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

数十万士卒是什么概念?

那是一股投鞭可断江的强大力量。

天下人皆知曹魏国力傲视天下,以他们的国力是绝对能拉起这样一支庞大的大军的。

当然常人也知道,在曹真鼓吹的数十万大军中,正卒的比例一般不会太高。

可在数十万大军的基数下,哪怕正卒的比例不大,但曹魏这次南征的正卒数量也不会少了。

由于这点判断,当曹真南征的消息传遍成都城内后,成都城内的人心一下子变得震荡了起来。

成都是有刘备坐镇不错,可成都城内的百姓大多都只是凡人而已。

刘备的威望有用,但他的威望不会大到,让人无视数十万魏军即将压境的这个震撼消息。

特别是如今,益州是有史以来最为空虚的时候。

不过成都城内现在最为慌乱的不是臣子与百姓,而是那位代掌国事的太子刘禅。

刘禅会比旁人显得更为惊慌,原因也十分简单。

他严重缺乏面对危急事务时的应对经验,甚至由于之前刘备将他保护的太好,他连一些常识都不具备。

当看到《伐蜀文》的内容后,刘禅的第一反应是真的以为,曹真拉出了数十万正卒南下攻打汉中。

对敌人军力的误判,让刘禅直接陷入了恐慌之中。

恐慌之下,刘禅下意识地想寻求所信任的人帮助。

可如今诸葛亮与糜旸皆不在成都,那刘禅又能找谁呢?

一位至亲的音容,瞬间浮现在刘禅的脑海中。

相父与表兄不在,但他的父亲却还在。

在想起刘备之后,满脸惊慌的刘禅对着近侍黄皓下达了一个命令。

他让黄皓拉来一辆牛车,而后刘禅便让众多小黄门将堆积如山的竹简给搬上这辆牛车之上。

做完这些事后,刘禅着急忙慌的指挥着黄皓驾驶着这辆满载竹简的牛车,朝着刘备的寝殿而去。

这辆牛车上的众多竹简,全都是这几日大臣得知曹真大举南征的消息后,上书给刘禅的。

在这众多竹简中,有一部分大臣献上了他们认为的应敌之策,但更多的大臣是在请求刘禅召开大朝会共同商议对策。

按理来说,刘备都下诏让刘禅监国了,那么刘禅是有权力召开大朝会的。

可惜的是,刘禅是有这个权力不错,但他没那个胆量。

高坐云端,居中决策,这是刘禅以前从未做过,更从未想过的事。

在刘禅亲自的押运之下,满载竹简的牛车,很快就来到刘备的寝殿之外。

而值守在刘备寝殿外的虎贲在看到是刘禅亲自到来后,他们也并没有阻拦刘禅。

甚至还有虎贲主动跑入大殿中,去禀报刘备去了。

站在刘备寝殿外的刘禅看到已经有人入内禀报,他便觉得刘备很快就会召见他。

可是让刘禅未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始终不见刘备的寝殿内有人出来带他进去。

不知不觉间,刘禅已经在大殿外站了快一个时辰。

时至三月,虽说成都的天气还尚不算酷热,但成都的温度已经在慢慢回升。

不低的温度再加上成都那潮湿的空气,很快就让刘禅的头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一种闷热的感觉环绕在刘禅的心头,让他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得越发急躁起来。

就在刘禅觉得要不要亲自派人入内禀报的时候,刘备的寝殿之内终于走出一位内侍来到刘禅的身前。

内侍在对着刘禅一拜后,便要带着刘禅朝殿内走去。

刘禅见状大喜,他本想让跟随他而来的小黄门们,挑一些牛车上的竹简与他一同进入殿内,可刘禅的动作很快就被刘备的内侍察觉。

刘备的内侍用一句话止住了刘禅的举动:

“陛下只见太子一人,不见他人,他物。”

听到刘备是这个意思,刘禅倒也不再坚持。

反正牛车上竹简的内容他大多都看过,只要他见到刘备,他可以转述内容给刘备听。

于是刘禅就乖乖地跟随在刘备内侍的身后,进入刘备的寝殿之内。

殿外阳光明媚,阳光透过大殿的窗户,从外照射进来,将整座大殿都照的亮堂堂的。

借助良好的光照,刘禅在踏入殿内的那一刹那,便看到了躺在御榻上的刘备。

刘禅看过去觉得刘备气色好了不少,这让他的内心安定了一些。

刘禅快步驱行至刘备的榻前,对着刘备深深一拜道:

“儿拜问父亲圣躬安。”

刘禅并未在刘备面前自称臣,这代表着他现在是在单纯以儿子的身份,来向刘备请安。

刘禅是刘备颠沛大半生后,才得到的一个儿子,往日中刘备对刘禅自然是诸多宠爱。

在无微不至的宠爱之下,刘备与刘禅虽皆为皇家之人,但二人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与寻常父子并无不同。

而以刘备对刘禅的宠爱,往日中刘禅以儿子的身份来向刘备请安,刘备通常是十分开心的。

但今日不同。

刘备看着他寄予厚望的这个长子,淡淡地回了一句“朕安”之后,便不再言语。

刘备的沉默一下子让刘禅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以往他见到刘备,刘备都会主动与他交谈,并不时地教导他一些为君之道。

所以本来刘禅是打算,在刘备如往常教导他时,他再向刘备求救。

这样或可稍微掩盖一些,他来的真实意图。

只是现在刘备不同于往常的行为,却让刘禅一下子变得为难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