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良工不示人以朴(1/3)

科技的进步就是打开一扇扇的大门,很多时候是只要走到了那一步,轻轻一推就能让门张开,更多的时候则是门哪怕是有了缝隙也难以全部张开。

枪械是由一个由一个零件和部件组装而成,有那么一些零件不附合规格,哪怕是能够进行射击,可是性能必然存在缺陷,寿命也会遭到缩短。

与十二式步枪相比,还没有命名的机枪构造要更加复杂。

“除了基座之外,它是由两百四十三个零件组装而成,大的部件就是枪械外壳以及枪管,里面的零件最小只有四毫米。”张石尽管没奢望试射能打完一条弹链,却是没想到连二十秒都没能撑得过去:“退壳装置和击发装置还在完善……”

刘彦刚才就看发射的时候枪身抖得厉害,很明显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有些惊人,要是枪械的零件咬合力不够,一再抖动必然是会出现故障,那么恐怕不单单是退壳装置有问题,是整部机枪都存在问题。

有玩过拼装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各种零件互相组装起来,咬齿很难做到足够的咬合,一定要有螺丝来进行近一步的加强,要是仅仅靠各个零件之间的咬合很难做到绝对紧密,稍微抖那么几下咬合之间就会松动,原本看着好看的拼装物立刻变得松松垮垮。

对于一台机枪……机炮来说,已经有螺丝去对各个部位进行咬合加强,可是对设计依然会是一个天大的考验,那是因为哪怕仅仅是简简单单零件咬合或加固也是科学的一部分。

刘彦没有什么怒火冲天,甚至都没有任何责备,有的是温言鼓励。

研究步枪是历经了将近十年才有成品,慢慢走到了研制出线膛枪的这一步,要是每出现一次失误就要怒火中烧,脑残地去杀掉研究人员,那么就是亲自动手致使研究的断层,等于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

历史上并不缺少因为独裁者一怒杀害科研人员让研究被迫重来的例子,独裁者怒火发泄之后固然是爽了,尽管研究会留下资料,可是换上了不同的人员就等于差不多是从基础做起。

机炮被检查是什么地方出现故障,修好之后再次做开火的准备。

这一次它的发射比上一次多支撑了十秒左右,一条全新的弹链被打了三分之一左右。

“一条弹链一千发子弹?”刘彦默算了一下,说道:“每分钟射速三百发?”

马子欢说了一再试验的数据,要是熟悉的操作手进行发射,机枪每分钟最高射速可以达到四百五十发左右。

刘彦有些出神地看着模样怪异又狰狞的多管机枪,他着实是没有想到它的出现会那么快,尽管是有着种种的缺陷,但那是材料科学以及零件咬合的问题,一再研究下去肯定会研究出合格的产品。

没有被改变的历史,第一部手摇加特林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由美国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发明,它初始阶段每分钟射速每分钟仅是两百发,经过一再对枪身的改进以及更改发射铜壳子弹做到每分钟最高射速一千两百发的记录。

刘彦不知道加特林机枪的研究历史,却是能够分辨能做到每分钟最高射速四百五十发已经相当的了不起,更加知道一旦它能够被量产并配置军队,一定会尽显狰狞。

“步枪注定会淘汰刀、枪、剑、戟……等等的冷兵器战法,它……”冉闵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了:“燧发枪的射速慢,优秀的步抢手两分钟一次射击是极限,还有骑兵的活路。它发射子弹的样子根本就是狂风骤雨,连骑兵的活路都没了。”

排排站墙壁时代……或者说紧密步兵阵列战法的结束就是机枪被运用于战场,连带比步兵移动速度要更快的骑兵也同样消失在正面战场,致使骑兵从陆战王者变成了打杂的兵种角色。

“我们很幸运。”徐正满满都是感慨地说:“至少是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当前也是独一份。”

驻守在这一个营地的禁卫军,他们就是世界上第一支全面列装火器的部队。

响亮的号角声吹响了集合的命令,营地各处不断出现成队的士兵到校场进行集结。

他们之中士兵皆是列装十二式改燧发枪,军官则是手铳类型,一到校场就在军官的约束下进行列队。

士兵上身是一款灰绿色的作战服,衣服为中开款式,由一个又一个金属纽扣进行扣拢,有着肩章、领章、胸章,看去既是笔挺又合身;他们下身的裤子为铁灰色,靴子则是被涂黑的牛皮筒装靴。

他们的腰间同样是牛皮制作而成的武装带,右侧腰有一个长形的皮革盒子,左前腰则是悬着一柄长达二十厘米的刺刀,同时左侧腰也悬着清理枪膛用的通条。

那个长形的皮革盒子长二十厘米宽十厘米,中间有一条阻隔层,一边放着纸装火药,另一边放着铅弹丸,整体容量是三十发。

因为不是野外,也不是行军状态,少了被褥以及水壶、餐具、毯子等等一些东西。

身上有金属的除了纽扣和武装带扣合装置,就是头上戴的那一顶介建宇二战德军m35型却是又有尖顶矛的头盔。

那顶头盔被命名为十三型,是由一块铁板进行冲压,边缘是圆滑的弧线卷边,内衬采用了柔软的皮革,涂装为野灰色。

以刘彦的角度来看,眼前的这一支军队已经达到了十八世纪中后叶的规格,甚至可以说军服的设计要远超十八世纪的水平,应该是到了十九世纪的水平。

其余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