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剑魔一个是剑神,曾被人拿来比较谁比较强。看到大部份盲目的说求败能够秒吹雪,我只想说他们没看懂决战之后的吹雪境界。
很多人说吹雪说已经到无剑的境界,那为何还要拿剑?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好笑,到底是谁认为达到无剑之境就一定不能拿剑?
还有人说独孤九剑是求败20岁时用的招式,这更是扯谈。纵然求败天份再高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已经踏入半宗师之境,所以九剑应该是求败迈入木剑时才完全创出。
我在某吧看到说求败的无剑胜有剑的意思:
剑客是什么,在我看来,无非是一些爱用剑、擅用剑的侠客。剑道是他们生存之道,剑法是他们最强的武技。金庸的笔下,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剑客。但是,自从“剑魔”独孤求败横空出世之后,其他所有的剑客,都变得暗淡无光了起来。就连他最杰出的两个隔世弟子,杨过和令狐冲,在他的光芒之下,都变得渺小了起来。杨过之于他,如同偏激任性的无知孩童;令狐冲之于他,如同落魄悲情的市井之徒。独孤求败的剑道,是寂寞的,是孤傲的,是远离了人世的情感的。这有点像另一个伟大的剑客,古龙笔下的“剑神”西门吹雪。他们的剑道,是一种人生境界。“求败”和“吹雪”,都是一种凄绝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寂寞是主旋律,无欲无求则是其本质。能了解他们的寂寞和他们的“虚无”,便能了解他们的伟大。我们在谈论独孤求败的武学境界,和他的剑法的时候,先要明白他的心境和人生观,只有明白了这两点,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剑胜有剑”和“无招胜有招”
剑冢和“五剑”传说“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通过剑魔在剑冢中留下的这句遗言,我们可以了解到,独孤求败,是在他达到了武学巅峰和人生巅峰的时候,选择了弃剑、葬剑。长剑空利,但是对手寥寥,但求一败而不得,唯有弃之。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相信已经没有追求,他的心,更加是冰冷到极点了。虽然傲视天下,但是人生再无乐趣可言、再无目标可寻。唯有从此与雕为伴,了此残生。呜呼,难怪杨过见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又惊又羡”。这样的境界,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这里必须要指出,独孤求败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不好说。他的那个时代,也许高手并没多少;他的武功,也许并不比虚竹、石破天、扫地僧、东方不败强。但是,他的这种人生境界、他的剑道,却是无人可比的。既然对手已无,留剑何用?独孤求败的剑,是为了强敌而生的,没了敌人,也就没有了用剑的意义。这就是“无剑胜有剑”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武学,登峰造极之后,用不用剑,都没多大分别。这并不是说不用剑就比用剑要强,而是说,天下间,已经没有人能够再值得他们用剑了。这才是为什么独孤求败四十岁后,草木飞花皆可为剑的时候,选择了正式埋葬手中的剑。因为,即便是他都只用木剑了,江湖上仍然没人可以打败他,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再用剑?这是一种武学修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年少轻狂,艺业未成。因此他用一柄锋利的宝剑,与群雄争锋。其实,这时候未成熟的,又何止独孤求败的剑法?他的心态和剑道,都还很幼稚。二十岁前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却不知道此时的他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三十岁前,正当闯荡江湖、建功立业的时候。青春热血,难免犯下错误。此时的独孤求败,便是这样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时候,自然精进了许多,但是人生观却变得模糊了起来。这是这个年纪的人经常犯的错误。误伤义士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金庸想要传递的人生哲学--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犯错的,而且会是不堪回首的错误。当我们年老体弱的时候,再回首,依旧羞愧难当。唯有“弃之深谷”,以期引以为戒。“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三十岁后,圆滑老辣,于人于事,渐渐看透。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结合到武学之道,也是这个意思。此时的独孤求败,横行天下,无人可比。春风得意之际,想必也开始回首前尘、总结半生。