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一节 夺军(七)

广东共产党高层的一致反对,使鲍罗廷也不能一意孤行,但鲍罗廷也不是轻易让步的人,在广东区委碰壁后,他转而说服上海的共产党中央,他在给陈独秀、彭述之的信里明确表示希望中共能让步,可以接受不参加这一届国民政府的要求。

中共中央在租界的一栋灰色小楼里召开临时会议讨论鲍罗廷的建议,陈独秀对参加政府更是不以为然,他毫不在意的嘲讽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没有到,这就急急忙忙的想当官了。”彭述之也赞同不参加:“仲甫说得对,政府的事就让国民党去搞,我们用不着去当那个官,真当了官恐怕很快就会脱离群众,变成官僚。”

生病刚好的张国焘感到有些不妥,这毕竟是鲍罗廷的一家之言,便委婉的说道:“仲甫同志,我们是不是征求一下广东区委的意见,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还能有什么意思,我看他们是在广东过得太舒服了,广东的工人运动发展始终不如人意,农民协会呢,除了彭湃在海陆丰搞了几个,其他地方的农协还没有建立。那么好的条件,却…..,告诉他们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不要老想着进政府。”陈独秀冷着脸说道。

“进不进政府我都没意见,我想谈谈五卅运动以来,我党暴露的一些问题,”蔡和森说着又用力咳嗽两声。陈独秀看他难受的样子,关切的说:“和森同志,你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别太劳累了。”蔡和森摆摆手表示自己没事。

“五卅运动以来,我党组织在初期作了些工作,可是随着运动的深入,我党对运动的领导明显不足,党的干部整天瞎忙,没有抓住重点,现在我感到不是我们在领导运动,而是运动推着我们前进,这是我们工作的一大失误。”

蔡和森的话十分尖锐,会议中一阵沉默,李立三感到有些委屈,他是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是党派去领导五卅运动的。蔡和森这话无疑在指责他对运动领导不力。但蔡和森的批评他却无法反驳,总工会提出的十七条被总商会修改为十三条,但这十三条遭到各工会代表的反对,认为让步太大,而接受十三条的李立三更差点被轰下台。

“和森同志的批评是事实,可是我党领导五卅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上海总工会,总工会职员数百,下属工会就有一百多个,事务太多,干部太少,根本不够用。”

与李立三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张国焘,张国焘是受中央委派负责指导上海工运的,他接过李立三的话说道:“立三同志的话没错,问题的根本还是我党力量太弱,整个上海我党能动用的力量全部投入到总工会中了,可尽管这样,还是捉襟见肘。”

“我没有指责立三同志和国焘同志的意思,我的看法与他们相同,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希望中央能重新考虑与国民党的合作方式,目前这种合作方式已经严重制约我党发展;仲甫刚才说道广东那么好的条件,可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我认为还是受党内合作的影响,所以我郑重向中央提出修改目前的合作方式,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合作。”

蔡和森的话终于不可逆转的改变了会议的议题,对于党内合作从一开始中共高层就存在不同意意见,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当初都反对党内合作,而主张与国民党建立联合统一战线,但当时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马林坚决要求采取这一形式,李大钊也支持马林的意见。观点分歧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总爆发,张国焘、蔡和森、太祖与马林、瞿秋白、张太雷进行了长达两周的激烈辩论,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马林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起了重要作用,使中共最终同意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张国焘甚至被排挤中央。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在党内合作的弊端已现端倪,党员数量与前两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党的基层干部忙于建立国民党党部,忽视了共产党党组织的发展,上海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但上海的党组织却发展缓慢,一个五卅运动把上海党组织的全部人力投入进去都还不够。

陈独秀很是为难,蔡和森提出的问题他不是没考虑,可是要改变这个决策必须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同意,中共中央无权对这样重大的决策进行修改,但共产国际是绝不可能同意修改这个决策的。

“党内合作是共产国际决定的,我们作为共产国际的下属组织必须遵守国际的决定,这是党的组织纪律。”陈独秀软弱的辩解道。

“我不同意和森同志的意见。”李立三说道:“从这次运动来看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还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因此坚持国共合作是必要的,采取党内发展的方式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各地党员热衷于发展国民党党部,而忽视了我党的发展,是他们的指导思想错误,我认为应该由中央出面提醒他们要注意,在发展国民党的同时不能忽视我党的发展。”

“我也不同意和森同志的意见,国共合作之后广东的形势发展很好,我党的影响发展很快,况且,党内合作还有个目的是改造国民党,党外合作能达到这个目的吗?显然不能,我们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吓倒,要有信心,随着革命的发展,发展党组织,改造国民党,这两个目的都能办到。”瞿秋白也不赞成蔡和森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