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百九十二章:蒙巂诏语彤公主(第1页/共4页)

    李世民这边,已经和长孙无忌商议妥当。

    就在他们准备下诏,决定将蜀王从剑南道调到河南道,然后逐步削弱蜀王的实力的时候。

    蜀王居然先行上奏,说南诏诸部联合,准备攻打大唐。

    蜀王已经亲率兵马,前往前线抵御南诏诸部。

    南诏之地,素来混乱。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先是吃了一惊。

    不过很快就想到,这哪里是南诏要攻打大唐啊,这分明是蜀王的一个借口啊!

    很明显的,蜀王早就猜到了他们的意图。

    所以,才来了这么一出。

    但是现在,南诏已经攻打大唐了,消息已经传出。

    在这个时候,这道旨意还能继续下达吗?

    如果继续下达的话,会让大唐百姓,如何去想他这个皇上?

    此时,李世民心里微微一寒。

    看起来他非常看好的这个儿子,实际上也远没有这么听话啊。

    并且,他的势力已成。

    就算自己想要动他,也必须要三思而后行了。

    现在,他算是听调不听宣吗?

    ……

    此时,李愔已经带领薛仁贵的五万大军,前往南诏进发。

    此时,南诏其实并没有要进攻大唐的意思。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等到大唐大军压境的时候,南诏难道还会无动于衷吗?

    到时候,只要在边境有和南诏对峙,那就等于双方交战。

    当然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出发的时候,李愔已经命人开始收集南诏的情报。

    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洱海地区,有很多小国家林立。

    这些国家之间,相互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并且相互作战,极为混乱。

    而逐渐的,这些国家,被不断的吞食,最终形成六国并立的情况。

    这六个国家,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大唐扶持南诏,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海地区的各个部落,消灭掉其他的五诏,最终统一了洱海地区,形成南诏国。

    这个思路对李愔来说,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其实他也完全可以扶持其中的一个小国,帮助他吞并其他的五个国家,统一整个南诏。

    而接下来,剑南道就可以和南诏,发动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而只要战争一日不停,父皇没有借口把自己给调离。

    最近几年,大唐的发展极为迅速。

    主要的交通干线,道路全部畅通。

    洲和洲之间的道路,全部开通,至于县乡一级,就要看当地洲的实际情况了。

    益州通往南诏边缘的道路,自然是畅通无阻的。

    因此,蒸汽汽车将两万步兵还有粮草,先行运送到边界。

    至于三万骑兵,就要在后面慢慢赶路了。

    在蒸汽汽车再次提速的时代,只要道路良好,骑兵的速度,是没办法赶得上蒸汽汽车的。

    当然了,也不会慢到哪儿去就是了。

    来到边境之后,李愔马上命令士兵安营扎寨。

    并且摆好防御阵型,做好防御工事。

    南诏地区极为混乱,虽然李愔不太认为,他们能够威胁到益州军。

    但是必要的防备是必须要有的。

    李愔可不想在阴沟里翻船。

    而就在他们还没部署好防御工事的时候,忽然有斥候来报,说是前面出现一支南诏士兵,人数大概在三百人左右。

    听到这个消息,李愔不由微微皱起眉头。

    自己率领大军前来,完全是临时起意。

    并且,他们来的速度非常迅速。

    就算南诏在益州有细作,探听到他们出兵的消息,只怕消息都来不及传递回来。

    既然如此的话,南诏方面,是怎么知道大唐大军已经压境?

    这三百人的队伍,是他们的先锋军吗?

    如果是他们的先锋军的话,人数未免也忒少了吧?

    就三百人,就傻乎乎地冲入他们五万大军之前?

    难道是来送死的不成?

    不管了,李愔决定先把这三百人的先锋队伍拿下来再说。

    等拿下来之后,审问一番,自然就知道他们的目的了。

    不过,还没等李愔下达出兵的命令。

    却是有亲兵前来汇报,说是外面的三百人的队伍,特意前来求见。

    嗯?

    他们并不是来和我们作战的?

    而是知道我们要来,来探听消息来了?

    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们要来的呢?

    大惑不解之下,李愔直接命人,将他们的头领请了进来。

    不多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