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所谓的高手,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天下无敌却又如何?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变得注重起个人的修为来了。重剑便是这个时期独孤求败心境的最佳解读,也是金庸对于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读--举重若轻、沉稳老成。“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四十岁后,渐近知天达命的年纪,也正是渐近“无剑”的时刻。此时,独孤求败依然无敌于天下,可说已经感受到了独居顶峰的那份寂寞。当人已经完成了一生的夙愿、达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之后,其实,人生也已经基本到了尽头。这个时候、这把年纪,人还有什么追求的呢?还有什么欲念呢?没了,也不应该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时,还存欲求,必为贪欲妄求。这是金庸的人生哲学,亦是独孤求败的剑道。此时,他已经渐渐到了无欲无求的时候,放弃手中的剑,只是时间问题。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归位了。独孤求败埋剑葬剑,便是知道了自己剑的生命,已经到了终点。“无剑”便是如此。“无剑胜有剑”,在武学上,可说是至高无上的修为,在人生态度上,同样被金庸推崇为极致。这里补充一句,所谓的无剑,不一定就指的是无形剑气。知天达命,便是收放自如、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同理,无剑也是随心所欲、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境界,不需要剑,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剑。只是没有用剑的理由而已。无形剑气也罢、以掌代剑也罢,都是一样的意义,并无长短高下之分,只有手段方法各异。六脉神剑固然纵横万里、无往而不利;而黯然销魂掌也同样是震古烁今、气象万千。这两项神功,谁也不一定比谁强。金庸没有自己比较过,我们亦无从得知究竟哪个更强。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两种都已到了“无剑”的境地。唯有收放自如、随心所欲,方为“无剑”;物我两忘,于人于事再不执著,才是“无剑”。而段誉和杨过正是没有做到这点,他们的“无剑”才会缺陷明显,时灵时不灵。我相信,这是金庸在设计“无剑胜有剑”的时候,真正想要传达的。
独孤九剑刚刚说到无剑,看官肯定会觉得,我应该是在说“无招”,而不是说“无剑”。您错了,我就是在说无剑。但是您也没完全错,因为无剑和无招,其实是一致的。我们知道,金庸先写了《神雕侠侣》,那时候想出了“无剑胜有剑”。直接影响到的作家就包括古龙。古龙在此基础上,想到了“无招”。他的“无招”真的是没有招。平平无奇、随随便便的出手,便能置对手于死地。金庸正是受到了启发,在古龙的“无招”的基础上,想到了“无招胜有招”。因此,若论前后顺序,当然是“无招”在“无剑”之后。但是,要说非要比较出哪个更厉害,我觉得,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因为,“无招”和“无剑”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只是走的路不同,却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无剑”讲究的是收放自如的人生境界,是心中不再执著于一草一木,而是师法自然、存乎一心,想用什么兵器就用什么兵器,想不用就不用。是一种人到老年,寂寥无欲的人生态度。既然无欲无求,有没有剑,又有什么分别?同样,“无招”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经历过无数风浪、最后云淡风消之后的惆怅。最后返璞归真,做到逍遥快活、任意遨游。这时候,还有什么追求的?自由洒脱,不过是形式,真正追求的已然是那不可捉摸的虚空境界。因此,有招无招,又有何分别?有招既是无招,无招既是有招。无招无剑合二为一,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两忘,任意遨游。无招无剑,亦可说是人生和武学的最高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能理解了,为什么当令狐冲谢过风清扬传授上乘剑术的时候,风清扬会用凄凉寂寞的口吻笑他还差的远。这时候的令狐冲,追求自我,肆意妄为,还到不了太虚任遨游的境界。剑法,自然也就差得多了。当然,风清扬也不见得就到了这个境界--相信风清扬早就弃剑了。但是,他的弃剑和独孤求败的弃剑截然不同。风清扬被世事伤透了心,因此遁世逃避。他在弃剑的同时,也放弃了他的人生,他是被动的弃剑。而独孤求败不同。他埋剑,是因为他找不到用剑的理由,世上也没人再值得他用剑,因此选择了“无剑”,可以说,他是主动的埋葬了爱剑。言归正传,继续说“无招”。“无迹可寻”既为“无招”。这是独孤求败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人生态度的总结,当然,更加是金庸所希望的人生态度。