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骑炮兵,礼部清洗

    打击贪腐是长期的工作,朱由校对此早已经下定了决心。

    而清廉,并不意味着穷得吃不上肉,养活不了一家老小。

    俸禄增加了,退休的养老金制度也定下来了,对官员配备仆役马夫等的硬性规定取消了。甚至于,朱由校正在酝酿着给官员发放些补贴。

    这算是仁至义尽了吧,没有不给吃草还让你快跑的苛刻吧?

    既然如此,你再贪渎,就别怪朕无情。处罚你们,名正言顺,朕也心安理得。

    朱由校磨快了刀子,却还不动声色。他准备既整肃礼部,也给朝鲜使臣看看天朝皇帝的刚硬霸气。

    大明要重新振作,已经不能依靠那些贪渎无能、靠读书仕进的官员。这一点,朱由校早就看得清清楚楚。

    在那些贪渎官员死不要脸地向朝鲜使臣索贿时,在京效挥汗训练的大明将士,以及在辽东、贵州英勇奋战的大明官兵,才是朱由校最为倚重的强大力量。

    马蹄声如雷,隆隆作响;尘埃如烟,旧的未散而新的又起。

    一排排的明军骑兵以排列紧密的横队驰骋在原野,队列中间是一杆指向前方的枪旗,而持枪旗的骑士,则左右着横队的速度和整齐。

    时快时慢,在枪旗的引导下,整个横队尽量保持着紧密的距离,以及相对标直的队列。

    黄得功瞪大着眼睛,站在瞭望台上,吃着满嘴的灰尘,却是眨也不眨地观察着手下官兵的训练。

    被调到京营的时间并不长,两个月左右吧,他已经了解了骑兵墙战术的精髓。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以紧密整齐的队列冲向敌人,局部形成多打一,用组织和集体的力量弥补骑术的不足。

    用黄得功的理解就更容易了:敌人骑术精湛,可也只有两只手。他砍一刀的同时,咱们砍他三四刀,看谁能招架得住?就算是一拼一,明军也是大赚了。

    黄得功自恃骑术和武勇,可也知道明军骑兵能象他一样水平的寥寥无几。

    即便如此,他也设想过骑兵墙碾压过来的场景,自己是绝对抵挡不了的。最多能左一刀右一刀拼掉两个,也就是仅此而已。

    而按他的武技和实战经验,砍翻三五个建奴还是能够做到的。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骑兵墙正面硬撼数量相当的建奴骑兵,是只赢不输的局面。

    按照大明的兵力数量,这样就很可怕了。一年,至多两年就能训练出来,百万骑兵谁能抵挡?

    想到自己率领这样无坚不摧的骑兵驰骋冲杀,横扫敌人,黄得功就乐得合不拢嘴。这不就是他的梦想嘛,终于要实现了呀!

    一道道骑兵墙忽快忽慢,又时而转向冲杀,熟练和整齐程度比之去年已有了惊人的进步。

    “杀,杀,杀!”马五高举起了形制怪异,却已经得心应手的马刀,与所部骑兵瞠目怒吼,向着前方的草把加速冲了过去。

    一把把雪亮的马刀划着弧线,在空中掠过,将一个个草把砍得碎屑飘飞,又被隆隆的马蹄践踏而过,在风中凌乱。

    骑马冲杀过后,还在奔驰,前方是一溜高坡,突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火光、烟尘、巨响,也只是使战马稍微停顿,在骑手的操探下,继续昂首驰奔。

    这是模拟战场的情形,枪炮声齐鸣,战马不惊且受控制,才算是合格。而这种考验已经持续数月,从反应上看,战马已经基本适应。

    骑兵队的速度终于减缓,在枪旗官的指引下,逐渐错落排序,变成一列纵队,沿着一条不宽的小道行进至小河旁停了下来。

    马五和骑兵们都长出了一口气,对这一次的训练觉得挺顺手,紧绷的神情放松下来,有的还说笑起来。

    在河边驻足停马,马五和众骑兵跳下马来,才算彻底放松。或牵着饮马,或拴马洗去脸上的尘灰。

    马五抚着马头马颈,笑得畅快,夸赞道:“乘飞,好样儿的,晚上给你多加两把料豆。”

    在广宁老被马乘飞欺负,马五也没招儿,谁让马乘飞官儿大呢!

