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大草原分为前后左中右五部,尽管还被称为科尔沁部,但札萨克和所属的部众,却不仅仅是原来科尔沁部的部众。
简单地说,扎鲁特部可以是科尔沁部,呼纳克杜棱所部也可以是科尔沁部。
呼纳克杜棱听到了努克的话,无奈地苦笑,让开了道路,带着自己的随从离去。
努克已经同意了归化,既然内喀尔喀联盟抵挡不了林丹汗,也只有托庇于明国。这个道理,呼纳克杜棱岂能不明白?
而且,凭借扎鲁特部与明国的关系,扎鲁特部的名号、部众和草场应该能保留。甚至,努克还能从科尔沁部再获得一个札萨克的职位,能分到一大片草场。
这就是先到先得的好处,有了榜样,蒙古诸部归化的大计划才能更顺利地实施。
呼纳克杜棱能够预料到,在林丹汗的逼迫和压力下,内喀尔喀五部不管如何不甘心,也只能选择归化。
形势比人强啊!
呼纳克杜棱勒住马头,知道所部这三千户算不上多大的实力。
明国已经彻底击败了建州女真人,蒙古诸部也失去了拉拢的价值,没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回巡抚衙门。”呼纳克杜棱下定了决心,原路返回,要再次拜见袁大人。
…………………
敖汉部,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内喀尔喀联盟,呼纳克杜棱所部……
女真人的叶赫、哈达、乌拉、辉发部……
袁可立阅看着文件,不时抬头望着墙上挂的辽东地图,陷入思索。
建奴的溃败北窜,很重要的原因是女真人内部的分裂。
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不管曾经的叶赫、哈达、乌拉等部还有多少后裔,还有多少真正的血脉传承,与建州女真分割,也只需要一个借口。
就是曾经与建州女真有血海深仇的叶赫部后人,如果不是建奴败势已定,也不会有人想着报仇雪恨。
归顺投降的女真人中,又有多少建州女真,也没法仔细分辨甄别。
对于分化瓦解女真人,袁可立是赞同皇帝的做法。
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减少了将士们的伤亡。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日后对辽东的支出,为全力应对大灾害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而且,归顺的女真人还将成为继续剿灭建奴的力量。与归化蒙古飞骑一样,一万的归化女真人部队,正在组建。
当然,有一利也有一弊。如何安置这些女真人,并防范他们再作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万岁要按归化蒙古诸部设札萨克的办法,倒也很好。只是……”
袁可立从地图上收回目光,手指在桌案上轻轻叩击。
收服控制高层,或者是贵族,划地分治,这是蒙古盟旗制的原则,也是皇帝现在实施的政策。
汉人家奴全部放出,女真人是否还实行那种奴隶制,皇帝不想管。
原来的建州,以及南面的一些地区,将划为五地,分别安置哈达、辉发等部,实行土流合治。
这是皇帝的总体宗旨,具体操作,还要袁可立、熊廷弼、吴用先等辽东官员,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纳拉忠明,将是这五处女真人的最高行政长官。冷僧机为副,却是皇帝的耳目。
知人善用,万岁英明。
袁可立抿起嘴角,对皇帝的安排甚是钦佩。
纳拉忠明是早就立起来的榜样,没有犯错,就继续任用;冷僧机是见利忘义之辈,却在战争后期立功非小。
也正是因为冷僧机的这个品性,皇帝认为有足够的利益,这家伙会忠心报效,尽管他是女真人。
为了权力,为了飞黄腾达,连自己的家主都能出卖,这样的冷僧机才符合皇帝的要求。
因为他是皇帝,能够给予冷僧机想要的,不会有控制不住的担忧。
而归化入籍只是第一步,同化才是皇帝的最终目标,尽管时间会很长,几十年、上百年都可能不够。
“同化……”袁可立自言自语着,眼内射出精芒。
皇帝有如此雄心壮志,大明更能再屹立百年,袁可立对此有信心。
“大人。”有人前来禀报:“呼纳克杜棱在外请求拜见。”
袁可立微微一笑,心中猜测呼纳克杜棱多半要率部归化。沉吟了一下,袁可立继续处理公务,差不多半个时辰后,才命人将呼纳克杜棱引来召见。
……………………
毛文龙入京已经两天,皇帝也没有召其觐见,却源人安排了他和新任辽东巡抚吴用先的会面。
在毛文龙看来,这又是一次考验。数年前有熊廷弼和王化贞的督抚不和,现在,皇帝担心辽东再出现文武隔阂。
所以,尽管军政分开已经确定,毛文龙和吴用先互不统属,一管军,一管民,可毛文龙在和吴用先会面时,还是保持了谦恭。
如果两人不能在辽东好好配合,尽快地重建辽东。毛文龙相信,撤换的一定是他,而不是吴用先。
“重建辽东,首在春耕,重在军屯,还望毛帅大力支持。”吴用先的态度并不倨傲,这让毛文龙感到很舒服。
吴用先继续微笑着说道:“朝廷对于军屯的数量已经确定,毛帅以为如何?有什么困难,本官尽快解决。”
毛文龙赶忙表态,说道:“吴大人客气了。对于军屯,某亦知是重中之重,一定会全力完成朝廷定额。如果不出意外,某觉得超额完成,也甚有希望。”
辽东春耕,决定了秋后产量,决定了朝廷向辽东输送粮草的数量,也决定了继续向北进军征剿建奴的行动。
毛文龙猜测,如果吴用先对自己的保证不满意,自己也不用再回辽东了。
“除此之外,道路、房屋、水利设施等的修建,军队也将全力参与。”毛文龙接着做出保证,“重建辽东乃是万岁殷殷期盼,岂敢令万岁失望。”
剿灭建奴残余的行动计划还未最后确定,可按照毛文龙的猜测,光是造船存粮等准备工作,差不多就需要一年。
也就是说,军队在这一年内恐怕没有战事。朝廷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军屯的数量才会定得很多。
毕竟在辽东的辽民并不是很多,动用军队耕种和建设地方,是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