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豁贱为良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皇帝几年来任用重用的都是忠勇之臣,光如此还不够,在待遇上也没亏待过他们。

    这样以诚相待,又岂能换不来将领的拼命死战?更别说是在那个时代,忠君爱国是同样的概念,是身为臣子的第一本分。

    当然,不排除有狼心狗肺的家伙,但那是个例,不会影响到平辽灭奴的大业。

    而建奴在海城惨败后,明军士气旺盛,就如同打顺风仗那样的气势陡涨。特别是中高级军官,更是想抓住建功立业的机会。

    毛文龙决定大举进攻鸦鹘关,打通前往赫图阿拉的道路,在辽沈建奴赶到前端掉其老巢。

    计划布置得周密细致,兵力也是十分的充足。只不过,限于通讯的速度,他并不知道鸦鹘关的守军已剩不多。

    刘兴祚、孔有德的骑兵,以小队渗透进建州的明军,还有毛承禄所率的混成协,逼进赫图阿拉,迫使阿济格率部增援,使得鸦鹘关守卫空虚。

    尽管出乎意料,但目的达到就是成功。就算是重拳打在了棉花上,可鸦鹘关被攻取,东江镇全军杀入建州,已经宣告了建奴老巢被端,成了丧家之犬。

    ………………….

    海城大胜后,熊廷弼统率全军继续北上,进攻鞍山。

    当时的鞍山名为鞍山驿,听名字便知道是个不大的地方。没有深壕高墙,建虏直接弃守,显然是与海城作了比较后,做出的选择。

    明军继续向北推进,速度不算快。因为熊廷弼还想着让建奴产生侥幸心理,在辽沈与明军进行攻防作战。

    在辽沈作战,明军的补给线不会拉得太长,也更有利于四面合围,一举歼灭。

    熊廷弼最担心的还是建虏尽弃城池,向北方逃窜。

    虽然这对于明军来说,省了攻打城池的力气,也光复了辽土。但从长远来看,却还是一大隐患。

    但当熊廷弼看到建虏大踏步后退,并尽迁其民时,立刻意识到他的设想恐怕落空了。

    他马上松开了对骑兵的约束,曹文诏的飞骑加上数千枪骑疾速北上,步兵也加快了行进速度,直扑辽阳。

    …………………………….分隔线……………………………………

    裹脚的起源有数种说法,最早的是隋朝,最晚的是北宋。

    到了明朝,裹脚的一般都是大家闺秀,普通百姓间没有兴起。而且,明朝皇室不裹脚,宫女有裹脚的入宫都要放足。

    据说太祖的马皇后是大脚,宫中便不许裹脚,皇后、妃嫔皆是如此。

    平辽大战已经开始,京城还没接到海城大胜的消息,但皇帝却没闲着,显然已是等不得了。

    大明女子严禁裹脚,已裹脚的全部放足,若有违反,严惩!

    圣旨下得相当突然,没有人明白皇帝怎么又盯上了女人的脚?不管你怎么想,哪怕是皇帝心血来潮,也得执行。

    可皇帝显然不光是注意到了女人的裹脚,还关注了更多的弊政,或者说是封建社会的恶政。

    “民、军、商、匠、儒、医、盐、乐、役等籍别,本无贵贱之分,操业不同而已,且皆为大明子民。朕登基以来,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今俱令削除其籍,改为良民……”

    古代的“籍”,指的是役籍,即一个人及其祖先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一旦定为某一个籍,就不能随意更改。

    比如匠户,定下来就得世代为业,不能从事其他的行业。

    还有乐籍,是永乐大帝夺权成功后,把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

    而按照皇帝的说法,这些人也算是忠臣的后代,早应该让他们“开豁为良”。

    其实,在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有感于前朝刑法过重,废除了一些酷刑和贱民制度。

    但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还没来得及大规模平反,就驾崩了。所以,大量的贱民没有等来天降甘霖,继续生活在黑暗之中,而且永无出头之日。

    秦汉以来都是以人的身份来划定良贱,但后来的朝代对于良贱的定义和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即以职业划分良贱。

    正因为所谓“因业而贱”,简单地除豁贱民也就仅仅停留在法律的层面。对广大贱户来说,只要其贱业一日未改,他们的贱民地位就一日难除。

    而皇帝正是看明白了根缘,才提出“操业不同,不分贵贱”。

    掏大粪的需要不,既然需要,你还把人家划为贱民?在后世,****还跟人家握手呢!

    还有皂隶,应该是政府工作人员吧,可也是属于贱籍,这本身就矛盾。

    正因为行行业业都需要有人干,皇帝才没定下什么“改业为良民”的限制。

    你要是想干,就还干老本行,但已不是贱籍。至于人们的思想转变,那本来就不是靠一道圣旨能够扭转的,需要很长的时间。

    “万岁,贱民对吾皇感恩戴德,令之下日,人皆流涕。”刑部尚书薛贞马屁奉上,神情却毫不作伪。

    朕的圣旨刚下,地方上还未执行,反应哪有那么快。

    皇帝知道这话不实,但听着心里舒服。而且,等到政策执行到位,那些贱民确实应该有这样的反应。

    “薛卿,现在既有法可依,那就有法必依。”皇帝故作矜持,伸手点了点薛贞呈上的奏疏,说道:“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嗯,此案处置得很好。”

    能通过正常渠道进行处置,皇帝也不想动用厂卫。而薛贞深体圣意,对京中权贵及其子女的违法犯罪,从不姑息。

    所以,薛贞不仅会拍马屁,办起事来皇帝也称心,已经屡获嘉奖,正信心十足地走在入阁的道路上。

    “微臣本分,万岁过奖了。”薛贞躬身谢恩,又不忘提醒道:“启奏万岁,浙江之惰民,苏州之丐户,操业与乐籍无异,亦可豁贱为良。”

    皇帝微微颌首,说道:“朕知道。还有徽州的伴当,宁国的世仆,广东的疍民,朕都要豁免其贱籍,只不过要一步一步来。”

    “万岁英明,是微臣操切了。”薛贞再度躬身。

    皇帝淡淡一笑,摆了下手,表示不以为意。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