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训话(1/2)

菘江码头,军用港口停着二条商船,三个师士兵一个接一个登上船只。

接着是二万多后勤保障郡兵。

17师士兵没见过如此巨大的船只,看到如此巨大的船只,心中震撼无比,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14师、15师情况好点,很多老兵乘坐过。

苏烈、刘仁轨二名师长也惊讶万分。

二个师长也是第一次乘坐巨大的船只出海。

在二人心中,船只很小,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船只。

二个时辰,登船结束。

“环儿,我走了。”

杜荷道。

嗯!

“少爷再见!过段时间我到岭南找你。”

糜环道。

杜荷带着老典、亲卫登上战舰。

“将军,可以启航了吗?”

一名水兵道。

“走吧!”

杜荷道。

呜呜呜!

汽笛长鸣,船只缓缓启动。

陆地越来越小,最后除了浩瀚无边的大海,什么也看不到。

宽广的大海,一望无际。

三个师士兵,从开始的兴奋,慢慢出现呕吐、晕船,身体极其不舒服。

苏烈、刘仁轨二名师长虽没呕吐,身体确实出现晕船,感觉不是很好。

傍晚时分,船队进入香江码头。

现在的士兵,很多已经吐得身体飘飘于然,需要其他士兵搀扶着下船。

香江港口已经修建好大量住房。

中军大帐。

“适应性训练三个月,期间要乘坐船只到海里去,让士兵尽快适应气候,恢复士兵战斗力。”

杜荷道。

“遵命!”

“房老二,你负责训练士兵,一定要记住,不仅要训练海面上的情况,

还必须训练登陆作战。到时候我让战舰上轰出炮火,让士兵适应炮火气氛。”

杜荷道。

“遵命!”

房遗爱道。

“这是训练计划,你们拿着好好研究一下。”

杜荷道。

这是杜荷根据气候情况,订制出的恢复性训练计划。

“记住,越是困难,越要整顿军纪,加强军纪,不能让士兵懒散,更不能养成习惯。”

杜荷道。

“好了,你们回去吧!本将军明天到番禺,尽快启动园区项目,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

杜荷挥挥手。

次日,杜荷带老典、亲卫登上一艘战舰,朝着番禺驶去。

由于杜荷到番禺,要在这地方修建产业园区,很多工程机械已经提前到达。

此时番禺,在城外一块巨大的地方,无数工程机械在轰轰烈的平整土地。

番禺没通电,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正修建火力发电厂。

一袋袋水泥运送到工地。

热火朝天!

工地上工匠叫喊着,指挥着民工干活。

杜荷察看一番,与工匠闲聊几句。

大量工匠从四个产业园区抽调到岭南番禺。

这个时候的工匠,敬业精神非常好。

没什么价钱好讲,沈万三一声令下,纷纷收拾行李,朝岭南赶来。

番禺产业园区已经大变样,一个巨大的水泥生产线已经建好了,一旦投产,园区需要的水泥不用从其他地方运送来。

此时兴建园区,比几年前兴建长安园区省事好多。

不需要人工干活,很多土石方工程全是机械处理,效率提高极大。

唉!

番禺园区需要一名负责人,可是到什么地方去找呢?

“少爷,地方官全到了,在总督府等候着。”

一名亲卫跑来道。

嗯!

“走吧!去看看岭南的太守们。”

杜荷道。

说实话,杜荷不把希望寄托在岭南官吏身上,这些官吏心中弊着一团火。

不论对李二,还是对朝廷没什么认同感。

他们全是犯的错,或遭到陷害,被李二流放到岭南来的。

很多是前朝留下来的官吏。

一些官吏老死去,由于没人补充上去,只好儿子继承其官职,一代代传承下去。

总体来讲,中原的文人、官吏还是有风格的,不论怎么讲,工作上全心全意。

此时留在岭南的官吏,那是人脉关系不好,有人脉的官吏,基本都离开了。

走进总督府。

看了眼在场的官吏,十多名太守,岁数都是四十岁以上,有的超过五十岁。

这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精神面貌。

一个个无精打采,象霜冻的茄子似的。

杜荷坐到主位上,看着十多名官吏,死死盯着,一句话也不说。

十多名太守后背冒出冷汗。

压力太大了。

“见过总督(将军)!”

众人恭敬道。

杜荷也不回礼,也不说话,让众官吏心中忐忑不安。

“本官不是犯错被贬职到岭南,是主动要求到这地方来,与你们有本质区别。”

杜荷道。

“本将军不管你们以前如何,犯错也好,被人冤枉也罢,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看你们今天,从现在开始,看你们的表现,看你们的能力,是否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有本事就给本将军使出来,不要再怨声载道,不要报怨不公平、不平等。

世上那有完全公平的事,那只是理论上讲,现实不存在。”

杜荷道。

“现在,本将军来了,你们要感到荣幸。因为此地,马上要成为帝国境内最发达地区之一。

交通问题,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百姓教育问题,园区一旦修建起来,


状态提示:第454章 训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章:第453章 三个师到了菘江 返回《大唐最强驸马爷》目录下一页:第454章 训话(1/2)
【回到顶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