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这片墓地之后,我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因为现在天色还早,周围始终还是会有人烟的,如果现在做什么大动作,很容易被别人发现。
于是我找了一处没有人的地方,默默的坐了下来,一个人静静的看着周围的山势,说实话,江南这种地方的山势其实不太好。
我这么说倒不是说这个地方风景不好,反而恰恰相反,江南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是个风和秀丽的好地方。
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风水其实龙脉不多。
在风水里,水代表着财富。
所以水流动着,就代表着钱财的进出,一潭死水,肯定是不利于财运的。
这也是为什么南方这么发达,因为南方水多,水多经济就旺盛。
我这么说可真不是封建迷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越靠近海的地方,当地的经济就越发达。
但同样的,万物有得必有失,水多了不代表龙脉就好。
尤其是墓葬这种东西,龙脉相当于山脉,水和土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自然是不言而喻,土再多被水一冲,也就全被冲走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南方没有龙脉的原因。
整个东南沿海,从古至今,虎踞龙盘,龙脉汇聚之地最好的地方就是金陵,。
南金陵的风水其实是非常好的,乃是牛首之龙,自瓦屋山起,东庐山至漂水蒲里。
生横山、云台山、吉山、祖堂山而起牛首双峰,特峙成天财土星。
左分一枝,生吴山至西善桥止,复于肘后逆上,生大山、小山。右分一枝,生翠屏山,从烂石冈落,起祝禧寺,至安德门,生风水。
但他的风水却始终无法聚集成龙脉,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至于金陵的风水为什么无法形成龙脉,在张爷爷的笔记里,有着详细的记载。
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开始巡游全国,来到一个叫“秣陵”(字面意思是养马场,其中“秣”就是当时一种喂马的草料)的地方,也就是后人口中的金陵。
他看到在空中有一团紫气,因为在古代紫色也是王室的一种象征(“天宫谓之紫宫”,皇帝是天子),而秦始皇幻想自己的秦王朝能延续万世,所以认为那团紫气就是王气,这里将来会诞生一个人与他争夺天下,就下令凿通当时的“淮水”,使其与长江相通。
也就是凿断龙脉,以泄王气,这条河后来就叫秦淮河。实际上那团紫气就是紫金山上的某种矿石在阳光照射下又反光到云层。至于虎踞龙盘,说法不一,比较通行的一种就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
这种说法传说最早是诸葛亮说的。
据说,早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今清凉山筑城,又埋金以压王气。
元末朱元璋起兵,儒士冯国用、陶安、叶兑纷纷主张取金陵而定天下。《明史・冯国用传》记载冯对朱元璋说:“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
朱元璋曾命儒士为钟山赋诗,邓伯言云:“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这是一句极赞金陵有帝王之气的诗,朱元璋拍案大声叫绝,邓件言以为太祖发怒了,吓得半死。
朱元璋听从了儒士的建议,由刘基等人相地,精心营建金陵。《明实录》卷21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修筑城墙和宫殿的情况:“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卑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乐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胜焉。”
明代的封建文人认为,天下能够作为帝王之都的地形不过两处,一是金陵,一是北京。
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若也。
所以,明代一直有建都北京还是建都金陵之争,明成祖后来终于迁都北京,但仍在金陵留下了一套中央机构,负责南方事务。
太平天国也存在定都北京还是定都金陵之争。洪秀全执意定都金陵,认为金陵地连三楚,势控三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钟阜有龙蟠之像,石城有虎踞之形。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金陵,1864年又被湘军攻陷,农民革命惨遭失败。
许多史学工作都认为太平天国不应当定都金陵,而应当锐意北伐,直取北京,夺取全国胜利。定都太早,只能使革命意志衰退。
至于清朝以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历史一次次证明,很少有朝代建都金陵能够长久,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基本上都选择在北方建都。
看着面前群山绵延之势,我的心里不停的在沉思着,同时对于自己风水学上的不足,也在努力的弥补和钻研。
短短的一个晚上,我感觉自己有关于风水方面的造诣也似乎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也得益于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龙脉之上。
其实,修真小说里写的山清水秀之地,乃是福地洞天并不是一句玩笑,因为在这种地方,你会感觉自己的思维特别清晰,获得不一样的感悟。
不知不觉间夜已经深了,天空中开始下起了露水。
按理来说,深夜那是阳气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