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振雩
这本集子中还有不少讲述现实生活及人生体验的散文,但每当创作主体深入历史世界与个人生命记忆时,总是充满激情和睿智;而面对现实世界时,却显得有些无奈与困惑,用作者的话说,仿佛行走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人到中年,“不敢言不惑,能避免佛家所说的执迷不悟、多少保持一点清醒就算不错了”。是的,身置其中的现实世界,很可能被物欲横流歪曲,并非全然真实;貌似如梦如幻的历史世界和个人记忆,经过时间过滤与主体淘洗,反倒隐含着本真的存在。
作者:振雩
在庐山大的历史背景下,以庐山原住民、庐山石工、庐山轿夫等底层人群为视角,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庐山的社会面貌,以口述历史的方式,保持原生态的真实;以现代人的眼光解读历史,通过讲故事,形象地还原旧时代庐山的生存状态和风土人情。从民间的角度反映世界名山庐山,尚无系统著述,《庐山往事》的创作在参照以往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行走在庐山和其周边的土地上,进行实地考察,去收集和挖掘那些宝贵的正在消失的庐山往事,是一部民间版的庐山历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作者:振雩
在当今文学界不乏浮躁、功利的心态下,充斤于报刊媒体的各类作品,大抵都泛动着五光十色的泡沫, 虽能给人以感官刺激,却难以慰藉心灵。―这情状,很有点像走进一家霓虹闪烁的酒吧,炫目的色彩中,强烈的打击乐在不断撞击着耳膜,感情却找不到真正的寄托;一片灯红酒绿之间,四周虽人影幢幢,何处去寻觅清纯而诚挚的目光交流?……我想,这当儿,倘若能远避喧嚣,在一张小小而安谧的茶几旁,斟上两杯清茶,与友人细品漫叙,纵然话题随意乃至琐碎,但氛围恬淡而充实,无论在心灵与情感上,恐怕反而能获得一种更为真切的快慰。 利用若干个晚上,断断续续读完了杨振雩 的散文集《饥俄的芦苇》之后,我觉得,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他的散文便有如这样一杯清茶:初初一品,似乎浅淡;稍稍回味,则又不乏质朴中的醇厚,幽幽地在不经意间给人以一种似有似无却颇为清纯的特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