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传首九边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蓟辽总督王象乾移镇山海已有月余,广宁战事终了,才算松了一口气,不用担心建奴叩关了。

    没过几天,朝廷便颁下圣旨,着王象乾卸任回京,并在山海关等待吴用先前来交接。

    对于这个蓟辽总督,王象乾是不想干的。

    别看蓟辽总督权力很大,可责任也非同小可。边疆多战之地,包括他在内,很多朝中官员都视之为畏途。

    接到圣旨后,王象乾颇有解脱之感,就等着吴用先前来接任,他好一身轻松地回京了。

    今天,吴用先便带着从人赶到山海关,速度之快令王象乾感到吃惊。

    对于王象乾,朱由校是不看好的。广宁开战后,他也不好临阵换将,只能暂时将就。

    广宁战事结束,朱由校便和孙承宗等人进行了商议,重整北方军备,其中就包括更换蓟辽总督王象乾。

    根据《大明会典》,蓟辽总督的全称是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

    等到吴用先赶来交接,接过圣旨,王象乾才知道朝廷已经将蓟辽总督所节制的辽东巡抚和辽东镇划出。

    对此,王象乾有些惊异,但吴用先却不以为然。

    而且,吴用先也没有什么畏难的情绪,不知道到底是忠心国事,还是在王象乾面前装样。

    “吴大人因病家居八年,刚刚被召为工部侍郎,听说将晋为少宰(吏部侍郎),却又为何被改命为蓟辽总督?”王象乾旁敲侧击,想打听下京师的政治动向。

    吴用先笑了笑,说道:“此乃兵部尚书孙大人所荐,或是看某在四川时薄有微功吧!”

    吴用先算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也是从基层干起,在巡抚四川时,平定了番、苗族酋长暴乱,是文官中较为熟习兵事的。

    朱由校自提出蓟辽分镇后,廷议数次,分别推出了王在晋、阎鸣泰,都被朱由校一票否决。

    历史上,王在晋虽然是战略收缩的赞成者,可并不是什么战略目光深远,而是认为“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卫山海”。

    这与朱由校具有上帝视角是大不相同的,也和战略收缩的真实意图迥异。收缩不是畏敌,而是积聚力量、整军经武,准备来个一波平的。

    阎鸣泰就不用说了,没啥才干,看到名字就让朱由校烦。

    朱由校也很无奈,虽然简拔了些人才,也重组了内阁,但年轻人需要历练,老人能信任的不多,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还是少啊!

    特别是象蓟辽总督这样的重臣,没有一定的品级和资历,是没法任职的。

    第三次廷推便是这个吴用先,刚刚病愈复召,时任工部侍郎,有过治军平乱的经验。

    朱由校不认识,光看履历也不好判断,便采取了一个新方式。先派吴用先去蓟辽走一圈,对如何治管上道奏疏,再最后确定。

    而吴用先倒也痛快,即刻带人出京,十几日内阅历蓟、昌各路,上奏疏陈述建议。

    “……以臣所睹记,非独关外之难,关内亦难也。关内三协,以选将练兵为要义,以修墙筑台为急务;以抚剿相需、战守互用为决策;以崇简守约、惜军爱民为官方……”

    对于吴用先的奏疏,朱由校没有什么惊喜,也没太大的失望。中规中矩,算是基本合格吧!

    只要能先稳住北方防线,给新军训练换装、火枪火炮打造争取些时间,也就算达到了朱由校的目的。

    王象乾见吴用先不多说,也就不再深问,办理正常交接。眼见吴用先带的几个幕僚有很是年轻的,好奇之下又随口问了一下。

    “王大人有所不知,这几位青年才俊乃是随本官观政学习的。”

    吴用先笑着将几个年轻人叫过来,挨个介绍道:“新科传胪卢象升,武科榜眼彭华,探花张景平……”

    卢象升等人施礼拜见,口称:“见过王大人。”

    “不必多礼。”王象乾笑着点头,说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都是圣上亲选的国家栋梁,可要勤于王事,报效朝廷。”

    青年才俊躬身受教,转去各自忙碌。

    王象乾看着几人离开,捋着胡须说道:“此次科举,圣上极是重视啊!对武科的抬举,亦是本朝未有过的。”

    吴用先沉吟了一下,说道:“确是如此。会试策论,殿试策问,皆是圣上亲出试题,还亲批了殿试试卷。”

    王象乾又感失望,朝廷邸报他是看过的。一个多月以来,京中被辞职、置黜、下狱的官员数量,实在令人心惊。

    但吴用先话不多说,根本不透露更多的事情,就只能让王象乾自己揣测琢磨京师风向了。

    其实,吴用先的心里也有迷惑,对以后朝廷会如何动作不好揣摩。但他是个认真的人,既然分派了工作,那便尽力做好就是。

    正在交接时,有兵丁来报,载运叛将孙得功满门首级的车辆已至关门。

    满门抄斩,传首九边。这就是朱由校对叛将孙得功的处置,也是对大明边军的一次震慑。

    王象乾和吴用先暂停交接,还是先由王象乾下令,山海关的人马集合,一起来观看叛将的下场。

    当马拉的木架子车咯吱作响地行进校场,在官兵的眼中,呈现出一幅令人感到震惊、凄惨,而又毛骨悚然的画面。

    一颗颗被石灰腌制过的首级装在一个个木笼内,码放在车上,呈现着各种各样可怕的死前表情,苍白又充满死气。

    盛放首级的木笼上还钉着木牌,上面是被斩首者与孙得功的关系。

    白发苍苍的是孙得功的母亲,失去生前风采的是孙得功的女儿,还有孙得功的儿子,妻妾。

    后面几辆车上则是跟随孙得功叛乱的叛军的首级,有军官,有士兵,呈现出丑陋而骇人的各种样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