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喘息之机?(1/2)

劳烦要贬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什么例子,别那么是是而非?有过改之,无过勉之,但纯净水就别怪荣誉删了。特别感谢给出的良好意见。

……

雨势一直在持续的下,有时候是磅礴大雨,有时则是细雨蒙蒙,纪昌专门派人到上游查探,上游那边已经在形成洼地,最为担忧的有人筑坝水攻却是没发现。

连续大雨之下,很多地方都形成了洼地,个别低洼的地方甚至形成了临时的水塘,有经验的告诉刘彦,大概是需要到了正夏的时候水才会完全的蒸发掉。

“往年的时候,那些放牧的部落会在驱赶牛、羊、马前来,今年……”李匡保持着恭敬,语速比较慢:“有君上大军在此,他们哪敢再来?”

刘彦知道李匡的名字是因为阿香,但是刘彦可没有想要插手这对夫妻私事。他接见李匡,一是因为李匡作战骁勇,二来是因为李匡是当地人,了解当地的气候,亦是知道往年当下时节会发生什么事。

要说起来,他们待的地方其实是处于半岛的位置,算是胡人相对不乐意来的所在。

半岛啊,按照刘彦的思考,他们会先谋取这个半岛,等待时机合适了就该是向外进行扩张。

刘彦勉励了李匡几句,又特别说了一下阿香,在李匡一脸的感激中,让李匡离去。

说起来,刘彦真的越来越像一个上位者了,懂得一有机会就收拢人心。他也明白只能是这样,部下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的慰问中培养起忠诚。他需要哪些晋人的忠诚,真的需要。

“君上,我们虽然做好了万全准备,却有近四十来人染上了风寒。”纪昌看去并没有多么担心,说道:“小人已经将他们进行隔离,并按照君上的指示尽量保持卫生整洁。”

风寒啊?在小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了小命的年代,发热发烧绝对不是什么小病。刘彦出征之前有准备斗笠和蓑衣,但并不是有了雨具就能绝对避免身上被雨水弄湿。

不但是蓑衣和斗笠,更是准备了大量的生姜,连带药材也是有所准备。染上了风寒的士卒被隔离时,可以说是异常的惊恐。可是,随后看到刘彦亲去探望,还有医匠过去诊脉,又有药水,他们立刻是放松下来。

也对,隔离什么的太可怕了,就好像是患上了什么绝症似得,哪怕原本是小病,也该因为内心的担忧变成大病,那是一种很科学的心理暗示。正是清楚心理暗示的可怕,刘彦才会亲自到场嘘寒问暖,又立刻让医匠过来。

“我们有做好充分准备,胡人却是没有这等讲究。”纪昌在幸灾乐祸,他说:“却不知道淋了雨的胡人,会有多少人不是死在战场,是因病而亡?”

现在,两个半的“京观”垒在了汉部的军营之外,那一颗颗有着各种狰狞表情的脑袋被水浸泡得更加恐怖,它们会警示那些实力弱小的胡人滚得远远的。

有能力聚集起数万大军的胡人,汉部已经在正面战场击败了他们。

按照纪昌的猜测,计斤城的胡人大军一败,先后被汉部战场斩杀近五千,那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是算上失踪和溃逃的胡人,计斤城那边肯定无法再聚集第二次的大军。毕竟,胡人做事看利益,汉部给他们的印象明显是风险大于利益。

雨大大小小连续地下了六天,除了一些极为不开眼的小武装还在汉部营地周边转悠,根本就没有出现成规模的敌军。

等待第六天天气放晴,汉部营地边的两个半“京观”彻底是把那些胡人给惊到了。他们也的确是应该被惊到,一颗颗从发型一看就是各族人的脑袋垒在了一起,有两个半的人头堆,那么没有被汉部砍来垒成“京观”的脑袋又有多少?

胡人一般还是非常多的识时务者,他们察觉到难以占什么便宜,近乎是野兽的直觉,便会立刻远离危险。结果是,本想来占便宜的胡人不断离去,在离去的途中个别的胡人武装还杀了起来。

连城伯也是带人在汉部营地外游弋了几天的其中一支。他是一个极度记仇的人,觉得吃了亏就想要报复回去。

姚伊买和丘林次符无带着人马溃退后,连城伯趁乱夺了一批战马和牛、羊,又捕了一批杂胡和奴隶晋人。他连对姚伊买和丘林次符无都敢那么干,对于直接干掉他们二百来人的汉部又怎么可能放过?

汉部建了一个龟壳……至少在连城伯看来,那满是拒马和沟渠,再加上渐渐形成规模的一段又一段土墙,看上去就是龟壳。他们是想要报复不假,可是没有傻到直接冲进去的地步,大多只是用着仇恨的目光扫视汉部的营盘。

天气放晴了啊,汉部却是没有挪动的迹象,甚至是趁着天气转好又开始建设起了防御工事。

“君上,此处建设城寨,哪怕是战后亦是可以留下作为哨岗。”纪昌经过几天的修养,看去虽然还是像骷髅架子,可脸色真的红润了一些:“这里可以作为柜县与计斤县的中间连接点。”

他们对于计斤城是志在必得,有了第一次胡人纠集着来找麻烦就会有第二次,那么汉部哪怕是不为占领地盘,也该是有一些卫星城池。

其实纪昌很清楚一件事情,现在绝对不会是汉部扩张的好时机,毕竟朝廷(后赵)是连续在两次国战损失惨重,但要说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力则是未必。

现在,对于汉部来说最应该做的不是扩张,是积累实力和进行必要的建设!

“半个月后,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