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儿童学习神教程(1/3)

在李隆基看来,别说是散官了,实职官员都可以给。>

要不是不想破坏着个兄弟之情,直接给个黄门和同平章事又如何?>

不就是宰相么,易弟没有宰相之才?>

三个宰相一个个都跑过来问策,还有长安令、工部的。>

自己这个皇帝和长兄也没少在民事和军事上麻烦易弟。>

李隆基觉得自己自私,明明有宰相之才,却不给放到政事堂。>

就想要保持这个关系,有事儿的时候过来问问,没事儿的时候过来舒心。>

不要君臣。>

“三哥、嫂嫂,什么官不官的其实无所谓,有你们在,没人欺负我庄子,我已经知足。”>

李易说实话,到现在,一个官方的人都没有来找事,之前有五个学子想捞好处,再没有见过。>

显然是大哥、三哥出手了。>

庄子外面的千牛卫、高力士等人,要是没个渠道,可能么?>

说明两个兄长,还有没见过的四个兄长下功夫了。>

人家好处不白拿,真给办事呀。>

钱花出去了,对方不给干活儿的事情还少吗?>

就跟发传单一样,一千份传单发出去,能有三个人拿了传单来买东西,就是成功。>

两个也可以接受,若是一个都木有,说明传单没写好,或者是发传单的人未尽心。>

而对于大哥和三哥,只要拿出来好东西,两个人必然会关照。>

同时得利的时候也不忘了自己的这一份,还有什么可求的?>

李隆基哪能知道李易的思虑,他不好意思地说道:“估计得等一等,升太快了不行,门下省会驳。”>

“三哥,庄上的娃娃学习太过枯燥,他们很努力,但依旧希望放假,这是教育出了问题。弟这里新琢磨出一个法子。”>

李易要推广自己的办法,教孩子。>

他本身经历过,确实不爱学,尤其是背政治,什么共产阶级的优越性了。>

当时可是要求很严的,错个字都不行。后来加入了什么时事,跟他就没关系了。>

从初中就开始背,本来那个时候,哦,跟现在差不多,都是长身体,睡不好,满脑子政治和语文要背诵的东西。>

比如什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学习练习题的内容就要求背诵,还有写出来读后感,得说这人好,治理地方厉害。>

长大了才知道,吹牛逼呢?一年的时间,就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你那是郡啊,不是村子,更不是庄子。>

巴陵郡相当于一个市,你头一年春天过去当头一把手。>

第二年治安、基础建设全部完成,经济进入正轨,gd和gn爆涨几十倍。>

你到那里难道是种罂粟?精炼完出口?>

不然你怎么弄的啊?范仲淹你说实话,你配合着藤子京开了多少挂?>

李易对这些背诵的东西很抗拒,同时腹诽,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让我背。>

现在轮到庄子里的娃娃,将心比心,该背的还是要背,不过可以更好玩一点。>

李易不满,觉得自己被忽悠了,一点不好玩。>

吃完饭的李隆基和王皇后倒是愿意看看孩子们。>

昨天这些小家伙们表现得太好了。>

李易领着过去,四十二个学子忙着自己科举的事情,暂时不能教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tip:检测到该章节可能存在不全的情况 如不全 请切换书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