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沛国谯县,曹氏府邸。
曹操正于书案前写回信。
他的箭伤好多了,只是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除了左手的半残废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巨大改变……
顺带还造成了曹氏、夏侯氏、丁氏、许氏,甚至是整个谯县都有些震动!
因为曹操一直在查凶手、查内奸。
他认为这事应当放在首要的位置,其目的也并非只是要复仇,或仅是担心自身的安危。
而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绝不允许背后暗藏着这么一个他一无所知的仇敌!
受到刺客袭击之后,众人都觉得曹孟德变得更加多疑了,遇到什么事都会不自然的怀疑下有没猫腻和异常。
后世都说曹操多疑,其实以他身处的环境来看,多疑才是正常的,也是支撑着他越走越远的基本素质。
汉末的枭雄其实大多都多疑,只是他们没曹操走得远,也没有小说的有意刻画……
试想一下,若是曹操不将这批人找出来,对方只需在关键时刻将自己大量私造兵甲的行为举报给关键的人物,那整个曹氏、夏侯氏以及丁氏都得灭族!
没错,丁氏也加入进来了,也就是曹操的妻子丁夫人的家族。
参与的人越多,曹操的实力变得更强大的同时,也背负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防范风险,曹操已经安排发小夏侯渊护送自己的父亲曹嵩以及一些家眷,前往徐州琅琊国常住。
与后世许多认知不同,曹操另一时空出兵徐州时,并没有在诸葛的老家琅琊国施暴。
相反,曹氏与琅琊王刘据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曹嵩才会在曹操起事之前去到琅琊国避难。
要知道这种避难可不是仅仅为了人身安全考虑,还要在家族主支发生危难时能够肩负重新复兴家族的机会,若是没有当地首脑的支持,绝对是无法做到的。
安排好了父亲,曹操依旧没能安心,因为折腾了半天,这个暗杀他的背后势力始终找不到。
族中的确排查出了几个有问题的子弟,可也都是些小事,无法和勾结外人刺杀扯上关系。
但若是族内没有内应,这些刺客又是如何准确掌握到自己去颍川的行程,并精准安排刺杀的?
若是对方一直守株待兔监视府中,恰好自己出府办事又不够谨慎,倒也有可能,不过曹操并不愿相信这个偶然的可能性……
哪有这么巧合的?
其实这个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曹操数月苦思也想不通,对方为何会采取这样直接的行事方式。
为何不利用曹氏谋划的事情做文章打击他,而是非要置他于死地?
当然也有可能对方没发现自己做的事,只是这样的概率依旧很小,都筹划刺杀了还不提前详查自己的底细?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对方就是和自己有深仇大恨,一定要置自己于死地。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样一想,曹操便想到了一个人,王砾,太原王氏子弟。
这是曹操十岁那年杀的人,也是他杀的第一个人……
那还是十五年前他跟随父亲住在雒阳之时,年轻气盛的曹操初到雒阳结交各地士族子弟的时期。
曹操杀他,是因为他不仅看不起自己,还羞辱自己的家族是宦党之后,不但羞辱自己的偶像欧阳大将军,还羞辱自己学习效仿偶像的志向!
少年冲动的曹操找了个对方野外独处的机会,带着夏侯渊将那人和他的随从推下了山崖……
难道是他还没死?或是王氏之人追查到自己这里了……?
“孟德,可有好些,唤我前来可是有事?”
夏侯惇的前来打断了曹操不切实际的的思绪。
“袁本初来信邀我去雒阳相见,言有大事相商,只是我箭伤未复,族中之事亦是走不开,不若元让携此信代我走一趟,且听其有何言,回来再作计较。”
曹操将写好的回信交予夏侯惇,然后嘱咐道……
~~~~~~~~~~~~~~~~~~~~~~~~~~~~~~~~~~~~~~~~~~~
漠南草原,单于王庭。
檀石槐直属部落所在之地是漠南最为丰美的草场。
自从这位威势无双的草原之王遵照汉奸幕僚的建议,开始在草原内部进行整编之后,他的王庭之处就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鲜卑骑军。
这些骑军因为刚刚整编完毕,不停的举行狩猎活动。
这种狩猎活动可不是为了获取猎物,而是为了练兵,这便是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训练方式。
因为兵卒都是重新编制,与新任的上级和队友都不熟悉,他们需要通过狩猎来相互磨合、认识、了解,最终形成战力。
柯比能路过一处围猎之地,看到里面打乱了原本部落联系的鲜卑骑兵正在训练,也是暗自点头。
这个整编之法,对于整个鲜卑族群战力和执行力的提升,确实是有极大的帮助。
想到这里,柯比能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加速前往单于王帐。
他在刘备的分析和劝说下,终于作出了交出蔑赤达部落,舍弃一切彻底投效偶像檀石槐的决定。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不如加入,这就是刘备的建议。
何况追随檀石槐单于使鲜卑人彻底战胜汉人,成为天神之下最强大的民族,也是柯比能一直以来的夙愿。
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蔑赤达的族人,可在刘备的分析后,他才明白,也许主动接受整编并成为其他部落的榜样,才是真正对族人最好的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