版本的民间传说之中,包括晚晴的那本《宋史通俗演义》也都是老二拎着斧子疯狂输出老大赵匡胤,并且最终还获得了胜利。

所以在这些小说加上根据小说演义改变的电视剧,我们对于烛影斧声的理解就变成了。

赵光义带着斧子疯狂输出赵匡胤,烛影就是赵家两兄弟激烈打斗之时造成的烛火摇曳,至于斧声那就更不要说了。

老二赵光义抡斧子输出他老哥赵匡胤脑门子的声音了。

但,这并非是原版剧情啊,甚至于原版剧情和这种说法那也是相差甚远。

首先我们要说历史上有没有烛影斧声,或者说,烛影斧声最开始出现在什么时候。

他是后人流传,但也没有到那么后。

这个说法第一次出现是在南宋孝宗时期,名士李焘写了一篇《续资治通鉴长篇》,算是给资治通鉴做个加装。

其中在这里面引用了北宋时期,一个和尚文莹和尚所写的《续湘山野录》之中的内容。

在这里面他的故事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

宋太祖赵匡胤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了,可能是坚持不住了,就在他纠结自己身后之事该怎么办的时候。

正好来了一个神棍....来了一个算命大师!

这个算命大事告诉赵匡胤,如果十月二十日这天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你还有得活,并且还能活一纪这么久。

可如果那天他不是晴天,那就完蛋了,你没了。

结果等到了那一天,这日头就不对了,突然天降大雪,看到这一幕之后,赵匡胤顿时感觉到了绝望。

并且立刻召集自己的老二兄弟赵光义入宫,给他安排后世。

紧跟着就是两兄弟在殿中喝酒,旁人退去,外面的宫女内侍偷过那纸糊的窗户看到了烛影下的赵光义连连做出来了推辞退让的动作。

这就是所谓的烛影。

紧跟着是后面,他们喝完了酒,老大赵匡胤把自家二弟赵光义送了出去,然后拎着一把长斧插在了雪里面。

对着弟弟输了一句“好做,好做。”

这就是所谓的斧声。

然后赵匡胤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之中,宽衣解带鼾声如雷,闭目等死。

而弟弟赵光义则是在一旁一直守着,等待着自家大哥寿终正寝。

直到五更一过,侍卫发现里面的鼾声没了,然后进去查看发现太祖已经驾崩,这个时候太宗按照遗诏接受了皇帝的位置。

将这几个场景串联起来,就是第一版的烛影斧声了。

而争议也就是从这里面开始的,“好做,好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民间传说里面,这四个字是愤怒的,意思大概就是,看看你干的这破事儿!

但同样也有人从这个故事里面翻译是,“你好好干吧,这事儿不难干...”

说白了,这就是托孤了。

但是虽然你通过上下文感觉,这个解释似乎没问题,但是这个事儿....这有点太可爱了。

兄友弟恭,临终托孤,实在是有点不合理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