来时是空,去亦空。这种虚无的境界,风清扬没有完全做到,令狐冲更加没有做到。因此,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达不到天下无敌的地步。独孤九剑,并不是“无招”。独孤九剑毕竟还是有迹可寻、有招可出。真正能够达到无招、无迹这种境界的,世间恐怕没有。东方不败接近于此境界。不过,他身法再快,始终还是有招式、有路数。葵花宝典的如鬼如魅,毕竟比起独孤求败“无招胜有招”的虚无缥缈,在境界上,还是要差一筹。而独孤九剑,亦差了三分。《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成书时间不同,体系和思路亦不相同。那些说独孤九剑其实仅仅是独孤求败三十岁前所用的功夫的,有失偏颇。从小说中的逻辑来讲,没错,重剑无锋,没办法用独孤九剑这样快的功夫。但是,木剑又如何呢?当独孤求败不滞于物,手中的剑想轻就轻、想重就重的时候,他能不能创出独孤九剑这种包罗万有、破尽天下午学的功夫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因此,说什么独孤求败三十岁前创出独孤九剑,或者独孤九剑干脆是他家传功夫的,都是瞎猜。当然,我也是瞎猜。金庸之所以取名独孤九剑,并且让它成为独孤求败的绝技,我想有三条原因。第一,独孤求败是金庸创作的小说中,唯一够资格拥有天下第一剑法的剑客,也是唯一一个真真正正的天下第一剑客。独孤九剑这样可称天下第一的剑法,自然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来拥有。第二,独孤九剑只有配合“无招胜有招”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这种意境,这种隐士之道正与独孤求败的剑道相合。第三,“独孤九剑”这个名字,足够体现远离尘世的孤傲和寂寥的感觉,正适合隐士这个主题。想通了这几点,我得出了一个假设。按照小说的逻辑,也许独孤九剑作为独孤求败穷一生之力研究和完善的剑法,也未可知。如果把独孤九剑这九式剑法与独孤求败留下的“五柄剑”一一对应,便可得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年少时的剑魔,意气风发,功力未成,自然创不出独孤九剑。三十岁前,功力渐进,使用紫薇软剑这样轻快的兵器,搭配破刀、破剑式这样以快打慢、先发制人的功夫,自然再合适不过。四十岁上下,举重若轻,无论什么兵器,早就都不放在眼里了,用玄铁剑破尽天下兵器、暗器甚至拳脚,未尝不可。四十岁后,不滞于物,渐渐的放弃了手中的剑,阅历武功俱已登峰造极,这时候创出了破掌、破气式这样精微奥妙、神而明之的剑法,也是说得通的。随后,进入“无剑胜有剑”之境,心中手中,都已不再执著,收放自如;招式上自然也就更没必要执著了,随心所欲,亦进入了“无招胜有招”之境。无招和无剑,就如同华山的剑、气二宗一样,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当然,无论是无招还是无剑,都是金庸自己编的,他自己没有自圆其说,我也就瞎琢磨琢磨,聊以自娱。
剑魔“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剑魔独孤求败”独孤求败的武功,如神话般高深莫测;独孤求败的一生,如神话般璀璨夺目;独孤求败的人生境界,更是渐进神境、渐入神道。从他的名号上推断,曾经成魔的独孤求败,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骜不驯且不为世人所理解和容纳的武林怪杰。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骄傲,不曾失去。故而,临终遗言,仍然自称“剑魔”。算是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剑道。后人追思,心驰神往。独孤求败,最终埋剑、弃招,返璞归真,一切归零。正应了人生循环往替的道理。生来空空如也,最后还是空空如也,尘归尘、土归土。这是金庸要借着独孤求败传达的话语,这也是庄子遗留下来的思想,这也是“无招”和“无剑”的真实含义。这种境界,金庸小说里,只有独孤求败达到了,因为是他创出来的。而他的隔世弟子杨过和令狐冲,则还差的远。杨过到头来,离“无剑胜有剑”,仍有一步之遥。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必须配合心情,否则不灵;与金轮法王最后一战暗自后悔没有带上玄铁剑。这些都说明他离物我两忘、收放自如还差得多。他的武功修为,充其量也就到了“木剑”的程度而已,尚未真正的从心底里弃剑。而令狐冲始终不敌东方不败,最后仍然没有练成破掌、破气两式,说明他离随心所欲、无迹可寻这种境界也差得十万八千里。通过他时不时还需要回剑防守、面对辟邪剑法一度得不知所措,证明他离真正的“无招胜有招”也有一段距离。此时再回首剑魔,不得不敬为天人,对其人生和武学上的修为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无剑、无招俱为神迹,达此境界者,环顾宇内、唯独孤求败耳。
以上這些不也是吹雪在決戰之後狀態。所以求敗和吹雪是同個水平境界,只是吹雪年齡比求敗更早邁入無招之境,不過論寂寞求敗還是輸吹雪一籌,並盡求敗還有神雕作伴,而吹雪則是完完全全的一個人。
不管是求敗還是吹雪又或是孤城,他們都是我最喜歡的最強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