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我们要回国杀日本鬼子了!”——东北军在新加坡的海军驻防兵营内,当第二十八海军陆战旅旅长李喜浩少将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向集结在校兵场上的部下官兵宣布这个消息后,全场8000余名海军陆战兵们霎那间沸腾了,群情激奋、万众欢腾地一起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干死小日本!”热血沸腾的海军陆战旅官兵们大吼着。
猎猎招展的战斧军旗再次遍布在了世界第三大洋之上,一艘艘东北军海军运输舰艇犹如一列列海上火车般行驶在浩瀚的印度洋和东南亚各个海域上,将驻守在印度洋以及东南亚各地的海军陆战部队一波波地陆续运送到了台湾岛的北部,进行最后的集结备战。浓厚凝重的战争气氛开始像团团乌云般笼罩在了台湾的上空,贯彻全岛的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上,一辆辆装满全副武装士兵的军车和一列列运载着堆积如山物资的军列彻夜不息地飞驰着,无边无际的战斗机群和轰炸机群震耳欲聋地呼啸在宝岛的天空中,密密麻麻的舰艇船舶也在台湾海峡内川流不息、破浪飞腾;台湾北部的山峦丘陵间,大批的东北军士兵在蜿蜒前进着,羊肠小道上回响着厚重的牛皮军靴所踏出的整齐脚步声。刚刚回归祖国的台湾居民们用依依不舍和担忧鼓励的眼神目送着即将挺上战场的中国士兵们,汽车站、火车站、渡口、港口、十字路口,自发前来和部队挥手告别的台湾居民汇聚成了人山人海,向即将踏上征途的子弟兵们送上茶水和蛋糕,这让维持部队持续的宪兵们都十分紧张,因为他们接到上级的严厉命令:禁止士兵和平民有接触。而这一切都源于保密原则。
集结在东海海域上的东北军太平洋舰队如此庞大的规模,使得台湾岛上几乎人人都知道东北军即将要对日本本土的某地或者被日军占领的某地展开大规模的登陆战,日本人也肯定知道。对此,东北边防部在五月中旬便开始对台湾省、琼湾省、南朝鲜省等地施行了严格的通信审查,并开始严格控制着各地人口的出入境活动;同时,东北安全部和东北军陆军情报局、东北军海军情报局还一起着手进行了一项代号为“浑水”的欺敌行动。首先,东北军太平洋舰队的另外三支巡洋舰编队和驻扎朝鲜半岛的东北军第7方面军主力一起被东北边防部调到了南朝鲜省的釜山一带,在东北本土新训练完成的几个海军陆战旅也被渤海运输舰队分批运送到了济州岛,以上部队共同组成了东北军所谓的“两栖特混第1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总司令由日本人十分害怕的“朝鲜之虎”苏炳文上将担任。不仅如此,在釜山的军营内和济州岛的几个港湾内一夜之间便出现了数不尽的两栖登陆坦克和登陆舰艇船只,从高空鸟瞰的这些密密麻麻、足以以假乱真的那些坦克和船舶实际上都是充气道具,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第1集团军”的总司令部还不断地和东北边防部保持着不间断的无线电通信。
而“浑水”计划的第二部,则是让浩浩荡荡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屡屡游弋于杭州湾和港澳特区的附近海域上,舰队频频炮轰此时仍然被日军所占领着的上海和广州;同时,潜伏在日本境内的东北军情局“黑月”特工们不停地将含糊不清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送至日军大本营的情报站。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彻底混淆日军大本营的判断,使其摸不透东北军真正的进攻目标。而这个计划最终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东北军空军的“飞豹”和“秃鹫”猛烈轰炸琉球群岛的时候,东条英机大将一直深信不疑地顽固认为那是东北军为了遮掩其想要登陆上海、广州以包抄华东、华南皇军后路或者直接登陆日本本土而释放出的用以迷惑人的烟雾弹。况且,从心理上的对比讲,区区孤悬海外的琉球群岛比起日本的“皇国圣土”而言,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日本帝国的陆海军此时残余的武装力量也不可能冒着本土被敌军登陆的危险而千里迢迢地去保护琉球群岛。
当东北军的布雷舰艇如老黄牛耕地般不遗余力地在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之间的吐葛喇列岛的海域内布下成千上万颗水雷使其更加变成一片死亡海域的时候,大批的东北军海军蛙人特种部队以及特工不断地被一艘艘微型潜艇送到了琉球群岛最大的岛屿,冲绳岛的海滩附近,然后泅泳上岸进行侦察活动和刺探搜集情报。
渐入夏季的东海风高浪急、波涛凶猛。大片大片的铅灰色云团像个大锅盖般罩住了整个天空,没有阳光照射的海面像浑浊的墨水般,凉爽的海风和汹涌的海浪一起奔腾着扑上岸来。龙云峰中将站在基隆海军军港的瞭望塔上凝视着混沌苍茫一片的海天,眉宇拧成了一个疙瘩。他略有点不安地低低道:“看来台风季节就要来了,必须要抓紧战事。”
身为登陆琉球战役最高指挥官的龙云峰,此时除了调兵遣将和制定作战计划以外,他还不得不充当参战东北军陆海军将领之间的和事佬。其实,东北军陆海军部队之间的隔阂倒不是像日本陆海军那样源于两军的互相嫉妒和打压诋毁,而是因为双方在争抢功劳时互相竞争产生的不服气。这也难怪,举目望去,此时中国国内的国共两党以及其他派系军阀里确实不乏杰出的军政人才,但是能指挥装甲部队闪击战、步坦部队协同战、侦察部队渗透战、特种部队狙击战、两栖登陆战、远洋大海战、战略大轰炸、导弹火箭战、大炮战等现代化战争手段的职业将领可就是凤毛麟角了。因此,除了最高层的十多名高级将领外,此时在东北军陆海空三军内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绝大部分还是东北军进入“张学良时代”后的青年少壮派将领。这些基本上都是毕业于东北长城军校或者留学德国军事学院的师旅长级青年军官们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五岁,可谓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干劲十足,再加上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军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历史大好机遇,又怎么不想雄心勃勃地大干一场呢!那不同军种、兵种之间的相互较劲抢风头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别的不说,光是此次东北军的陆军气象局和海军气象局就暗中扳起了手腕,两方都声称自己对接来下东海天气的预报是正确的,这让龙云峰头疼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