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确不是一个什么心怀诡谲的奸佞之辈,但他更加的不是傻子。
在任何时代,口舌都是一件很有力度的武器,口舌之利更是很多人晋升的重要工具。
范仲淹心中有着绝对的抱负,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而如果想要改变这个世界,自然是不能靠着嘴巴,也自然是不能不靠着嘴巴。
范仲淹需要有地位,而在和平年代,他如果想要地位,那么就需要脑子。
在吕夷简执掌大权的时候,他悍然出手,为天下士子官员鸣不平,这仅仅是冲动?
既然是冲动,为何这一次他要用如此近乎于“戏弄”的办法来弹劾此事,而非是用堂堂正正的办法去做?
毕竟,面对当年权倾天下的刘娥已经刚刚掌权的赵祯,他都是直言敢谏,反倒是吕夷简这里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了?
其实,我们要仔细的看这件事情,不难发现他范仲淹在里面的算计。
吕夷简能够得到权力这到底是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大的本事暂且不说。
我们只说他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宋仁宗赵祯,他的确是一个很仁慈的皇帝,这毋庸置疑。
甚至在仁慈的方向他都已经趋近于软弱了。
但说到底赵祯也不是傻子。
范仲淹第二次是因为什么被贬斥的难不成他自己忘记了,说到底不就是因为赵祯迫切的想要收回这朝堂的权利,然后清理后派的时候和对方冲突了么?
那么,当年太后刘娥权利过重让赵祯不舒服,吕夷简如今也在一步一步的将权利握在了手中,甚至让赵祯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舒服?
我们不可否认吕夷简在赵宋这个王朝里面他的确也算得上是一名名相。
作为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大理寺丞吕蒙亨之子,吕夷简也算是名门出身了,在赵祯内忧外患的时候站了出来,他也是临危受命。
可吕夷简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的时候,正是那刘娥刘太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可以说他本身就是后派。
之后刘太后去世之后,他提出来的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还有节冗费这八条规劝也是中规中矩,颇有意思。
但这提出来了不代表他能够办成。
他这一生呢,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派名臣出使辽邦,与两国达成和议,保证了赵祯的平稳过渡正式掌权。
但同样也是一个十分有权术的家伙。
在和谈上面不断的让步,导致了岁输银两、锦帛过巨,进一步为后面压垮北宋的财政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除此之外,在用人上欧阳修对吕夷简的评价很是粗暴。
“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而宋史之中也很是含蓄,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说他一声半权相这个东西不为过,至于为什么是半?
因为他的确是没有能力和赵祯叫板,而赵祯也保持着可以罢免他的能力。
但为什么有要说是权相,因为他的确是在执政期间十分的凶狠,对于反对的声音下手十分的猛烈不说,这任人唯亲和暗地里的很多手段,他也是跑不了的。
这种人,赵祯用他是因为没有办法,他需要这么一个人抗住大量的压力给他更多的时间。
但赵祯不会真正的用他,就算是吕夷简不死,他也不会一直坚挺的站在那个位置之上。
而范仲淹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才用了这种仕林之中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喜欢的方式弹劾了那吕夷简,让大多数的官员士大夫对他有了十足的好感。
甚至于当初还是青年的欧阳修等人,更是直接将他奉为偶像,唯命是从!
所以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范仲淹完成了自己三部曲的最后一步,他的声望达到了无可匹敌的巅峰了。
而第四次起复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陕西都转运使,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龙图阁直学士,兼知延州!
俗称,身穿紫袍的顶级官员了。
所以从这三个人的过程和结果你就能够看到这喷子,或者说怼人,弹劾的境界了。
最下等就是代表着绝大多数喷子,甚至包括你我的陆游,越权且无人得利。
中等便是包拯的在其位谋其职,也就是那些让人敬服的公司高管,他们俗称对事不对人。
这种人,我们也不是没有见过,或者说也有不少人在我们的周围。
这种人或许就是我们的目标了。
至于最上等,那便是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和这大局放在一起,将权谋和口舌相结合。
这种人从古至今基本上也都活跃在仕途之中,同时这种人也是真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敬仰的存在了。
到这个时候,我们再说最后一个人,苏轼。
至于为什么将他拿出来,倒不是说他苏轼的怼人有多么的特殊,也不是说他苏轼在这方面有什么让人惊艳的地方。
因为他真的是一个例外,这个例外让他在闻风奏事的宋朝都差点没了性命啊。
相比较于其他人,这个人在这方面的经历其实才更加的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首先,苏轼怼人弹劾的能力绝对是属于下品的存在,他和陆游基本上就算在同一档了。
那不但没有人从中得到利益,最扯淡的是他还越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