    可马乘飞在广宁之战后被调走,马五在宁远呆了一段时间也被调回京师。看不见了还挺想的,正好有了战马,索性就起名叫乘飞,算是个小小的报复,也透着些想念。

    乘飞打了个响鼻,自己跑到河边喝水。马五也不用牵,已是人马相熟,相处融洽。

    一队一队的骑兵陆续来到,一轮训练下来,感觉更加熟练。也有不甚满意的军官,对配合不够默契或出现失误的士兵喝斥几句。

    但这些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马匹饮完水后,骑兵们便骑马慢行,向营地集合。

    黄得功吃饱了尘灰,却并恼怒。数月时间,他是亲眼看到手下官兵的长进,心中甚是欣慰喜悦。

    “其实,用不到秋天,现在就可以拉出去跟建奴打两仗。”黄得功边向营地骑行,边对身旁的亲卫队长说道:“建奴没见过这种打法,必败无疑。”

    亲兵队长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大人是与建奴面对面厮杀过的,说能打胜肯定就能赢。”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骑炮兵嘛,也应该很厉害。等到编制齐全,打建奴更轻松。”

    黄得功翻着眼睛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某在宁远见识过大炮的威力,确实犀利。”

    其实,黄得功等人并不确切了解骑炮兵的真实作用。

    尽管这是皇帝陛下的建议,由兵部和武学落实执行。但朱由校也是一知半解,具体的完善还是要靠下面人来完成。

    拿破仑能够横扫欧洲列强,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于炮兵的发展和使用。

    而其中有两个方面是朱由校知道的,一是骑炮兵的广泛运用,二是大规模炮群的近距离轰击。

    所谓的骑炮兵,与龙骑兵比较相似,一个是骑马的火枪兵,一个是骑马行进的炮兵部队。

    显然,在机动速度上,骑炮兵肯定要高于步炮兵。再加上骑炮兵所使用的火炮都比较轻便,机动优势就更加明显。

    正因为机动速度较快,骑炮兵就具备了与骑兵协同作战的能力。

    不仅如此,骑炮兵的速度优势还使其成为最佳的炮兵预备队。如果在支援步兵作战时,能够快速抵达战场,并投入到关键作战中,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骑炮兵因为多是轻型火炮,在威力上不如重炮。如果是旗鼓相当的敌我双方,很容易遭到重炮压制。

    但这个缺陷在对建奴作战时,就完全不是问题。别说建奴骑兵了,就是步兵,也缺乏支援作战的火炮及炮兵。

    而明军骑兵虽然有龙骑兵,也有骑兵墙战术,但在朱由校看来,攻击火力还是不够。

    如果把三者合而为之,火炮的威力,龙骑兵对炮兵的保护,再加上骑兵墙战术的横推,取得胜利应该有十足把握吧?

    猛狮搏兔,必尽全力。

    朱由校禀持的原则其实还是一个“稳”字,没有获胜把握的仗不打,没有装备齐全、严格训练的部队不派去战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前线取得的战果看似不大,但军事实力上与建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

    说白了,就是憋大招。等到充分准备全部完成,与建奴的作战就有碾压的优势。

    稀里哗啦,穷追猛打,一套连招下去,不能灭了建奴,也要把建奴打残打废。

    这不是吹嘘,也不是自大,而是几百万的银子砸下去,以及新军制、新武器装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眼看到了营门,马五等将领迎了上去。

    黄得功没白吃土,看得认真仔细,挨个指出各人所部的优缺点,才在众将的簇拥下入营正式总结,并为下午的训练做好准备。

    而这只是一个兵力为五千的虎跃营的缩影,三千锋骑、一千五百龙骑、五百骑炮兵,不仅能够独立作战,且装备精良,训练严格,能够爆发出的战力更加地令人期待。

    ………………………

    已是晚春时节,京城中柳絮飘飞,鲜花绽放,人们已能嗅到夏天的气息。

    就在这不冷不热,令人惬意的时光,却刮起了一股震动官场的旋风。

    品级以礼部右侍郎林尧俞、礼科左给事中刘懋为最大,再加上主客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以及提督会同馆的主事,总共十五名大小官员纷纷落马。

