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三章乔迁新居(第1页/共2页)

    夏晴从亮子的服装店出来,边走边摇头。桂雨和朱瀛政都在西北政法大学,她还以为俩人会走到一起,没想到半路上杀出来个亮子。其实亮子也没什么不好,虽说没上过大学,但为人风趣幽默,知冷知热,也算很不错了。

    看到桂雨,夏晴又想起了晓军。晓军对万璇,那可是一根筋的一往情深,就是俩人异地有点痛苦。现在晓军上大二,万璇才念高二,等她考上大学还不知俩人会不会在同一座城市。即使在同一座城市,再过两年晓军又该毕业了。武汉可是号称中国“四大火炉”之首,晓军未必会在那里傻当“粉蒸肉”。

    放下晓军,又想起了重生和小蝶,再开学他俩可就要上初中了,初中完了就高中,高中完了就大学。还不知道谁家闺女和谁家小子,能和他俩对上眼。他们都长什么样,性格好不好……

    夏晴琢磨来,琢磨去,突然想到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禁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她才多大,已经开始操心下一代的婚姻大事了。不过她操心也没用,不是有那么句话嘛:缘,妙不可言。

    乱点了一番鸳鸯谱,夏晴决定先收了神通。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康宁制药发展壮大,还有就是她那个“大大大大计划”,也终于可以实施了。

    这个“大大大大计划”,她都没和徐来说过。倒不是担心徐来会反对,只是他现在只沉迷于他的小产权房,拔不出来了。集体土地政策越来越趋紧,乡里的最后一波小产权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今天工地上还是一片废墟,过俩礼拜再一看,都盖到第二层了。

    就这样,没过多久,夏晴就迎来了通过FDA认证后的第二件喜事:乔迁新居。

    他们住楼已经算是长丰乡的落后分子了,韩卫东、吴有德、派出所小赵,甚至是蔡晓梅、王慧芝,一个个早就都上了楼。夏晴倒也想得通透:以前康宁制药没走上正轨,该吃苦的时候就是要吃苦,现在艰难的时候过去了,能给家人提高提高生活水平,那也是应该的。

    盖楼的建筑队是乡里找的,也不知有没有裙带关系。楼房的建筑质量如何不说,前瞻性肯定是没有的:没有配套绿化,没有地暖,没有预留空调位,更没有配套车位。没有这些的原因也是有理有据:就是等这些楼都住塌了,中国人也不可能家家装空调,户户都有车!既然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要事先预留出来?!

    这个理由在当时看来,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所以也没人深究。但只要往前看看,就会觉得这个想法保守了:二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谁能想得到,普普通通的农民可以住上楼房?!既然现在能住上楼房,那再过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怎么就不能家家装空调,户户有汽车了?!

    一大批老旧小区规划者的短视,造就了201X年的空调支架到处打,家用汽车随处停的乱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群鼠目寸光的人。

    小产权楼的前瞻性虽然差了点,但在当时,夏晴一家还是挺高兴的。毕竟绿化、车位那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能住上楼,不用天天下午等着接水,有了独立厨房、浴室、卫生间,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革命性改善。这个道理就像若干年后的一句顺口溜:有车没车,两种生活;好车烂车,一种生活。

    徐来买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室一厅,他和夏晴当仁不让地住进了最大的卧室,小蝶住二大,重生只能位居最末。俗话说:“穷养小子,富养丫头”,不是没有道理的。儿子不能太宠太惯,这样长大了才能去艰苦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女儿则一定要富养,这样她长大了才不会因为一支棒棒糖就跟别人跑了。

    重生和小蝶双双进入了青春期,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每人独立一间房,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了。

    夏晴一家纷纷选好了自己的“根据地”,只有一只例外:花“玉兰”。它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朕当然是全都要!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想去哪去哪,连房子里的四只“两脚兽”,也都是它的!

    有了新家,徐来就开始嫌弃那些老家具了。平房的桌椅板凳立柜茶几,一概统统不要,扔掉,扔掉,全部扔掉。重生一度还提建议,想把中屋的大水缸搬上去,这样万一哪天停水了还能应个急,让他爹一顿臭骂。

    搬家大业持续了十来天,窗帘也装了,玻璃也擦了,这才算万事大吉。为了庆贺乔迁之喜,夏晴、徐来两口子的亲戚朋友们齐聚一堂――桂萍爸妈例外,打过招呼了人家不来。

    大家举杯畅谈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有的从农民变成了公务员,比如韩卫东、小赵;有的从农民变成了企业家,比如夏晴;有的从农民变成了技术骨干,比如王慧芝;还有的从农民变成了……还是农民,比如徐来爸妈。每个人的际遇都各不相同,唯一共通的是生活水平都显著提高了。住楼?!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呢!

    晚上夏晴躺在宽广大床上,心潮澎湃:自己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可有些人还没。他可是还住在八十年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盖起来的三间小平房里,他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