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谯瑜毒计 糜旸劫难

李邈出身广汉郡李氏。

而广汉郡,蜀郡以及巴郡,是益州经济最繁华的三郡,也是益州士族力量最强的三郡。

可以说当今大汉朝野上下的官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三郡中选拔而出。

有着如此出身的李邈,他自年少起就在益州很有声名。

不止他有声名,就连他的三个兄弟李朝、李邵、李立也都是益州闻名遐迩的大名士。

当世的益州人们将李朝、李邵以及李立合称为“李氏三龙”,由此可见李氏在益州的声望。

而至于为什么人们不将李邈与他的兄弟合称为“李氏四龙”呢?

这是因为李邈的性格疏狂率直,得到了一些当权者的不喜。

例如刘备就十分讨厌他。

刘备讨厌李邈,不是没有缘由的,这源于当年的一件事。

李邈早年是益州牧刘璋的属吏,刘备拿下益州后,因为广汉李氏的名声,就将李邈征召为益州从事。

后来就在第二年的正旦期间,刘备让下属官员斟酒向他庆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李邈在向刘备敬酒时,竟公然谴责刘备:“刘璋信任你,你却夺取益州,这不是应该做的事。”

正旦对一个君主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百官云集。

而李邈尽管语气说的有些委婉,但实际上却是在谴责刘备狼心狗肺,忘恩负义,这让刘备一下子就不高兴了。

这要是换做曹操,李邈可能已经就地去世了。

但刘备却只是在不喜之余,不屑的问李邈道:“你知道我做得不对,那你当初怎么不帮助刘璋,反而要接受我的征召呢?”

由求田问舍的典故可知,刘备一生最讨厌的就是腐儒,这一点与刘邦颇为相似。

以刘备的智慧,他当然看的出来李邈名义上是在为公义谴责他,实际上却是想借助谴责他获得声望。

并且那时因为《蜀科》的颁布,的确有许多益州士族十分怀念刘璋,想着刘备早些败亡。

面对刘备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反问,李邈一下子就被噎住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说出一句至今还流传在成都,被各大元从系、荆州系大臣引为笑谈的话:

“不是不敢,只是能力做不到。”

李邈的这句回答充分暴露了他假仁假义的面目。

若匡扶“公义”之前还瞻前顾后,那这还是真的想匡扶公义吗?

李邈的这句回答在后世人看来没什么。

但是当世人眼中却是一个十足的笑话。

当世人论迹不论心。

因为当时李邈如小丑般的口嗨,所以就有执法官想将李邈法办。

是诸葛亮出来救了李邈一命。

也许诸葛亮都没想到,就在他死后第一个想让他身败名裂的人,竟是他当初救下的人。

可是令在场众人都没想到的是,有着当初差点丧命教训的李邈,现在还会公然提出这样不着调的建议。

谯周的族父谯瑜立即冷哼一声说道:“你若想死你尽管去,我们可不想白白陪你送死。”

听到自己平白受了教训,李邈的脸上立马浮现不服之色。

他也是在为大家的利益考虑,谯瑜怎么能教训他?

况且单单论辈分地位的话,自己一点也不比他差。

在不满意之下,李邈当即就欲要当面驳斥谯瑜,但幸亏他的家族中还是有明事理的人。

那人正是“李氏三龙”之一的李朝。

李朝能被称为龙,又是当代广汉李氏的族长,他的见识自然是不低的。

他见弟弟有要发作的意思,立马就开口解释道:“我们比陛下与丞相先一步得到消息,因此今夜才能聚集在一起密会。

若是我等在陛下与丞相还未收到梁州消息的情况下,率先向陛下与丞相弹劾糜旸,陛下与丞相会如何想?

是认为吾等公忠体国呢?还是认为吾等广布暗探,结党营私?”

听到李朝的这番提醒,李邈立即就吓出一身冷汗。

什么样的探子,会比朝廷的信使速度还快。

而布置这样的探子,又是为了什么?

他身为臣子如此想,都已经觉得内中不简单,要是被身为君主的刘备意识到这一点,那刘备会是认为谁想谋反呢?

别到时候参不倒糜旸,反倒将自己送上断头台。

而在提醒完这番后,李朝看着在场的诸位好友,他又着重提醒道:“就算陛下与丞相收到消息后,吾等亦不能集体上奏,明面上阻止糜旸。”

听到李朝的这番话,在场的大多数人脸上都流露不解之色。

唯有几人在听完李朝的话后,脸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那几人之中,就包括尚年轻的谯周。

见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的他用意,李朝开口解释道:

“陛下与丞相对我等芥蒂甚深,而他们对糜旸又亲如子侄。

正所谓疏不间亲,我等若贸然集体上奏阻止糜旸改革,陛下与丞相难免会怀疑我们用心不正。

再加上陛下之前曾明发诏书,让糜旸无须事事上奏,可便宜行事,所以于法于情来说,我们并无确切罪状可以让糜旸伏法。”

李朝的解释,让众人尽皆恍然大悟。

以李邈方才的建议,众人若上奏弹劾糜旸,是要弹劾他擅改祖宗法度,专权肆意。

若没有刘备那道诏书的话,糜旸的行为的确够得上这等罪状。

但是在刘备之前发的那道“谴责”糜旸的诏书之下,这等罪状却又不是那么站得住脚。

至于改动祖宗法度一事,莫说两汉四百年以来诸多帝王经常做这事,就是为人臣者有这种先例的也不是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