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防范未然(1/3)

对于一个正处于上升期并且是开拓期的国家来说,人口永远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什么都依靠人力的时代更是如此。

华夷有别的大前提下,能够化胡为汉自然是最好,可是通常需要时间来进行消化,并且化胡为汉也要有一个数量限制,要不然归化的胡人比真正的汉人多出数倍,那就是汉人被胡化的可能性居多。

不可能吸纳过多归化胡的前提下,又极度缺乏劳动力,奴役异族成了必然的选择,不但是诸夏这样,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相同的情况。

看看世界上的那些强国,不管是已经灭亡了或是还存在的,绝大多数的强国的崛起基本都是用另外一个民族的血肉铸成自己的辉煌。

罗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们原先的本族人口也就几百万,却是奴役着一两千万的异族,罗马人只是负责征战和开拓,国内的工程基本上就是使用异族在建设。不止是工程方面,罗马人对奴隶的使用是方方面面,开创了一个强盛的帝国,并且使这个帝国一直强盛了两千两百多年(从公元前七五三年到公元一四五三年)。

罗马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后面还有更多的国家本身的强盛是建立在剥削异族上面,比如日不落帝国。前有西班牙人,后有英国人,英国佬更是以本身将近三千万的人口统治着全球四分之一的陆地,连带统治疆域的人口也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

一个民族(国家)想发展起来,就算是本身占据着最好的地皮,可仅是依靠内部的循环,强盛也会有限,甚至那种强盛十分脆弱,要是一不小心没注意到外部有谁崛起,等待那个强敌来侵袭,自身的强大极可能像是泡沫那样被一撮就破。

诸夏的强大一开始还懂得向外剥削与开拓,可是越到后面就越失去进取心……

遥远的先祖尚且知道只有干挺了敌人,将敌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财富,将敌人变成自己的奴仆,或是干脆将敌人与自己进行融合,才能保证一直强大下去。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诸夏就失去了对外部世界探索的**,沉浸在自己思想构建起来的强大里面,不断的内部轮回也就成为必然,甚至是只有等待异族入侵并且被灭亡,才被动地拓展疆域……还是那种将先前入侵自己的异族地盘“光复”的模式,只有极少数怀有雄心壮志的帝王才稍微向外开拓了那么一点点。

“我们需要人,我们需要土地。”刘彦从来都没有掩盖过这种野心:“在我们这一代,能做的事情有许多。”

当前的时代并不是诸夏最好的时代,曾经有很多阶段只要诸夏愿意将目光看向外面,都能够轻易地开拓一大片的疆域,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没有迈出那一步。

刘彦所处的时间点可以说是诸夏最糟糕的时代,汉人历经浩劫人口十不存二,各地随处可见的废墟,几乎能被破坏的基本被破坏。

徐正就说:“正因如此,大汉才需要更多的人口。”

什么都依赖人力的时代,没有足够的人口别想干出一点什么大事,哪怕是认为应该暂停战争的文官集团也无法反驳徐正的话。甚至可以说,只要向外征战的军方能够一直向国内输送奴隶,文官集团还得咬牙支持军方的对外开拓。

“自元朔六年起,大汉已经向外获得一百七十九万奴隶……”桑虞低声对纪昌说:“除对有功将士的必要赏赐之余,大部被用于国家基建。”

基建这个词并不是到现代才有,法家的李悝就是一个极度支持基建先贤,他认为没有什么是基建解决不了的事情,要是没有解决问题肯定是基建的规模不够大。

李悝说的基建可不是为帝王盖宫殿或建造林苑,是民间的基础建设,可以是道路,但更喜欢进行灌溉系统的建设。对灌溉系统进行建设普遍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那是百姓知道灌溉系统的建设对他们有利。

刘彦是进入关中之后才有了宫城建设的**,之前国家徭役基本是用于灌溉系统和道路上面,花费了将近七年的时间逐渐修复各地原有的灌溉系统,对各乡里连接县城的道路也十分重视,对于国家采取这样的行为是得到百姓的热烈支持。

到元朔八年之后,修建连同县城到郡首府的道路才被提上计划,只不过是计划跟不上变化,猜测中的大面积干旱变成事实,转为修建连同国家南北两端的国道。

现如今被用于修建国道的总劳力超过五百万人,是国道沿途各郡县就近劳动,比较危险的开山则是使用奴隶。

五百万人是汉国总人口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历朝历代压根就没有动用这种人口基数干国家工程的例子,不但对管理压力很大,各种消耗更是海量,但与保证社会安定相比较起来,国道建成之后对贸易流通和调兵速度的作用,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间已经走到了元朔九年(公元四五零年),距离旱灾在北疆和中原全面爆发只是剩下一年。旱灾之后还有蝗灾,这种程度的大自然反扑真心不是人力想要抵抗就能抵抗。

对大汉……或者说刘彦最为严峻的是,诸夏的皇权基本是与神权挂钩,尤其是西汉的天人感应到东汉被全面接受之后,但凡是出现什么天灾基本与统治者的道德挂钩上。

元朔八年末,西北出现旱灾,就有刘彦道德不足以统治西北的言论出现,曾经的张氏凉国余孽上蹿下跳,还是汉国反应及时才没有酿成大患,可是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