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补明:明朝的特色——内阁篇(一)

宦官的三厂系统除了他们成立的时间,各自的权利,名声还有成立的原因各自不同之外。

三厂系统也充分表明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人的特性。

记吃不记打。

大明的诸多皇帝对于宦官的态度,那也是一代一个样,但如果你把那些只干了几个月,甚至是连几个月都没有的主儿们撤下去的话。

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太祖到成祖时期,那个时候因为唐宋的事情,大明对于宦官可以算得上是管的比较严苛。

这不过就是及其严苛和开始复起的区别罢了,毕竟现在东厂老祖宗是谁还不知道呢,你怎么说朱棣的宦官。

仁宗干了不到一年,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事情来。

那么从宣宗开始看,朱瞻基虽然给宦官开始了读书识字,给了他们崛起的基础。

但是那个时期你找不到一个真正有权利的宦官,这里面纵然有朱瞻基压得住他们的原因,同样也有那个时候他们刚刚开始,说实话还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呢。

但从他的儿子英宗开始,这事情就不对劲儿了。

英宗皇帝朱祁镇时期,大明第一代权宦王振同志露面了,对于这个名字恐怕也是绝不陌生的。

在导致了土木堡惨剧之后,景泰帝上位,因为自家老哥之前干的那个事儿,加上这口黑锅都已经扣在了王振的身上,所以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对于宦官也是极为提防和不喜欢的。

这一点你其实自己想一想也能够想明白,就算是他景泰帝朱祁钰有点什么想法,他手下的宦官有点什么想法。

他身边还有一个掌权的于谦儿呢,这家伙的较真儿程度,哪个宦官不想混了非要去冒头?

所以这个阶段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胆儿。

至于下面的成化皇帝,那西厂厂督汪直直接告诉了天下人,人家宦官这个势力仍然强盛,而且能力还有很不错的。

这就是再次复起了。

可等到成化皇帝结束了自己的统制之后,弘治中兴随之而来。

对于这个阶段,你就听听他的评价就知道了,那就是标准的仁德之主啊,那就是千古名君一代典范啊。

给后面留下的那些坑你先放一边,但最起码他评价你也能够感受到他的行事风格。

就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和宦官扯上什么关系的,所以这一代继续平庸了下去。

而到了之后的正德皇帝,那就别说了,这几乎是打到了巅峰士气。

如果说英宗时期的王振是权宦,那么正德皇帝时期的八虎直接就成为了BUG。

东厂西厂内行厂,那叫一个群魔乱舞啊。

但是他的堂弟嘉靖皇帝就又不一样,这位道长权谋极高,对于宦官是真心看不上也用不到。

所以他和景泰皇帝在对付宦官这块那叫一个统一,压根不给他们机会。

他们几乎直接陷入了绝对的低谷之中,

但紧跟着隆庆皇帝就有把宦官整出来了,虽然有高拱张居正这种霸道的内阁之臣,但仍然拉出来了冯保这么一个神人。

当然了,我一直觉得冯保算是一个贤宦了。

至于后面的万历....先不说他和张居正的爱恨情仇,也不说他和内阁朝臣之间的恩恩怨怨。

现代有一个词语太适合这个家伙了,那就是佛。

他真的很佛,这么多年不上朝的佛,佛到了他家内阁都没人了,他连管都不管。

在那个没有佛性评价的时代,他们管这玩意叫做无为而治。

而在这种性格的感化下,大明宦官历史上最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万历皇帝一代共有张,孙,陈三个东厂的厂督,是不是这三个姓都很陌生,压根想不出有什么宦官是姓这个的?

想不起来就对了,这三个家伙好歹也是东厂厂督啊。

史书上对他们的评价,给了一个“恬静”!一个东厂厂督,被这么评价也实在是不容易了,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混到这个评价,也是他们真的很佛了。

万历一朝,东厂和锦衣卫的大牢里面,破天荒的长草了。

然后到了天启时期,魏忠贤凭借着自己某一方面极强的能力,再次将宦官势力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巅峰。

而在后面崇祯虽然也对宦官不错,而且也有不少自己亲信任用的宦官,但平心而论。

对比一下人家老魏,那真是比不得的。

所以这三厂其实追根溯源,也是波澜起伏的,如果说你混到了万历时期,有那么一个上司,你最起码也是可以睡一个安稳觉的。

不过相比较于三厂一卫,大明唯一的一个专属部门内阁那真真儿是可以好好说的。

而说道内阁这个东西,你就不得不先悼念一下伟大的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了。

毕竟咱们的明太祖为了能够将权利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坐稳这个江山。

他先后利用了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杨宪来导演出来了那么一场明初大戏。

足足牵连了上万人之多。

然后终于把宰相的这个职位给废掉了,也终于把朝堂之中唯一能够对自己造成影响的官方职务给废除了。

但他恐怕是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儿子朱棣愣是把内阁给正式弄了出来,然后一路壮大起来,成为了一个足够和君权抗争的存在。

虽然很多人都说,这内阁的地盘是离不开朱元璋当初定下来的文华殿大学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