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矛盾

    任弘手下段会宗背后所负的“尚书斩马剑”,赵充国营中也有一把,这当然不是先帝所赐的前朝剑,而是刘询召见时亲赠,还勉励赵充国,让老将军出征建功,时以此剑斩单于及匈奴名王首。

    同样的话,皇帝大概也对任弘说过一遍,至于他更希望谁获取大功,赵充国心知肚明。

    “天子希望老夫在离世前,能够压一压道远。”

    老将军不是不明白天子的心思,但弯弯绕绕的政治,是朝堂两府要考虑的事,对将领来说,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才是本分。

    就像六国时齐国大将匡章,在垂沙与楚军对峙六个月,搞得齐宣王不耐烦了,派使者去催促,匡章却道:“对于我来说,撤了我的职,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

    没错啊,战场之上,敌境之中,在对方主力在哪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将领需要思考的,只有如何取得胜利!胜负未定就想着争功让功,非智者所为。

    作为将军,不能像李广那样不懂政治,否则会莫名其妙得罪人做错事,影响仕途。但也不能太懂,临敌之际还想着几千里外朝堂格局、战后位次、皇帝心思,这样会让你的选择变得犹豫,而犹豫,就会败北!

    “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这就是赵充国眼中的“大局”。

    任弘有一次成功的千里奔袭经验,在多次战争中证明了指挥骑兵作战的能力。

    而赵充国,他中年时虽曾为敢死之士,但年纪渐长,打仗求稳是常态,屯田、练兵、结寨,三板斧下去,敌人也差不多了。奔袭燕然山,即便麾下士卒乐意,他七十多岁的身体也扛不住啊。

    抛开政治因素,光从军争角度,任弘确实比他更合适。

    责任终究还是战胜了私心与梦想,决定既下,剩下的事就好办了,赵充国匀了一下军中的马匹,将两万匹马给了任弘,让他补充损耗,以一人两马赶赴燕然。又接收了任弘军中的病患伤卒,带其南下,却没同意辛庆忌请求随西安侯去燕然山的请求。

    这新阳侯辛庆忌还是太年轻了,就是不懂政治的典范了。元霆西征,任弘是赵充国的属下,赵充国大可不必顾忌,直接派金赏随其奔袭。可如今二人皆为将军,各率大军,互不统属,虎符只能指挥手里这点人,若是私相授予,那便是犯了大忌,这是底线决不能碰。

    赵充国只与任弘承诺:“待我南下与居延取得联络,若右部果然降了,便立刻派新阳侯等以轻骑北上支援道远。”

    “赵将军真有大将之风也。”

    任弘还能说什么?有友军如此,夫复何求?一人两马,他军中的幽、并骑士在有鞍、镫、马蹄铁的情况下,草原上行军速度已超过了匈奴精锐。斥候日行两百里(八十公里)能够做到,争取前锋五日内赶到燕然山窥探情况。

    他现在也很纠结,既希望傅介子勿要与单于主力遭遇,又希望对右部的劝降成功,否则吴宗年就危险了……

    东路军虽然出塞四千里有些疲敝,但在火烧姑衍山后士气正旺,又争得追击单于的路线,都摩拳擦掌欲大干一场。

    两军道别时,赵充国对任弘道:“古人有鬻盾与矛者,吾盾之坚,物莫之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老将军拍了拍自己:“我来做那物莫之能陷之盾。”

    “而道远,就做大汉的无不陷之矛!”

    草原的风吹动了赵充国的白须,让任弘深觉,这辈子能跟着老将军历练成长,真是他的福气。

    赵充国朝任弘挥手,催促他动身,就像长辈勉励一位远行的后生:

    “逮到了单于,算老夫一份功劳。”

    “若是扑空了,该撤就撤,有老夫在南边给你兜底!”

    ……

    “举盾!”

