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0-06-29 21:30:20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   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 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李闲鱼
人生逆境里,人不如狗。一遭天开眼,透视人间丑恶,美女绝色!玉棺女尸,神秘青铜宝书,古老合金,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作者:清茶淡饭
作者:走马观川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训练师不用精灵球?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训练师能用终极吸取? 为什么我堂堂冠军训练师还要去魔都上大学? 白轩看着自己手上有些玄幻的召唤阵,思虑良久——好像不用精灵球也挺好的。 众宝可梦大呼:“好不好的无所谓,主人你什么时候把我们召唤过去?” 白轩淡定的摆了摆手:“急什么,我老婆和女儿还没来呢。” 冠位执事群:714793938 需要5000以上粉丝值。
作者:随风漫步
太古异兽利爪捏碎诸天星辰,域外邪族发出惑乱众生的嘶鸣,黑暗深渊中的妖魔睁开了邪异的血瞳,远古诸神从沉睡中苏醒。这是一个大争之世!人族强者以利剑问鼎苍穹,在诸天万族中挺起不屈脊梁!楚剑秋偶得混沌天帝诀,从微弱中崛起,踏上万界征程。一念崩星海,一念裂苍穹。一念诛妖鬼,一念葬神魔!俯瞰诸天神域,谁敢争锋?这,就是天帝之威!
推荐小说
作者:[清]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由于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清]曾国藩
本书收录曾氏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按内容大抵可分为修身、治学、齐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等章。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感觉,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有再上演“走兔死,狡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读之,我们感觉是在和一颗伟大而丰富的心灵在对话,不知不觉中,我们心中涌起了敬意,人生境界得到了净化和超拔。
作者:曾国藩;李鸿章
本书收录的曾国藩家书近200篇,分三卷,卷一(1840—1852)、卷二(1853—1866)、卷三(1867—1872),均备有现代译文,对一些难读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做了通俗的译注和点评。电子书制作上采用随文夹注的方式,便于参考注释,阅读理解!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最高峰,其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梁启超评价曾国藩:“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仰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作者:曾国藩;梁启超;胡适
本系列包括《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两本书,同时附赠《胡适家书》。   《曾国藩家书》:家书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梁启超家书》:本书是梁启超先生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   《胡适家书》:本书收录了1907年至1938年的的家书,其中包括胡适致母亲的信,致妻子江冬秀的信,致族叔胡近仁的信,以及致儿祖望、思杜的信。
作者:赵光普
本书收有:“王莽”、“司马昭”、“安禄山”、“秦桧”、“吴三桂”、“袁世凯”、“孙殿英”、“汪精卫”、“周佛海”等十位败类的传记。
作者:朱晓燕
《民国十大军阀发迹史》由北史编著,《民国十大军阀发迹史》从众多的军阀中选取了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军阀,既考虑到一些影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军阀巨头,又兼顾到盘踞一省或数省的地方军阀;既展现了军阀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画面,又描摹了军阀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及生活细节,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军阀的发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