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本期我们所关注的追寻极光之旅,这些年同样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多年前属于小众旅游的追光之旅,在这两年突然成为热门,尤其在2016年,由于赶上太阳黑子爆发期,通过跟团游、自由行等方式,报名参加极光旅游的游客,相比上一年增长了400%,可以说追光之旅已成为人们追捧的热潮。 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是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相信2017年冬天的这次极光季,同样会迎来大批的中国游客。本期杂志我们就为大家奉上一份追光指南,在推荐最佳极光观赏目的地的同时,也从文化角度寻找极光在先民神话中的影子。   除此,本期还聚焦香港蓝屋改造。历史建筑的保育活化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话题,随着都更速度加快,这个话题也具有了紧迫性。香港蓝屋这块他山之石或许能成为我们对待历史建筑的一个范例。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新疆边境线绵延5600多公里,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一段。“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历史上,这里的边城远离政治中心,担负着边防重任,时至今日,仍能在遗存中寻到当年作为军事要塞的痕迹。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自从铁路诞生以来,人们探知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铁路线像蔓延的血管,伸向远方的世界,同时也将人们探索世界的热情调动与传播开来。有了火车,远途旅行变得十分容易。以欧洲为例,铁路旅行成为欧洲皇室和贵族的出行方式,当成为奥地利皇后的茜茜公主厌倦了宫中的无趣生活后,散心方式就是乘坐“皇家列车”游走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当然,那时的“皇家列车”是为欧洲皇室打造的,装饰富丽堂皇,家居摆设高雅,如一座“移动宫殿”,普通民众则无福乘坐。但铁路出行方式的出现,确实催旺了旅游业,我们可以通过不少作家的作品,了解铁路时代人们旅行的细节。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举办城市和国家留下一笔有益的遗产。而无论是“鸟巢”还是“伦敦碗”,奥运会的主会场一直都是全球观众瞩目的焦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奥运遗产之一。在奥运历史上,主办城市各具特色的主会场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时代禅风大盛,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国人的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了世界文明。禅茶的故事又到春茶采摘时。本刊记者追根溯源,寻访禅茶的故事。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2012年,西藏自治区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可移动文物普查,至今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时间,一座宝库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了。寺院里、遗址里、墓葬里,珍宝不计其数,惊喜扑面而来。因此,我们特意赶往西藏,专访相关的文博专家,探访最迷人的古迹,调查文物的家底,为大家呈现一个大放异彩的西藏。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在北京,家离798艺术区不远,周末空闲时我便会去那里转转。798在全国赫赫有名,近些年成了不少旅行团来京必游的景点之一。这里集中了各类画廊、艺术中心、文创店铺、餐吧、咖啡厅,四处散落着艺术雕塑或装置作品,还不定期地有各种展览、讲座或放映活动。有年头的建筑和当代艺术作品混搭在一起,倒也不违和,反而碰撞出一种别样的艺术时尚气息。   798前身是国营老厂“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所在地,曾是新中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由当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援建。德国人给这片厂房赋予了简约实用的包豪斯风格,巨大的现浇架构和明亮的天窗布满沧桑,厂房内涂写着特殊时代的标语口号,与如今作为艺术区的功能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本世纪初,798从废弃工厂变身艺术区的话题曾引起不少媒体关注。当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厂外迁或关闭,老厂房面临再定义时,一些有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老工厂何去何从,成为一个问题。除了被拆迁的命运,798的变身提供了一个范例。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类似798这样的案例早就存在,并非常普遍。   工业遗址的保护始于英美国家,同样变身艺术区的美国纽约苏荷区,是世界上首个由工业区转变而来的艺术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这里曾是钢铁生产基地。上世纪60年代,苏荷区在都市更新的大潮中面临被拆迁的命运,人们最终保住了它,大批艺术家开始入驻这些闲置厂房,并将之改造成居住和创作场所。如今,苏荷区已经成为一个集商业、旅游景点、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区。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路画廊区等都借鉴了苏荷艺术区的经验。   1978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瑞典成立。同年,波兰的维利奇卡盐矿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收录的第一个工业遗产。之后,许多已经废弃的工业遗址在这波保护再利用的大潮中获得新生,有的成为博物馆,有的成为创意产业园区,有的成为艺术区。   限于篇幅,我们无法把整个工业遗产类型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报道,只在其中选取了部分有趣的老工厂。作为特殊的场域,这些老工厂见证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封存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写了这些老工厂如何变身,也写了与老工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命运——它(他)们都在废墟中获得重生。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中国城市化的剧烈变迁,包括北京在内,一刻不曾停歇。常年在第一线用脚丈量变化的王军发现,复杂中国世相的多面,仅靠历史寻踪和文化诘问不能解决疑问。所以,他一边向历史和书本深挖,一边远走海外城市取经,一边观察国家经济、土地与房地产政策的动向。长期关注现实的王军发现,在工业文明的时代,城市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场”,零碎分散的现象背后,是绝对不可能孤立的本质,身边所有的城市矛盾和社会问题最终都源自一个问题:社会该如何组织?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捷克有一条编号为D1的高速路,这个国家的一座座城市被它贯穿起来:布拉格、利托米什尔、库特那霍拉、布尔诺、特热比奇……从这条高速路出发,会路过一些地方,遇到一些人,见证捷克灿烂的文化遗产。
作者:世界遗产地理
库茨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地处西伯利亚腹部,由于城市建在永久冻土层上,因此有“冰城”之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这里,夏日平均温度在25摄氏度,到了冬天,气温会降到零下40摄氏度,最冷时可达零下60多摄氏度。西伯利亚历史上是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契诃夫曾在1890年穿越西伯利亚,他描绘了那些囚犯的悲惨境遇:“他们失去了曾拥有的所有温暖。”在19世纪,雅库茨克和西伯利亚的很多城镇一样,被当作“流放者的大监狱”。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