    随着孙千万一声大喊,站在骆驼尸体后的汉军弩手便立刻蹲下了身子,身旁力大的士卒迅速举起名为“吴魁”的大盾牌。

    这样的动作,他们已经做过无数遍了,现在只默默倒数,在数到“一”时手臂果感受到了激烈的冲击,叮叮当当的声音落在盾牌上,这是匈奴人齐射的箭雨,偶尔有箭枝穿过缝隙钉到地上。

    匈奴人还是老套路,知道自己不擅长攻城,遂先围而不攻,依靠优势兵力将驼城团团包围。单于大军驻扎在一里外,每次纵上万骑靠近驼城,毕竟是个圆,往往一边顺风,一边逆风,匈奴人就挑着顺风的位置下马步射,试图对汉军造成杀伤。

    但这战术却不太奏效,驼城直径一汉里,匈奴人在角弓最远射程抛射,就算有风力相助,箭矢也无法将其全部覆盖。驼城中央是安全地带,傅介子的将旗和汉军辎重就在那儿,箭矢、水袋、肉干、馕,甚至还有骆驼奶……

    不披甲或轻甲的士卒往来运送补给,身披铁扎甲的壮士则顶在最前线,傅介子让人传令:

    “一创者持兵战!两创者退而诊治,三创者载辇。”

    受伤者得将甲解了交给生力军,如此换人不换甲,尽管汉军在慢慢减员,前方却能保持三千甲士的人数,挺矛持刀而待,让在旁徘徊想找缺口冲入驼城的匈奴人无隙可乘。

    一旦胡虏试图靠太近,就会挨一阵强弩。匈奴甲胄远不如汉,对方铁扎甲、明光铠挨了箭如轻风拂面,匈奴人却非死即伤。

    五千小月氏人也被安置在驼城一角地势较高的位置,在风向有利时对慢慢靠近试验汉军弩机射程的匈奴人加以还击。

    围攻已持续了一昼夜,疲敝战术失效了,眼看汉军依然生龙活虎,大单于虚闾权渠心急如焚。

    他年少时听过祖父且鞮侯单于围李陵的事,那是一连串遭遇战,第一役在浚稽山,单于三万骑进攻李陵五千步卒,竟为其所败,死伤数千人。且鞮侯单于大惊,只能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李陵,汉军向南突围,匈奴就紧追不舍,复战又被斩首三千余级。

    一直追了数日,匈奴人火攻都用上了,折磨得汉军疲敝不堪,但在林中交战又死了数千,且鞮侯差点挨了连弩,再追至平地,一日数十合战,又付出了数千人代价,才歼灭了汉军,招降李陵。

    那时候虚闾权渠还年轻,没和汉军交过手,骤闻此事,不明白为何八万匈奴勇士竟差点拿不下五千汉人孤军。直到在左地主政,与范明友交手数次后,他方知汉军确实强悍,万不得已,勿要攻其城郭。

    今日仿佛天汉二年那一战重现,十万骑围万余兵,对方还有驼城,匈奴的优势绝无看上去那么大,若虚闾权渠能选,他绝不会与对方硬碰硬,但这驼城堵住了前往右地的交通要道,没错,匈奴大军是能轻松过去,但关键是,他们身后,还有十七万帐落的家庭,多是引弓者的家眷,万万不能抛弃,更别说数十万头的牲畜牛羊了。

    这隘口宽不过二十汉里,驼城占据了一个制高点,骑兵呼啸而过可以,但赶着牲畜的帐落一旦抵达隘口,牛羊群为交战喊杀所惊乱跑起来,那场面必然大乱,汉军或会乘乱反扑。

    所以非得将这肉中刺拔了,隘口方能复通,更何况,这也是匈奴获得一场难得胜利,士气复振的好机会,利用匈奴人今日为杀出一条血路的决死之心,必能一战!

    “本单于亲将十余万骑击汉万人而不能灭,汉与西域诸邦将益轻匈奴,这驼城,必须破!”

    这一次,双方都有死战不退的理由,狭路相逢,勇者胜!

    虚闾权渠看了一眼西方渐渐落下的太阳,虽然布在东方两百里外的斥候尚未见到汉军援兵身影,但单于知道,留给匈奴的时间不多了。

    “继续驰射骚扰,天黑后四面围攻,再冲一次!只要斩了汉将傅介子,汉军自溃!”

