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五节 曙光(八)

徐祖贻心中无比震惊,刚才看见王小山匆匆而来,就知道有大事发生,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事。

斯大林窥视东北,这不是什么秘密。自从德黑兰会议后,便不断挑起事端,在新疆策动叛乱,在内蒙古武力相胁,均受到国民政府的强硬拒绝,双方关系濒于破裂;在美国调停下,才在重庆达成协议,维持住这个脆弱的和平。可任人都没想到,协议墨迹未干,斯大林便再度挑起事端。

庄继华这样部署显然是以强硬对待,可苏俄不是日本,比日本强大十倍。更何况,经过东北会战,部队十分疲劳,消耗的物质还没有补充,邱清泉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行走上万里,坦克装甲车的磨损和战损,消耗的油料炮弹,都没有补充,就这样匆忙北上,十分危险。

“怎么啦?燕谋兄,有什么为难的吗?”庄继华终于注意到徐祖贻的神情不正常。

“司令,我不太清楚这个情报的来源,可要调这样多的兵力北上,朝鲜怎么办?还有部队连续作战,十分疲惫,不少士兵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部队需要休整。”徐祖贻说得十分委婉,眼中的焦虑却丝毫未加掩饰:“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苏军来犯兵力有多少,装备如何,这些情况,我们都不清楚,司令,我们应该慎重。”

庄继华嘴唇紧闭,苏军的兵力有多少还不知道,部队连续作战十分疲劳,两线作战极为不利,南线主力北调后,日军可能趁机反攻;物质紧张,后勤压力极大,这些情况都很不利。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情又是另一回事。

东北会战,作战强度不大,真正进行了激战的只有正面进攻山海关的第一集团军,郭勋祺和邱清泉不过牛刀小试,五十一五十二两个集团军根本没打,第五集团军、新八军等部队同样如此,可以这样说,他的主力依旧完好无损。

其次,苏俄对德作战尚未结束,主力还在西线,东线兵力并未增加多少,他依然占有兵力火力优势。南线日军,冈部直三郎在东北会战中损失不小,即便反攻,强度也不大,更何况,南线还有二十三集团军,二十二集团军,第二集团军,暂编十九军,一零八军,现在又增加第一集团军,兵力并不少,总兵力超过四十万,至少可以阻挡日军反扑。

最让庄继华满意的是延安的态度,延安此次能及时通报苏军的计划,这说明延安的最终选择。

“司令,这个情况还必须向委员长报告,最好能不动刀兵,在外交层面解决。”徐祖贻再次提醒道。

这个提醒也是有理由的,即便是在战区内,这样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也必须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另外也是向中央政府报告,让中央政府有时间作出反应。

“我不作张学良第二。”庄继华轻声说,却如同霹雳在徐祖贻脑海炸响,他立刻意识到庄继华的处境不妙。苏军进攻,如果他没有作出反应,不抵抗将军的罪名立刻落到头上;可一旦抵抗,打败了,蒋介石可以顺势解除他的职务;可如果打胜了,后果也不一定好,蒋介石同样可以外国压力,解除他的职务,就像在缅甸那样。

“把这个情况向委员长报告,特别说明,情报来自中共。”庄继华说,宫绣画立刻插话:“司令,暂时不要,中共现在还不希望这样。”

宫绣画将徐祖贻请来后,伍子牛便下车将为之让给了她,同时,司机也一块下车,车上就剩下徐祖贻和宫绣画了。

徐祖贻丝毫不奇怪宫绣画有这样的举动,战区司令部成员都知道,宫绣画是少数几个可以让庄继华在发火时平静下来的人。但宫绣画平时很低调,在人多时,从未这样干预庄继华的决定。

庄继华明白宫绣画的意思,延安既然是直接通知他,那就说明,延安不希望将这个情况公之于众,目的很简单,他们依旧想保持与苏俄的关系,同时避免带来党内军内的思想波动。

“好吧,可以这样说,我们得到情报,苏军有可能以追击日军残余之借口进攻我北满三省北部,我已经开始着手调兵北上,请校长定夺。另外将我们刚才的兵力调动部署,上报参谋总部和军事委员会。”

这次没人反对,徐祖贻就在吉普车上起草电报,车队停留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何畏从后面也过来,最终他还是没有去朝鲜担任杜聿明的参谋长,而是让高松元担任了这个职务。

战争进入朝鲜之后,北线指挥部便撤销了,孙震留在长春,兼任长春市长和警备司令,同时还兼任战区副司令。

何畏在得知苏军将进入东北后,心情很是复杂,作为前GCD人,苏俄曾经是他心目中的圣地,他也曾经在五角红星下流血战斗,可时移势易,现在他不得不面对,他曾经想极力避开的事情。

“何处长,你立刻带人去长春,会同孙副司令,建立前进指挥部,我在沈阳要耽误几天,北上所有部队,归前进指挥部指挥。”

庄继华说话始终紧盯着何畏,何畏什么话也没说,转身便回到他的车上,随后吉普车超越队列疾驰而去。

“他行吗?”宫绣画有些担心的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