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各有所需(1/2)

刘彦算是看出来了,自己的身份已经被冉闵那边的人所窥知,不然申钟不会特别跑这一趟。

当然,刘彦还是搞错了,冉闵那边是知道了刘彦晋人(汉人)的身份,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刘彦可以拿汉部的所有主意。

事实上,关于刘彦是高句丽那边在后赵掺沙子的这一定论,冉闵那边一直非常笃定。他们之所以派出有绝对份量的申钟过来,是要拉拢或者利用刘彦。

拉拢有一个前提,便是收刘彦为己用。利用就更有说头了,只要控制了刘彦,冉闵这一方不就可以源源不断从高句丽那边获取资源了吗?

“所以,并没有发现汉部在海岸边有盐场?”申钟不装疯卖傻的时候还是一个很有威严的人:“将海中某个岛屿存在盐场的事情也排除了吗?”

宁文博保持行礼的姿势,回道:“禀侍中,汉部领民对我等警惕心太强,难以询问。”

“这样啊?”申钟摆了摆手,示意宁文博退下。他将视线转移到一直恭恭敬敬站在一侧的那些人身上:“刘彦想要买人。”

恭敬站立的人闻言都是立刻挺直了腰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的身份,既是冉闵的私人部曲。

要真切的知晓一点,部曲可不是谁都能够当上,同时身为某个人的部曲也等同于是签下了卖身契。

冉闵的部曲与其他人的部曲略有不同,虽说都是部曲,但冉闵收下的人几乎全是各豪强或大族派去的家中亲族。这些豪强和大族派家中子弟为冉闵效力,里面的因由非常的不简单,并非简单的庇护者和被庇护者的关系。

如果了解历史会对一件事情感到意外,那便是冉闵从来都是以寡击众,屡屡更是以弱胜强!

邺城保卫战,冉闵一千对七万,胜,斩首三千。

邯郸之战,敌军十万,冉闵胜,杀敌一万。

苍亭之战,敌联军,冉闵二十万大军,胜,杀敌两万八千。

襄国之战,冉闵十万兵马对石袛、石琨、慕容鲜卑三方十余万精锐,因听信道士妖言,贸然出战,败,全军覆没。

第二次邺城保卫战,刘显七万大军,冉闵胜,斩首三万,刘显杀石袛。

第三次邺城保卫战,刘显叛乱,进攻邺城,冉闵再胜。

常山救援战,冉闵八千骑兵增援,胜,刘显灭亡。

廉台之战,慕容恪近二十万鲜卑精锐,冉闵不足万人,血战杀敌,突围而走,最后战马倒毙被俘。

一共记载九次大战,七次获胜,扫平冀州,灭绝石羯。要知道,羯人是超越匈奴的强悍异族,其重骑兵战斗力惊人。冉闵是如何能取得如此战绩呢?历史记载,冉闵麾下将士极盛之时达三十万,超过了石羯鼎盛之时。但是,只要知道乞活军是什么,就不会觉得人数多就是好事。

在论述冉闵最强盛时期的兵力之前,需要简略的介绍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这就是五胡乱华期间北方汉人最大的武装集团----乞活军。

乞活军是胡人残杀晋人,大肆破坏中原的产物。伴随着匈奴和羯族的崛起,北方晋人遭受了几乎灭顶之灾。幸存的晋人为了自保,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他们以流民集团的方式,一边武装自卫,一边四处迁徙求生。这种流民武装集团就是乞活军。而乞活军的统帅是李农!

李农是谁?是石勒的好哥们!也就是说,实际上李农并不是冉闵的部下,他会支持冉闵,但是却没有可能完全听命。

冉闵为什么能够屡屡以寡击众?无它,是因为中原那些依附他的豪强和大族,这些人一直都在向冉闵输送优质的人才和兵源!

事实上不管是申钟或是其余的什么人,他们在后赵朝廷担当什么官职,有一个身份终究是无法分割,那便是晋人的身份。

晋人在后赵这个羯人当权的国家生存艰难,他们需要一名领袖。而李农不会是一个合适的领袖,虽然李农有着人数最庞大的晋人武装力量,可因为是主体是流民,注定是与豪强、大族存在阶级上的对立,那只能是冉闵了。

“为了我们的理想,你们需要有一些人在刘彦手下做事。”申钟一脸的诚恳:“修成侯需要你们对汉部进行渗透,不是掌握这个部族,是能够了解他们,为我们接下来将影响力渗透青州,贡献你们的一份力量。”

几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是有着基本的民族大义概念,不然也不会被说服,成为冉闵麾下的中坚力量。

中原和北地的晋人不好过,有个绝对的领袖才能让众多的家族抱团取暖,冉闵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既然都已经抱团取暖了,那么去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是应该的。

说起来,晋人之中真的不乏能人,固然是冉闵武力高强,但军队从来都不是讲究个人武力的地方。冉闵可以在后赵拥有话语权,依靠的是账下那支精锐。当然了,冉闵还少不得李农那边的支持。

汉部需要一批合格的军官,来为汉部的军队各项事情上产生作用。军队并不是将人召集起来,发配武器什么的,然后就是军队。军队需要进行各种专业的训练,那就需要用到合格的军官。

刘彦手下的人才太少,尤其是在正规的军队人才上面,流民和地方豪强出身的人怎么会有正规军队相关的知识?他们所在的层面只注定了一点,有相关的军事知识也会有限得很。

从冉闵那里获得一些专业的军官是刘彦突发奇想的念头,可是想法一出现就无法控制了。

“君上,这样……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