    ……

    今夜有阴云蔽天,见不到月亮,十步之外一片漆黑,傅介子只好与昨日一样,让人去驼城外围点火。

    汉军在扎营时预料到会有围城战,于交战前在驼城外百步内堆了一些苇杆枯草,入夜后又以裹了松脂的烟矢点燃,令神箭手射之,燃起火堆。

    但靠近丘陵的那边,火堆为匈奴人所破坏,傅介子猜测,匈奴人可能是要从那儿发动袭击。据说征和四年燕然山之役里,胡虏就是夜袭李广利大营取胜的,在加强防备的同时,遣人去点火以防不测。

    曲长郭翁中承担了这任务,他拒绝了披挂明光铠:“甲太重了,走得急了还会发出声响,还是轻装而出好些。”

    就像当年在莲勺打群架时一样,讲究的就是布衣仗剑游侠,谁若披甲,是会遭到游侠圈子鄙视的。

    结果却被孙十万骂了一顿:“让你披就披上。”郭翁中只好听命。

    除了轻侠兵外,还有几个手脚灵活的小月氏人协助,他们摸着黑翻出了驼城,蹑手蹑脚向前走着,昨夜匈奴人也试图发动夜袭,但在强弓劲弩抵御下以失败告终,在驼城周围留下了一堆人马尸骸,要小心不被绊倒,远处匈奴人的大营闪烁火光,如同漫天星河,回过头,驼城显得十分渺小。

    行至数十步外,一路拉拽的枯木干草被属下堆在一起,一个屯长单膝跪地,摸出怀中的火镰——这也是大司农的发明之一,可以让点火速度加快数倍,他轻轻地打着,尽量不发出声响,可当火星跳跃到枯草上发出光明后,在旁警戒的郭翁中看着前方,倒抽了一口冷气。

    在微弱的火光映照下,能看到对面数十步外,竟有黑压压的一群匈奴人,正摸着黑缓缓前进,他们也察觉了火光,在愣神了一瞬后,立刻翻起身朝这边冲来。

    “退!”

    郭翁中也顾不上管火了,拉起想多吹几下的屯长调头就跑,身后响起崩崩的弓弦声,很快,冷箭落到他们原先的位置,又开始划过身边,不断有人中箭倒下。

    他也中了,但箭矢或钉在甲衣鱼鳞缝隙里,或中了背后钢制圆护,直接被弹开,幸亏披甲而出啊。但确实是沉,极大拖后了他的速度,游侠曲长只能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往前冲,结果在快到时却被一具尸体绊倒,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

    这一下摔得够呛,脚踝似是折了,郭翁中一瘸一拐地起身,他的属下们已经往前跑了,边跑边吹着示警的号角。而匈奴人身影越来越近,郭翁中一咬牙也豁出去了,只转过身,拔出腰上环首刀,想要临死拖几个垫背,也不知能杀几人,值不得身上这明光铠?

    千钧一发之际,身后却响起弩矢连发之音,对面冲在最前方的匈奴人应声倒地,而一队人也冲出了驼城,却是孙千万大吼大叫着亲自操弩指挥,甲士以吴魁大盾顶在前方,袍泽们搀着郭翁中回到了驼城中,才翻过骆驼尸体,随着孙千万一声“趴下”,众人立刻卧倒在地,一阵箭雨已降临头顶!

    这下也不用隐秘行踪了,驼城四面忽然光芒大起,匈奴人动用了起码六七万人,举着火把,从四面八方发起了进攻,万千号角、胡笳犹如狼嚎扰得人心发慌。

    驼城中央,傅介子将一封就着火光写一半的信塞入甲中,又吐掉了嘴里嚼了许久难以下咽的干粮,接过士卒递来的鼓槌,他站在鼓架前,让人帮忙松了松鞶带,只以右手奋力敲打,缓慢而有力的节奏加入了这场合唱。

    咚,咚,咚!

    五千侠儿呼吸沉重,十万匈奴纷沓而来,号角、胡笳、鼓点,小月氏人的羌笛,胡尘喧嚣,喊杀声回荡在燕然山隘口,这是汉匈两族命运交织的赞歌!

    ……

    ps:今一明三技能发动……最近状态起伏不定,见谅。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