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十四章雁过拔毛(第1页/共2页)

    夏晴把蔡晓梅叫到了办公室,给她倒了杯水,笑道:“晓梅,这些天我没在厂里,可真是辛苦你了。”

    蔡晓梅有些心虚,不敢和夏晴的目光对视,低着头端过水杯,喝了一小口,回道:“哪里辛苦,应该做的。”

    夏晴与她两手相握,说道:“家里出的那档子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可算是解决完了。其实我心里和明镜似的,咱们厂还在起步阶段,离不开人,可我真的分不开身。还好有你和慧芝这俩左膀右臂帮衬着,不然这些日子,药厂非得关了门不可。”

    蔡晓梅现在也确认不了,夏晴到底破没破案,只好哼哼哈哈地敷衍道:“言重了,不至于……”

    夏晴依然笑眯眯的,听不出情绪有什么变化,说道:“晓梅,咱俩认识也有小十年了吧?从我刚进肉联厂那会儿,咱们关系就挺好,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说咱们是情如姐妹,也不为过。你家里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别不好意思,有话直说,大家都会帮着想办法的……”

    夏晴的话虽然说得委婉,但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她已经知道,蔡晓梅背后有事,只是碍着多年的情分,没有直接点出来罢了。

    蔡晓梅在职场上混了这么多年,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诚惶诚恐道:“晴姐,你都知道了?!”

    夏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柔声道:“知道一点吧……也不是特别清楚……”

    窗户纸已经戳破,蔡晓梅的脸腾一下就红了,恨不得地上能有个缝,好让她钻进去。嗫嘘了半天,才小声道:“晴姐,我不是故意的……我……我财迷心窍了……”

    “唉……”夏晴轻轻叹了口气,她一向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真是不想揭开这个伤疤。

    现在夏晴还怀着一线希望,觉得蔡晓梅是有苦衷的,于是问道,“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蔡晓梅羞愧地脸红脖子粗,小声道:“咱乡不是要盖楼了……我家那口子一听可激动了,非要全村第一批住上楼……满打满算,手里还缺个万把块钱……就……就在原料上动了点手脚……”她说到后来,声若游丝,几不可闻。

    夏晴听完心里一惊,这可不是个充分的好理由,人都要学会压制自己的欲望。其实蔡晓梅的本性并不坏,她心里清楚。可能就是因为厂里的制度缺失,才让她这一步走歪了。

    蔡晓梅在厂里主要负责采购猪小肠、清点库存和添料,生产工艺的前段基本上她一个人全包了。隔三差五进一回原料,过手的钱就要大几千,而她的工资呢,一个月才300多块钱。

    尽管这个工资水平,在当地来说已经不算低了,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就好比银行柜员可以随便拿钱,而不会被追究一样,时间长了,圣人都未必把持得住。

    没有制约的权力,很难不开出腐败之花,在监管真空的环境下,花只会越开越旺。

    每次去肉联厂采购原料,都是三个人:蔡晓梅是主管,老冯和老魏负责过秤、搬运和装车。

    蔡晓梅的算盘打得挺好:猪小肠都是新鲜的,含的水分很大,天这么热蒸发掉些份量很正常。往来票据上写的是一千斤,实际运回厂里的只有九百斤,反正进厂入库还是她管着,也不用二次再过秤。万一哪天被人发现了,她完全可以推到自然蒸发上,神不知鬼不觉,谁都说不出什么去。

    老冯和老魏肯定是瞒不过的,那么重的原料她可搬不动,过秤、装车可都指望着人家。不过也好办,有钱能使鬼推磨,分给他们一点也就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蔡晓梅的法子其实是可行的,但她犯了和夏晴一样的错误:低估了人性的阴暗面。开始老冯、老魏还挺高兴的,毕竟隔三差五的,也有笔不少的“外快”,就算是买盒烟抽也是白得的。可时间一长,他们俩就觉得不上算了:苦活累活都是我们干的,你蔡晓梅算个什么东西?!说说话,动动嘴,大笔一挥,就拿大头?!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冯、老魏的心思一活络,可就也要搞些小动作了。

    县官不如现管,蔡晓梅是厂长亲信,又是二人的直管领导,得罪不起,那就把她蒙在鼓里算逑,明着不行咱就来暗的。

    老冯、老魏几次三番请肉联厂的库管们吃饭喝酒,竟然活生生地搞出来个“康宁制药厂唯一指定秤”,秤上显示着是九百斤,实际只有八百斤。

    老魏则更绝,甚至背着老冯,搞了个“康宁制药厂唯一指定筐”,一模一样的筐,别的十斤重,这个特制的十五斤。连这五斤的油水他都要再揩一道,也是令人叹为观止了。

    蔡晓梅一直以为误差不大,绝对能搪塞过去。老冯、老魏则是心黑手狠,肆无忌惮,被揭穿了大不了走人算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山洞住,怕个锤子呦。

    本来药厂的生产工艺就需要精进,再被这老三位这么搞来搞去,产率能上得去了,才是真见鬼了。

    老冯、老魏的猫腻,之前夏晴已经掌握了,现在又补上了蔡晓梅的这一环,拼图终于是完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