    都察院左都御史毕自肃亲自主持此件大案,东厂提供的情报,刑部主审,皇帝难得地没在明面上动用厂卫办案。

    但谁都知道皇帝龙颜大怒,在《大明论坛》上怒斥索贿官员寡廉鲜耻,将天朝上国的脸面丢个干净。

    这样的指斥可是非常严重,天朝上国啊,形象声誉最重要了。这些官员却在藩属国使臣面前表现出这副贪婪无耻的嘴脸,杀之都不过分。

    朱由校已经表露态度,就看刑部如何拿捏处罚的尺寸了。如果他不满意,下一个要清理整顿的部门就轮到刑部了。

    至于朝鲜使臣这边,朱由校也算是从善如流,下诏书承认李倧的王位继承。

    但朱由校未派诏使出使,只是在诏书上说明:“俟东事稍平,査照旧例,仍遣勋戚重臣,持捧节册,完此封典。”

    也就是说,朝鲜派使奏请,并未达到全部的目的。按照几百年来的惯例,遣诏使,颁诰命、冕服,这是一圈流程,现在却只是一半。

    朝鲜使臣不明所以,在同文馆又盘桓数日,终于有人来访,乃是礼部新晋给事中冯元飙。

    作为新科进士,冯元飙初任山东邹县县令,招抚黎民、医治徐鸿儒造反后战乱创伤,时间不算久,但政绩不俗。

    被调回京城后,冯元飙在礼部仪制清吏司任主事,持身甚正,并弹劾主客清吏司左给事中刘懋索贿。

    这次礼部主客清吏司几乎是被一窝端,冯元飙却得到圣眷,一跃两级,晋升为给事中。

    冯元飙与朝鲜使臣秘谈一个多时辰,外人不知谈了什么。但第二天,朝鲜使臣便启程回国了。显然,朝鲜使臣是了解不少内情,急着回去禀报商议了。

    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朝鲜使臣如何如何,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但京城的政治风向,却影响着他们的前程。

    一批礼部主客清吏司的官员被拿下,彰显的是皇帝的决心,以及长抓不懈的反腐行动。

    而王三善在乾清宫被单独召见,也意味着又一场官场震动拉开了序幕。

    京察,一直是党同伐异的工具,但今年却是大不相同。不管何党何派,但凡贪渎、庸碌的官员,无不心中惴惴。

    知人善任,朱由校越来越会工作,不累还能达到目的。

    而登莱巡抚袁老师的密奏,又让他可以暂不用管刘爱塔反正之事,专心于别的工作。

    袁可立不愧是具有雄才大略、大胸襟、大局观的一代名臣,尽管没有朱由校的“未卜先知”,但对刘爱塔的反正还是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臣念辽阳以纳降陷城,兴祚之言未可凭信。又思因间用间,实兵家妙用,故加衔荅付一张,移付杨杰转给金应魁……”

    袁老师的意思很明确,尽管不能尽信刘爱塔归降之言,但亦不能拒其千里之外。因间用间乃兵家妙用,一张加衔书信而已,尽可给刘爱塔。

    而且,袁老师也赞同皇帝尽快实施行动,以免夜长梦多的顾虑。所以,他在密奏中也说明了自己的布置。

    登镇总兵张可大率两协官兵赶赴旅大,津镇贺赞亦率一协参战,并与刘爱塔约期一月。

    期限一到,明军便将在长生岛登陆,如刘爱塔确有反正之心,可召其军前来见。长生岛与复州距离极近,又有刘爱塔接应,可一举攻取。

    当然,除了总兵张可大率兵由海路接应外,旅大明军也将主动出击,牵制建奴,以利刘爱塔反正。

    “当此时也,辽镇大兵东下,旅顺犄角夹攻,东江袭扰而应,辽南恢复之功似有可图者。但谋贵万全,兵须审势,知彼知己,能为可胜,是又当慎图之耳……”

    看着袁老师的布置,朱由校也得挑大拇指称赞。既不失时机,又慎重行动,高明,实在是高明。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