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一章关灯吃面(第1页/共2页)

    这场新闻发布会,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记者们踊跃提问,康宁制药众人也是积极回答。答倒是答了,效果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夏晴觉得有些委屈和愤怒。几天前,全国人民有几个知道肝素的?!它是从哪儿提取的、有什么疗效、可以用在什么适应症上,又有几个人说得明白?!康宁制药不过是想上市而已,居然就被事无巨细地全都挖了出来,供人讨论、谈笑,指手画脚。

    如果只是公司业务方面,那也就罢了。毕竟上市后要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者,信息透明、披露全面也无可厚非,但是那些捕风捉影又是怎么回事?!

    黑文中充斥着大量未经考证就妄下结论的臆测,以及对夏晴个人隐私的揭露,有些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从报道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经验丰富,行文很是老道。一些可能被人抓住把柄、涉嫌诽谤的地方,全都使用了暗示性极强的疑问句,这样就可以用“合理猜测”的理由来敷衍搪塞了。

    该做的,能做的,夏晴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她心神俱疲地回了家,困得睁不开眼睛,一沾床便昏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她刚到单位就拿起当天的报纸,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康宁制药的新闻发布会也算是没白开,津海市当地的几家大报社都在经济版头条刊载了夏晴的澄清新闻,《新津报》甚至一字不落地将夏晴的原话刊载了出来,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

    对此结果,夏晴还是比较满意的。俗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以前都是黑文的一面之词,所以威力巨大,闹得满城风雨。现在她把事实摆出来讲清楚了,相信大家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群众的眼光,大多时候是雪亮的,但有时却是瞎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也未必愿意为你去费神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标题党”会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想想也知道,《独家揭秘:康宁制药诡秘发迹史》,要远比《康宁制药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澄清不实报道》有吸引力得多。如果只有十分钟看新闻的时间,显然前者更能够吸引眼球。

    人人都有黑暗面,看看别人都做了哪些见不得阳光的事儿,真是消遣闲暇时光的一大乐事。

    刊载康宁制药澄清新闻的报纸,也被同样放到了任董事长以及吴有德的办公桌上。任董事长看完嘿嘿一笑,心想黑文真是打在了夏晴的七寸上,这样急不可耐的辨白,只能证明她乱了阵脚,想要力挽狂澜那是痴心妄想。

    吴有德则更简单粗暴,这么长的文章,他都懒得一字一句地看完,扫了几眼就随手扔到了一边。他尚且如此,指望广大群众能够仔细阅读,认真研习,无异于痴人说梦。

    康宁制药的上市进程,就在鲜花与诋毁参半的情况下前进着。公司本来计划募集资金11亿元,用于FDA级新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经过几轮询价,发行价很快确定了下来:128元。照此计算,康宁制药将会获得超募资金53亿元,成为当年名符其实的“超募王”!

    与机构、基金的火热抬价不同的是,随着黑文的进一步发酵,针对康宁制药的质疑声也是越来越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夏晴澄清过的那些问题,又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再次提起,而且搁个三五天,还要老调重弹一次。

    “谎言说上一千遍,那便成了真理。”康宁制药的澄清报道,在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质疑声中,就像是茫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康宁制药敲钟上市了。

    当年新股上市的首日,并没有涨跌停的限制。康宁制药的股价先是一举冲上了166元,然后回调到了130元左右,上上下下震荡了一天,尾盘堪堪收在了128元之上,留下了一根长长的上影线。

    对于这个结果,夏晴等人还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毕竟询价后的价格已然不低,能收盘在发行价之上,可见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们,还是比较认可现在的公司价值的。

    随后事情的发展,可就大大出乎了夏晴的预料。从第二天开始,康宁制药的股价就开始一路走低,接连几个交易日都阴跌不止。破百元的时候还挣扎了一下,横盘了几天,空方多次试探,确认下方支撑无力后,便一路溃败,头也不回地跌个不停了。

    康宁制药上市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融资,按理说53亿的超募资金已经趴在公司账上了,二级市场的股价完全可以不用管,反正每个交易日不是涨就是跌,专注自身发展就好。

    股票从本质上来说,是拥有公司所有权的凭证。股价的涨涨跌跌,直接表现的是对公司的估值。康宁制药的总市值一度冲上过350亿,随后就开始调头向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市值就缩水了近100亿,令广大投资者们瞠目结舌。

    由此可见,铺天盖地的质疑文章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它们严重地动摇了人们的信心。股民们也是普通人,有着同样的从众心理。股价上涨的时候跟着哄抢,“众人拾柴火焰高”;股价下跌的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