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来说,朗达玛灭佛后,高原地区的残存的佛教,与中原大为不同,开始形成独特的密宗。
汉传佛教,与尼泊尔佛教,已经几户断根,自然而然,长期的战乱,地方割据,形成了孤岛效应,佛教发展日趋不同。
随之,在这种情况下,保存佛教,需要凝聚人心,佛祖太远,而对自家的祖师则推崇有加,于是形成了其特有的活佛制度。
这是顺应时代的举措,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今的时代,对于佛教来说,依旧处于黑暗时代,禁佛依旧是卫藏时期的主流。
到了这个时期,佛法想要再次光大,那么就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结束这一切。
相对来说,唐国,就是非常适宜的国家。
国土大,名声广,推崇佛教,更关键是,其军力雄厚,自然是拯救卫藏地区,解除黑暗时代的最佳助手。
一如十六世纪,格鲁派迎接俺答汗入藏,建立了数十年的土默特汗国。
格鲁派,也就是黄教,面对红教的威胁,都不惜求助外援,如今这个佛教的黑暗时代,自然是最佳选择。
而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北宋,属于内敛时代,云南和安南都不想要,更何况干涉卫藏地区。
如此重要的时刻,郑益西坚赞沉默了许久,他突然睁大双眼,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是太阳一般热烈:
“格瓦饶萨,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河湟地区,恐怕会大变样!”
“我明白,师尊!”
格瓦饶萨闻言低下头,仍旧坚定地说道:“只是,佛法式微,徒弟实在是看不不下去了,这样无边的黑暗,虽然是佛祖的考验,但,却可以请求援兵。”
“唐人来了,就不容易走了――”
郑益西坚赞看的分明,佛教想要利用唐兵,来恢复佛法,但唐人,又何尝不是想要利用佛法,来夺去疆土。
但,吐蕃帝国亡国上百年,地方分裂,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爱国自然就不存在了,佛法的敌人,就是那些割据的贵族。
而唐人的对手,也是那些贵族,如此,才能有合作的基础。
“逝去的归世俗,我们本是出家人!”
格瓦饶萨念了一句佛号,不由得说道。
如此,两人陷入了平静。
随即,丹斗寺召开了一场大会,对于援引唐军入藏之事,进行了大规模的讨论。
谁知道,大部分的和尚,对于能够恢复佛法十分在意,而对唐人的统治,也极为不在意。
此时,并不是几百年的****的时代,佛教,真正在意的,只是佛法与信徒的问题。
如此,郑益西坚赞也同意了这番见面。
随之,在神武十一年的初春,高原的冰雪还没有融化,郑益西坚赞率领十余名比丘,来到了灵州。
郭守文对于其身份,非常的尊重,不仅出城数十里迎接,而且还让全城百姓相迎,场面十分的壮观。
郑益西坚赞第一次感觉到了佛法昌盛的好处。
当然啦,在明面上,郑益西坚赞的到来,只是与灵州的几处寺庙进行辩经,交流佛法,与郭守文的只是接触罢了。
而实际上,借着这次佛法交流,水陆法会的机会,郭守文与丹斗寺,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
明面上,则有一系列内容,比如资助丹斗寺佛经,香油,允许河湟地区的部落前来交易等等。
实际上,对于大唐来说,则达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条:丹斗寺愿意为大唐进兵河湟地区,提供助力。
说白了,就是各大势力的情报信息,以及贵族部落的意图,丹斗寺都能提供,而且,普通的百姓也可以由他们进行宣扬,让唐军的行动没有阻碍。
而,唐军此次去青海,打的旗号,就是“护法”,护卫佛法。
郭守文自然清楚此事会面的重要性,他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邀请郑益西坚赞禅师去往洛阳,接受皇帝的接见。
对此,年迈的郑益西坚赞婉拒了:“贫僧年岁太大,脑袋也不太灵光,还是让我的徒弟去吧,他是年轻人,懂得也多,圣人应该喜欢他。”
一旁的徒弟们,则羡慕地看着格瓦饶萨,这可是觐见大唐皇帝,这般大的荣誉,整个卫藏地区,几乎没有。
格瓦饶萨到底还是个年轻人,被如此巨大的惊喜砸到,他不免露出欣喜的模样。
“我会护送小禅师去往洛阳的!”
郭守文笑了笑,颇为郑重地说道。
随即,为期十日的法会,就这样结束了,丹斗寺满载着荣誉,以及上百驼经书,慢悠悠而归。
对于丹斗寺来说,金银珠宝等财富,对于他们无用,只有佛法,以及自己的寺田,信徒,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格瓦饶萨,则宛若一个旅人,与商队和护卫一起,从灵州出发,去往了洛阳。
陇右地区,贫瘠荒凉,但对于格瓦饶萨来说,依旧是繁华的地界。
这里有巨大的城池,数不清的耕地,完善的道路,以及数量极为繁盛的寺庙。
在乱世中,唯有宗教才是安抚人心的最有效,最便宜的手段,即使陇右,也不能免俗,周世宗郭荣的限佛,对于此地并没有效果。
格瓦饶萨非常的兴奋。
作为出家人,比草原还要繁荣的环境,并不足以让他沉湎其中,只有佛法,才是他最终的追求。
所以,每路过一间寺庙,他都要过去拜访一下。
无论是宽阔,气派堂皇的大寺庙,还是破瓦漏风的小寺庙,他都毫不在意,与知识渊博的僧人们,进行佛法的交流。
至此,从灵州,到洛阳,上千里的路途,格瓦饶萨几乎是瘦了一大圈,而跨越的时间,则超过了三个多月,经历的寺庙,超过了百间。
至此,由于多次的辩经,他的佛学大为长进,从败多胜少,到胜多败少,再到全胜,他的名声传扬开来。
从陇右到关中,都在说一个番僧,佛法高明,知识渊博,没有一个生人能够赢下他。
而等他到达洛阳时,甚至有数千名信徒出城相迎,对其极为敬仰,虔诚。
而这一切,皇帝早就已经知道,都在他的密切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