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灭燕之战(一)(1/3)

冉闵以骠骑将军的身份来作为渡河首战之将,除了他本人的极力争取之外,无法排除有刘彦那种“开门,放冉闵”或是“关门,放冉闵”的恶趣味。

当然了,没有丝毫侮辱冉闵的意思,刘彦的这种恶趣味与所有穿越者一样,建立势力并招揽著名历史人物,喜欢过度使用那些历史名人。无非就是那些人“经过”了历史的考验,能力上面毋庸置疑。再来就是,驱使历史名人真的对于穿越者有一种难以述说的成就感。

四条搭建起来的桥梁,它们的宽度普遍在六丈左右,因为本身就是由众多木桩并装起来的木排带有十足的浮力,下方并没有放置小舟或是船只,只是木排与木排之间除了钉装滚木,也用铁链进行相连,除此还有大量的船只提供拉扯之力。

阵阵“呜呜――”的号角声被吹响,处于河滩附近的众多步骑开始向丘水靠近,他们会分批从浮桥进行过河。

早就过到丘水东岸的汉军,他们之前已经得到后续部队将会过河的通知,摆出了防御姿态。

“听说还是会剧烈晃动,可不要粗心大意掉落下水。”冉闵并没有一马当先,是停在了一条浮桥的边上:“听闻还要建造一条固定的桥梁?”

连冉闵都是一知半解,刘猗又哪可能知道更多?

单是四条浮桥肯定不够,毕竟光是汇集在丘水西岸的汉军就多达八万,哪怕是时时刻刻都不停止的过河,八万人用上两三天一点都不会显得过份。汉军对辎重部队的依赖程度不高,可还是要有随军的一些辎重部队,他们怎么过河也是一个关键,至少浮桥绝对受不了数量众多的马车一块堆上去,因此辎重还要等过河部队打开局面才用船只来运输。

按照刘彦的布置,丘水这边的桥梁至少需要三十条左右,先建起来的四条仅是为了让更多的先头部队过去。

为了更快速地让部队过河,也是刘彦必须知道自己的借鉴能不能成功,那四条浮桥才会是使用最新技术,但材料也真的是准备了那么些,后面的桥梁是需要用到舟船作为浮力。

华夏地区的水系众多,相当多的水系其实是没有建设桥梁,一般情况下就是依靠渡舟,刘彦很清楚那些水系是给交通带来了麻烦,有意在全国的水系加大对桥梁的建设,尤其是在一些有人居住的区域,不过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成型。

目前对于汉国最紧要的水系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那边是有建设有不少的桥梁,但只有棘津才算是一座符合规格的桥梁,其余地方的桥梁远远比不上棘津。

黄河这边则是没有类似于棘津规格的桥梁,甚至可以说在漫长数千里的河段,所拥有的桥梁数量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站在国家的角度,越是重要的水系就应该更加紧两岸的联系,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是如此,要不然会造成一种一水相隔却是两个世界的现状,中原王朝屡屡出现南北分治,恰恰就是因为不成型的交通造成天险,形成了互相对峙和割据的空间。

之前,汉国先后灭掉李氏成汉和东晋小朝廷,很清楚想要牢固地掌握军队打下来的地盘不光是依靠杀人,杀人只是为了保证减少危险,真正应该做的是建设道路,只有成熟的交通线才是稳固的保证,哪怕是再有反复也能利用便利的交通及时派兵前往。

“嗯,肯定是要遇水搭桥,至少保证有一座不易被摧毁的桥梁。”刘彦和几个大臣是站在修建起来的高台之上,远远地注视着丘水的动静:“交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诸卿一定要牢牢地记住这一点。”

“曾经始皇帝一统天下,下令摧毁全国的城墙,更是取消国内的关隘……”纪昌用着莫测的语气说:“始皇帝的做法……是为了让国内再无有可割据之城,无可抵挡秦军兵锋之险关,可惜的是始皇帝还没有做好准备就驾崩了。”

桑虞偷偷看了刘彦一眼,他可是知道刘彦在清除周边威胁之后想要干些什么,其中就包括学习始皇帝的那些行为,也就是国内城池不再有城墙,也不再保留那些关隘。

“始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帝皇。”刘彦的声线不见波澜:“亦是一位高瞻远瞩的伟人,他只是太自信,也低估了那帮六国之人。”

真实而言,是有了几代秦君和秦王打下来的底子,才有了始皇帝水到渠成的横扫六合八荒,终止了诸夏长达数百年的离乱,但始皇帝并不是一个单独只吃祖辈余萌的皇帝。始皇帝还做了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他不止是为了开疆辟土,还是因为清楚异族不灭诸夏不宁的道理。

至于六国残余,当时是时隔数百年之后的再一次一统,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规则还存在,比如不绝人后嗣(单指王族)这一点,也就让始皇帝在灭掉各国之后还允许列国王族祭祀先祖,所以不但将亡了国的那些王族好好养着,对一些王族血统淡薄的人也没有赶尽杀绝,连带一些各国的忠良之后的追杀也不是那么重视。

任何时代都会有当代的价值观和规则,一件合乎当时理念的事情,于后人在不同的时代里看着就是愚蠢。大概就是秦帝国的前车之鉴,后续各朝各代的胜利者就没那么干了,能杀光被取代的王族绝不手软。

“可惜了,长久受到氏族的压制,使始皇帝不立后、不立太子。”刘彦不回头也能想到诸位大臣都在皱眉,他现在只有刘慎一子,却是没有册立刘慎为太子:“要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