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一举全歼(1/3)

土耳其的大军还在调转大炮,集结部队,蔡锷就率先发动了进攻,200多架双翼轰炸机再无半点顾忌,气势汹汹的直扑对方炮兵阵地而去。

在炮火的掩护下,装甲旅朝着土耳其大军的东侧防线,发起了冲锋,几百辆坦克、战车第一次让对面防线的守军见识到了什么是钢铁洪流。

土耳其大军苦心经营了一个多月的防线,只是一个冲锋就被装甲旅凿了个对穿。

即便土耳其的大军有30万人,但长达30公里宽的防线,纵深也只有区区两三公里,防线一破,第12军的数万大军就呐喊着冲了上去,然后跟在装甲车的后面,开始由东向西,一路横推过去。

英国佬正要调派兵力,阻止南面中国军队的攻势,可大军刚刚一动,张兴武就也趁机朝西侧防线发起了进攻,同样是装甲旅打头,在炮火的掩护下势不可挡。

几十辆重型坦克,将挡在前面的一切事物通通碾碎,而紧随其后的装甲车则是要命的毒蛇。

西侧的防线再次被凿穿后,第29军由南向北,第13军由北向南,从缺口处蜂拥而至,两军会合后,同样跟在装甲旅的屁股后面由西向东横推。

而此时蔡锷也下达全线出击的命令,近17万附属国军队朝对面那二十几公里宽的防线发起了进攻。

炮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

英国佬和土耳其的司令官也知道大势已去,东西两侧的防线都已崩溃,再不撤退,一旦等对方将他们的防线再次压缩后,恐怕就是想撤也来不及了。

见对方发起了全线进攻,土耳其司令官再也不敢犹豫,立即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当然东西南三面的守军还是要坚持一下,给大军争取一些时间。

虽然这个时候撤退,损失绝对会惨重到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但总比全军覆没要好。

至于在东西两侧重新设置防线挡住对方,那是不现实的,没见他们苦心经营了一个多月的防线,在对方的坦克和战车面前都像纸糊的一样吗,何况匆匆布置起来的防线?

对峙了一个多月,英国佬早就熄了要主动进攻的想法,而是采取了防守,所以这一个月来基本上都在修筑防线。

撤退命令一下达,十多万土耳其大军朝着东北方向狂奔,此时也只有东北方向没有敌军了,一切重武器全被舍弃,英美两国的顾问团和三名日本观察员,也只能跟着司令部仓皇的撤退。

十几万大军前脚刚走,两个装甲旅就碰头了,30公里宽的防线彻底被碾压了一遍,十多万来不及撤走的土耳其大军,不是被打死就是弃械投降。

两个装甲旅会合后,就沿着东北方向追了上去,三个军,近15万大军,同样也跟着后面追了上去。

十多万附属国军队则是停了下来,负责打扫战场,所幸各部装备了无线通话设备,否则即便蔡锷对战场的掌控再娴熟,也无法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对各部如臂使指。

蔡锷不是不想将东北方向的缺口也堵住,而是心有余而力不从心了,对方足足30多万大军,而他们南北两路大军加起来也不到40万,想要真的将对方团团围住,那是需要费一番手脚的。

起码得先挡住对方的反扑,然后再抽调兵力迂回,但他却不想这么麻烦了,一个多月的对峙,让他早已失去了耐心,与其让对方率先集结兵力发起进攻,还不如趁机主动进攻。

他早就料到对方可能会趁张兴武立足未稳先发起进攻,所以他才等对方刚将兵力集结好,就率先发起了进攻,以便打乱对方的部署。

事实证明,蔡锷也确实打乱了英国佬的部署,他由南向北在东线发起进攻时,英国佬将大量的兵力都调往了西侧,就连许多大炮也都调转了炮口,这就导致防线被凿穿后,想要再派大军前去阻挡,根本就来不及了。

而这个时候,英国佬要是壮士断腕果断的放弃东侧的防线,说不定还能坚守一下,但英国佬慌张之下,竟然又从西面抽调兵力前往东线妄想阻止对方的攻势,进而使得张兴武又从西面发起了进攻。

即便英国佬不抽调

上一页 下一页