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名将狄青

听完黑蛇卫的汇报,欧阳朔眉头紧锁。

整个肇庆郡北部,包括武隆县在内,共十二座领地。每座城池的驻军,都在一两千左右,倒是不足为虑。

棘手的,还是那五万巡视的铁骑。

五万铁骑的大营,设在天霜县以北十五公里。

据黑蛇卫了解到的情况,十二座城池已经结成战时联盟。但凡有一座城池遇袭,五万铁骑都能第一时间获悉,及时赶去增援。

看来【南盟】之中,有高人指点啊。整个肇庆郡北部,被盟军布置得密不透风,互相策应,没有丝毫的破绽。

欧阳朔此行的目的,是攻下天霜县,切断盟军的粮草。

武隆县距离天霜县,有三天的行程。

盟军的五万铁骑,在整个肇庆郡北方巡视。因此,要想攻击天霜县,就必须先解决巡逻的五万铁骑,否则容易被前后夹击。

以一个师团,对抗五万大军,又是以一敌五。

考虑到战后还要出击有三万盟军驻守的天霜县,此役只能智取。现在没有详细的情报,欧阳朔也不敢轻易出击。

当天,欧阳朔就派出十余支斥候队,去侦查敌军的动向和活动规律。

**********

肇庆郡,云安县。

二十二万盟军,已经在云安县集结完毕。随军运抵的,还有大量的粮草和攻城器械。源源不断的粮草,自天霜县运至云安县。

五万先锋部队,已经将山海城大军的部署侦查清楚,【南盟】成员再次聚在一起,商议具体的作战方案。

此次议事,再不是禾佛等人唱独角戏。

诸领地带来的谋士和武将,一一登场。毕竟,具体的作战指挥,还是他们擅长。禾佛等人,也只是负责战略决策。

诸将当中,又以一人最为耀眼,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字汉臣,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其出身贫寒,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卓越战功。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狄青平生前后二十五战,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军中之事,最是忌讳外行指挥内行。”禾佛环视一圈,道:“因此,我提议,自今日议事起,我等领主就隐居幕后,不再插手军务。军中之事,交由诸位将领便宜行事,诸位以为如何?”

“盟主说的不错,我同意!”

“同意!”

“好,那就这么定了。”禾佛拍板,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就得选出一位统帅,统领全军。统帅之令,就是我等之令,任何领地的将领,胆敢违抗军令者,皆交由统帅按军法处置,我等领主,不可为其求情。诸位以为如何?”

“善!”

“正当如此!”

诸位领主深知,盟军虽然强大,却也不是没有隐患。最大的隐患,就是军中士卒,来自数十个领地,如果没有军法约束,就是一盘散沙。

禾佛三言两语,就扫清此战联盟最大的两个隐患,当真了不起。就算是阮平,也不得不心服口服,没有跳出来搞事。

没有任何的意外,狄青被推举为全军统帅。

当着诸领主和将领的面,狄青获得指挥权。禾佛等人,当即退出营帐,将整场战役,交由狄青指挥。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再出击。倒是跟白起的作战风格,有些类似。

肇庆郡北部的布置,正是出自狄青之手。

狄青深知,一场大战,粮草最为关键。天霜县作为盟军的粮草中枢,务必派重兵坚守,不容有失。

领主们退下,狄青正式升帐议事。跟传言一样,狄青戴着青铜面具,披头散发,端坐首位,不怒自威。

盟军诸将,莫有不服者。

“敌军三城,成掎角之势,该如何破之?”

狄青倒是特立独行,一上来就把最大的难题,抛给在座的诸位将领。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不知主帅是何意。按理来说,即是升帐议事,说明主帅心中已有计较,布置下去便是,何须询问诸将的意见。

殊不知,此正是狄青高明之处,他深知军旅之事。别看在座的将领,对他担任统帅没有提出异议,心中如何想的,是一概不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此,狄青才不会一上来就独断专行,而是借此机会,摸清在座将领的秉性,待互相熟悉之后,再做计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狄青此行,不在知彼,而是知己也。

“怎么,诸位无策吗?”

见营帐一片沉寂,狄青适时出言,遣将不如激将。

“自当集中兵力,攻其一城。”

果然,有将领忍不住,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狄青摇头,道:“敌军三城既成犄角,自然是互相呼应。攻其一城,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敌军抓住破绽,反将一军。不要忘了,敌军统帅,可是战无不胜的白起。除此之外,就连兵仙韩信,都在对方阵中。这二位的统兵之能,不用本将赘述,诸位想必都清楚吧?”

“……”

诸将无言以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