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亦农
肖亦农,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亦农
肖亦农,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亦农
肖亦农,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亦农
肖亦农,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亦农
“乌审旗虽然地处中国版图西部的毛乌素沙漠腹地,但这里并不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地。事实上,乌审旗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因植树造林、抵御风沙、改造自然环境,与大寨齐名,有“农业学大寨,牧区学乌审”之称。但在随后改革开放的若干年里,却逐渐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淡出,直到最近几年,一批资源能源企业在此聚集,才重新唤起了人们的注意 。在2009年7月26日发布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乌审旗排名西部百强县第33位,可见乌审旗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人之处和绿色乌审的魅力所在。
作者:亦农
肖亦农,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亦农
《毛乌素绿色传奇》这部由内蒙古著名作家肖亦农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记述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消失的过程,展现风沙肆虐的过去和草木葱茏的今天,记录乌审旗人民的英雄治沙史,重点描写乌审旗及进驻企业“产业治沙”的成效,表现蒙古族“天人合一”的理念、热爱自然的优良传统。
作者:亦农
肖亦农,男,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最近作品《毛乌素绿色传奇》荣获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2012)。该作品同时荣获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亦农
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告别贫穷,告别赢弱,在“振兴中华”的号角声中,阔步走上富民兴邦的光明大遒。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会面深刻地论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遒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者:亦农
肖亦农先生是一名本土作家,深深植根于鄂尔多斯这片沃土。长期以来,他关注着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着鄂尔多斯的百姓,关注着鄂尔多斯发生的一切变化。出于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他几乎跑遍了鄂尔多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真正找到了创作的源泉。他以一个作家的视角,运用纪实的手法,思维跳跃,旋律高昂,通过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忠实地反映和记录了鄂尔多斯大地上发生的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发展。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家乡沧桑巨变的炽热激情和由衷赞叹,从中读出作家对事业的那份执著与对家乡的深沉爱恋。作者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被作者的良知和责任而感动,与作者一样,对鄂尔多斯的未来,满怀祈愿,满怀祝福。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